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我将研究主题定位为重读马克思,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围绕这一研究主题,我从哲学——哲学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当代实际这三个维度或三条路径,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从马克思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然后再返回到马克思哲学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求索过程,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精神,对人类生存异化状态的关注之情,旨在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使命意识,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实践本体论,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作为追求自由的学问,哲学在本性上是批判的。马克思哲学与过去哲学的差别在于马克思不仅要批判思想自身的内在束缚,而且将这种批判推广到对社会生活的批判,特别是对资本的内在扩张过程及其内在矛盾的批判,因此,形而上学批判、资本逻辑与总体性、社会批判理论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3.
黄浩 《东南学术》2007,(1):91-96
本文追问马克思哲学终结观的意蕴及其终结哲学的内在动力,考察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所表现的哲学批判、政治批判和实践批判三个层面,论述了马克思的哲学终结观与现代性批判话语的内在关联及其对解读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付文军 《兰州学刊》2015,(4):104-109
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哲学的生成、发展和完善与“批判他人”、“回应批判”和“自我批判”息息相关.马克思语境中的批判具有五重维度——实践地批判、辩证地批判、历史地批判、内在地批判和总体地批判.较之于旧哲学,它涉足范围更广、批判力度更大、影响力也更为深远.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只有进行“有意义地批判”,才能使马克思哲学在未来继续承担起批判和改造世界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赵敦华 《江淮论坛》2010,(2):5-13,F0002
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动力。马克思把宗教批判归结为对尘世、法和政治的批判。在政治批判中,把国家归结为民主制,政治是现实的人的政治,要实现人的自由。彻底的批判精神以哲学为武器,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未来哲学是世界的哲学,世界也是哲学的世界。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最终要实现对劳动异化的消除。马克思的批判哲学在当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想 《理论界》2008,(9):19-20
马克思批判理论是马克思在对前人、同时代人甚至自己的理论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实现创新和发展的,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全新的批判理论。本文主要从哲学、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对马克思批判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阐析,以求全面继承和发展其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7.
姜迎春 《江海学刊》2012,(5):55-60,238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马克思的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和文化批判理论的总称,它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重要体现。其批判所指是资本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体系。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这主要表现为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客观主义批判与主观主义批判、精英主义批判与大众主义批判的统一。把握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特点,是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实质的需要,也是正确把握当代社会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具有丰富的批判思想,其批判思想有三重密切关联的基本向度:社会现实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主体自我批判。诠解和彰显马克思哲学的批判向度,对于我们切实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反思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当代历史与理论语境为参照系,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形而上学批判,这是马克思透视哲学观念的重要前提,由此将哲学视角转向了对社会生活及其文化逻辑的批判分析;第二是从资本逻辑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化进程及其内在的二律背反,这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第三是建构社会批判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变革提供一种理性的自觉.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理念出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面对当代社会及其文化逻辑,这构成了马克思哲学当代建构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赟 《人文杂志》2003,1(1):23-26
马克思有两次重大的理论转折一是存在论上的由近代哲学向当代哲学的转折,即在哲学的穿透中抵达到生活本身的生存论,它内在地要求自身在与现实的接触中,以一种新的哲学样态割断它同旧哲学外在形式上的联系,由此引起了马克思理论活动中的另一次转折,即由哲学批判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折.通过后一种转折,马克思现实地彰显和内在地展露出新哲学的革命本性.  相似文献   

11.
范晓丽 《齐鲁学刊》2007,1(4):124-12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它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理论的彻底性即实践能力的思想。马克思的哲学(理性)是一种关注人的现存实践行动的理论,有着深切的生存指向。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深刻的批判纬度:首先它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批判,其次,它以有生命的人的个体性存在为前提和基础,是对人本身的批判和反思;再次,它是一种历史批判和对整个现存生活世界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按照"宗教批判→哲学批判→实践批判"的理路,阐述了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变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宗教批判是哲学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前提,哲学批判又进一步为实践批判扫清了道路.通过实践批判,马克思得出了一些崭新的闪烁着唯物史观光芒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3.
人为地制造“两个马克思”的观点不能成立.成熟马克思的思想主要不是批判地分析经济事实,而是贯穿了三个基本主题:深化政治经济学批判、贯彻对近代启蒙主义的批判以及强化人类解放的主题.这与其青年时期的理论探索有着紧密的思想关联.马克思哲学只能是一个思想整体,对成熟马克思思想的领会需要联系其青年时期的基本思想,唯此才能深入理解并掌握马克思哲学及其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历史哲学是基于"资本批判"这一理论视域来揭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并由此审视人类历史整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现象和事件的"历史科学"。"资本批判"不仅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原初语境,而且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变革的枢纽,将"历史唯物主义"提升成了一种全新的历史哲学形态,即正是"资本批判"这一理论视域赋予了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新"之所在。因此,只有回到马克思"资本批判"的理论视域之中,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变革的内涵、实质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郗戈 《学术月刊》2012,(8):48-54
传统教科书模式系统地遮蔽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性,因而也就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要超越这种片面的解释模式,亟需阐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统一性,并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等根本性问题。从历史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核心内容是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意识不断生成、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相统一的科学方法不断成熟的过程。从逻辑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内含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三个理论层面,三者彼此交织,结合为一个理论整体。由此,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革命,其核心在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意旨并不在于建立某种包罗万象的思辨哲学体系,而是在于开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与内在超越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意味着一次哲学的新生,他在对哲学理论本质的彻底反思的前提下,通过理论批判、现实批判,提出实践批判原则,使哲学重新回归到生活世界本身的实践进程.这一回归,通过生活世界批判和现象学批判的联合,使"生活"和"实践"在存在论根基处获得了全新的内涵.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内在精神--"实践精神"充分体现在他对生活世界本体论地位的澄明、对生活世界自身悖谬及异化的揭示及对生活世界自我批判的内在革命性的指证过程中.从一个全新的哲学路向--生存论路向,去理解马克思的生活实践观,有助于真正领会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所完成的革命性变革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黑格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批判性具有双重向度——革命性和建设性。马克思以宗教批判为切入点,层层递进,批判的矛头依次指向德国的政治制度以及德国的国家哲学——黑格尔学说,这体现了批判的革命性。在革命性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阐述解放全人类的"心脏"和"头脑"是无产阶级及其哲学,这体现了批判的建设性。导言的双重批判精神给予当代中国如下启示:消灭一切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当代中国的的国家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关于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在马克思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即:在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中构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系统,同时在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丰富和发展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的成果,最后在这两种互动的批判中基本完成经济学革命并使哲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完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启示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学说的整体性实际上包含着对后人研究和发展其哲学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论要求——从其学说的整体性出发来研究和发展其哲学。为此,就必须形成由批判理念、问题理念和时代理念构筑而成的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批判方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表征出"批判"的内在本质,从而有别于康德哲学之"批判"、黑格尔哲学之"批判"和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批判"。马克思立足于全面异化的现代生活,通过"描述"而揭露,通过"揭露"而"批判",通过"批判"而改造,通过改造而实现人的解放、自由与幸福,由此构成马克思生活哲学批判性推进的内在理路,从而展现马克思生活哲学批判向度之"事实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革命性",以及"现实性"与"未来性"的内在统一,科学地回答了"何谓批判""如何批判"以及"谁来批判"三个基本问题,由此构成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批判逻辑。  相似文献   

20.
李成旺 《学术研究》2004,4(4):28-32
对马克思哲学的不同理解源于对哲学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之所以走出了与以往哲学家及同时代哲学家不同的哲学之路 ,在于马克思提供了内在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分析方法这一独特智慧。内在批判体现在对人、社会和实践的科学解读中 ,必然要求科学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坚持内在批判避免实践主义和理论主义是发展马克思哲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