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中国以"新史学"勃兴为标识的"史界革命",以崭新的历史观念、全新的史学追求、空前的传播方式.开辟了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新纪元.本文深入探讨了这场革命的内在理路、主体表现及其推动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变革思维方式,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变革思维方式,在社会实践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原则和经验,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力量源泉.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人民主体观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一切为了人民利益;他探索出社会主义中国最终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路径轨迹,这就是既“先富”又“共富”的科学方法与手段;他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把三者统一于科学社会主义,将人民至上理念具体化,最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凸显了他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光辉思想.世纪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是对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从理论上开辟了一条近代中国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辛亥革命在"师夷"方面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内容更加丰富,仿照欧美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然而辛亥革命在"制夷"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缺点与不足,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时地暴露出来.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若要取得胜利,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中国特色"的首创.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及采取的决策和措施,不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道路,也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墨家思想对中国"侠义"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侠"不出于或归属于墨家,墨家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的"侠义"精神.在下层民间伦理中,小生产劳动者吸纳了墨家思想中的适用成分,以此为价值选择,并影响其行为方式.近代以来,墨侠遗风和革命精神相结合,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一定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提出的经济落后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实现.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邓小平等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回答了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两次飞跃,论证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英雌"概念浮出历史地表,并迅速演变为那时代民族国家振兴、女权振兴的典型话语形态之一.秋瑾就是其时"英雌"文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她以一己的文学创作表达着"英雌"理想的诉求;另一方面,她又以自己的女权倡导、革命壮举、个体活动践行着"英雌"追求,成为定格于清末历史天空的"铁血英雌".  相似文献   

10.
"十五"计划是我国在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对外经济关系的三个"重大变化"的基础上制定的.在基本价值选择上,"十五"计划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基本价值目标,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制度创新为发展的基本方式,以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准确把握<纲要>的基本价值选择,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部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党的自我革命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直面自身缺点和问题,通过自我警醒、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自我革命,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及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党推进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兴党强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其基本内涵是教育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教育与党的任务相结合,教育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它所蕴涵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机制与"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农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等等内容,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谭平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位颇有影响力的革命家.但是,相对于他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而言,理论界对谭平山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他早年参加同盟会,又是创建中共党组织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曾创建“第三党”,反对蒋介石专制独裁,积极拥护和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爱国民主运动,积极参与中国的建国工作.他以曲折而又光辉的一生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尤其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启蒙思潮与“阿Q”的精神谱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五四之后,启蒙思潮从原先寻求文化变革的思想启蒙变换为一种召唤暴力的阶级性革命启蒙,这种阶级性革命启蒙一直延续到十七年文学叙事之中;改革开放之后,启蒙思潮重新兴起,主要表现为经济意识的启蒙和受抑制的人性解放.从20世纪中国启蒙思潮视角,观照20世纪乡土中国文学典型作品,解读<阿Q正传>等文本所构成的"阿Q精神谱系"与启蒙思潮的内在关系,分析中国农民走向现代性的外部压抑性结构和内在思想阻力,对于探寻新世纪历史语境下"新启蒙主义"与农民思想解放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反思的三个"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可以发现这一过程即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原则与本真精神的"真诚守护"、"有效激活"与"内在性"创新.真诚守护作为世界观实质的根本立场、科学方法、基本原理与崇高的理想信念,并在中国化的"结合"过程中创造性转化为民族实践、主导思想、核心价值、先进文化合而为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效激活理论的现实性则为民族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需要提供服务;"内在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即以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特色实践为经验基础,为理论增添富有民族实践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新鲜内容实现理论的一脉相承,承载着发展中国的历史使命与时俱进地创新现实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同时以民族的具体的时代的思维形式和文明成果创新理论.完整准确地总结和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还需要重视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经验,重视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西方世界相关"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过去曾有儒、法斗争贯穿始终之说。而学者们则更多地认为儒家道德人文主义是中国历史文化最重要、最具核心意义的精神。若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儒家与法家互补、"德治"与"法治"兼重,乃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政治结构,也可视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特质。正在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们对其予以科学分析,能获得多方面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一个新的文艺理论创新平台与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声浪中,中国文艺美学的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很好地总结历史经验,以新的姿态迎接挑战.该文对于中国文艺美学状态进行了深刻分析,指出进行理论建设必须警惕批评界的"泡沫",注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近80年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与科学总结,是未来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对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在全党、全国人民心中已形成共识,在实践"三个代表"的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的能力的提高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余秋雨的散文集《山居笔记》为研究对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与"势"的相互交织,来探询20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中国文人的历史及其未来的思考.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从"成功文人"、"隐士"和"小人"这三个角度,来剖析余秋雨在20世纪末营造文人"英雄过去"与"美好未来"的苦心,但是无论是"讲述话语的年代"还是"话语讲述的年代"所造成的历史语境和现实环境都在无情地击碎着余秋雨美丽的梦想.他所经营的"王朝"已经远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中概括出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性、现实性,着重探讨当前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必须要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并提出从严治党的六点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