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世纪 5 0、6 0年代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欧美文化思想界和理论批评界的驰骋 ,英国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孕育而生。英国后现代小说具有一些独特的艺术特征 ,其代表作家有贝克特、默多克、斯帕克、德雷尔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后现代小说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发展的产物,平面化特征是后现代小说最基本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平面化、时空的平面化、主体的平面化和艺术手法的平面化四个方面。这种平面化的写作在促进小说创作多元化的同时也使小说创作滑向了虚无的深渊。  相似文献   

3.
约翰巴斯的小说《敦亚佐德》聚焦于小说作为人造品的地位,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元小说是指涉小说自身的小说,关注故事的虚构过程。在元小说中,揭露叙事艺术优先于叙述本身。《敦亚佐德》运用多种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叙事技巧,重新演绎传统经典《一千零一夜》,主要体现在露迹、戏仿和反向框架,是实验写作与传统经典的“碰撞”。解读小说中的叙事技巧,能够揭示巴斯的后现代创作观,寻找一种可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联的小说形式,体现后现代作家普遍倡导的一种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艺术以荒诞为追求的理想,荒诞的审美模式规范着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同荒诞一样,以裂变的极端和主体的衰落所引起的错乱、混乱、颠倒为根本特征。本文以《五号屠场》为例,来说明后现代主义与崇高、丑、荒诞这一系列审美范畴的内在联系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和内涵,从而把小说的荒诞本质和后现代主义的形式结合起来,使小说的内容和写作特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詹姆逊是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后现代理论建构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并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同样具有借鉴和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电影的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文化包括两个部分 :后现代性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种后现代语境。文章分析了后现代性电影与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各自特点 ,指出后现代性电影是电影游戏 ,后现代主义电影是游戏电影 ,中国电影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消解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作品.利奥塔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就是对"元叙事"的怀疑.品钦在小说中以"不确定"的后现代叙事对元叙事所表述的绝对理性秩序提出了质疑.作家通过用混沌来对抗秩序,用天性来瓦解理性,用"鄙俗"来蔑视权利,把一个异质性、多元化的后现代世界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8.
美国后现代主义女作家厄秀拉·勒·魁恩的短篇小说《薛定谔的猫》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文学特征。主要体现在零散的叙事、消解的主体、在场与缺场等方面。通过对小说文本进行剖析,由此探讨小说所揭示的缺乏理性和秩序、不确定的后现代生活状况,以及后现代人无奈和绝望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罗伯特.库弗在其短篇小说《卡通》中使用碎片化叙述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小说以碎片化的形式叙述了"撞人"事件,创造了一个迷乱、困惑的世界,一个荒谬、混沌的社会,从而把真实与虚幻,写实与夸张,严肃和嘲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本文以碎片化特点为视角,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以及场景三方面碎片化特点的具体分析,揭示了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心荡然无存,碎片突兀而立"的主题,表明了碎片能够反映后现代社会的混乱无序,以及人类自身的支离破碎,由此进一步展现小说现实与虚构交织互融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后现代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唐纳德·巴塞尔姆对小说文体进行了大胆的反传统革新,他运用了解构主义的中心消释这一核心理论来颠覆小说作品中传统的等级结构,并倡导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其具有诠释的多样性,他的作品以颇具特色的异化特征恰当地描述了后工业社会的混沌场景,充分展现出后现代主义解构性审美特点:不确定性、零散性、无我性及不可表现性。本论文将以解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分别从文本形式、意义及内容三个方面解构其代表作品,赏析其独特的后现代创作风格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享利·詹姆斯在他的著名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前言中把他的作品比作一个结构和谐美丽的建筑物,他把小说家比作"建筑师",称小说家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建筑能力",并且认为自己的小说《一个女士的画像》充分体现了这种能力。笔者在对原作研读的基础上提出,《圣经·创世纪》中的伊甸园故事为这部小说提供了叙事框架,同时,作为寓言的伊甸园故事也为这部小说提供了一种形而上的意义所指,赋予小说关于命运,寻求与选择等形而上的寓意。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在晚年证明自己创作实力的中篇小说杰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小说之一,是他的代表作.小说获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也成为文学史上著名的硬汉形象,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人类的一种精神,充分表现了人类的智慧、刚毅和坚韧.本文初步研究小说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通过分析桑提亚哥的象征意义、基本性格、坚定的信念和悲剧性的命运.我们将更好的了解桑提亚哥的硬汉本色.  相似文献   

13.
在<印第安人营地>中,海明威对三个人物轻重难分的描写使读者难以判断其真正的创作意旨.事实上,简单情节的背后,隐藏着三位男性沉重的痛苦--印第安男人尊严被践踏的痛苦、白人医生权威丧失殆尽的痛苦以及孩子尼克首次直面死亡问题的痛苦.因此,<印第安人营地>其实是一个关于男性感受和承载痛苦的故事.正是这种穿透纸张的痛苦构成了小说的主题,折射出作者的悲剧人生观.  相似文献   

14.
《牛鬼蛇神》是马原的近作。在西藏叙事的基础上,小说关于海南的叙事拓展了小说的表意空间,深化了神秘主题意义并试图进行深度的哲学思考。与马原早期写作比较,该小说写作延续了先锋小说创作理论和实践后期变化的趋势,即回到“故事”,具有一定回归写实倾向。浓厚的自传色彩也是该小说的一大特色,其虽然表现出作者试图超越前期形式写作的倾向和努力,但小说内容仍是对其以往作品的大量拼接和重复组合,具有浓厚的形式色彩,小说主题并无更深刻的开掘和新意。这表明作家依然难以摆脱对形式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在小说批评方面的代表作是《〈红楼梦〉评论》。其中运用的进化的文学史、严格的逻辑推理、艺术的审美理论为近代小说批评方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白孔雀》——劳伦斯哲学探索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伦斯的哲学思想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的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则是他以文学的形式探索哲学的起点.他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以对立物而存在的.他在《白孔雀》里着重探讨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正是这部作品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归田诗话》看,瞿佑因早年耽于诗歌学习而形成了良好的诗学素养。因此,他在小说创作中流露出明显的炫才意识,将自己的诗学素养在小说中做了不遗余力的展示,从而使《剪灯新话》成为“有诗、有歌、有词”的“诗文小说”代表作,并使其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带有浓郁的自况意味。就题材而言,《剪灯新话》多“依红偎翠”之作,显示出瞿佑尚真主情乃至带有浓郁俗艳色彩的文学观念,而这与杨维桢在文学上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在小说中体现生态经济伦理思想是哈尼族作家朗确的作品惯有的特色 ,他的长篇小说《最后的鹿园》展现了哈尼族地区传统与现实的生态观念与经济利益的冲突 ,本文由此入手 ,对哈尼族系统的、生态经济伦理思想进行分析 ,揭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以及我国环境文学发展中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废都》是一部关于城的小说,但它并不是在描述一座建筑意义上的城,而是在表现一个肉体和精神上的家。这座废都的一个个建筑意象——城墙、街巷、院落、宅第、寺庵等,既是故事发生的现场、人物生活的环境,更是贾平凹从现实生活的斑白记忆中提炼出来的感悟生命、把脉时代、检讨文化的精神映像。  相似文献   

20.
文章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劳伦斯的名作《虹》的结构和意象进行原型分析,认为蕴涵其中的原型结构是圆圈型叙述结构,原型意象是虹;劳伦斯借《圣经》中的虹为依托,构建自己的和谐之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