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徐可 《天府新论》2009,(3):54-58
马克思的均衡观与西方经济学有着不同的思想根基.供求规律是西方经济学中市场均衡的实现机制,这种均衡思想是建立在边际分析基础上的极值均衡,适宜于考察某一局部的静态的事物.而马克思是从社会经济系统的整体性视角来研究经济现象,用"社会规则"来覆盖"市场规则",树立了超越供求关系,超越市场均衡的社会经济系统"整体性"的均衡观.马克思认为价值概念中隐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线.  相似文献   

2.
现实的个人与马克思人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人学观的逻辑出发点.马克思正是以"现实的个人"为立足点,建构了包括人的存在观、人的本质观和人的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人学理论体系."现实的个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的整体性存在物."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性决定着人的本质是劳动和社会关系的统一."现实的个人"的历史性决定着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系统的国家观.尽管他们对于国家问题的理论阐述散见于他们的各种著述之中,但是这并不能破坏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的完整性.他们在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对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作出了深入的解析,并且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童萍 《东南学术》2021,(4):66-74
整体性原则是贯穿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应当成为理解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原则.以整体性原则审视马克思正义观,可以发现秉持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的统一、事实和规范的统一、批判和建构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整体面相.坚持马克思正义观的整体性原则,对于我们促进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问题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中,马克思运用总体分析法,分析了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深入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包括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比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深刻得多.系统研究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均衡理论,分析影响宏观经济均衡的因素,对于拓展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实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那里,经济范畴作为一种"形式规定",总是以特定的自然物质存在为载体,并反映和体现特定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在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定的思维方式上,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衣钵;但在具体的思想内容上,马克思则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唯物主义的新路。如果说黑格尔的理论是一种"精神现象学",那么,马克思的理论就是一种"生产关系(或经济)现象学"。前者探讨作为本质的精神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后者则探讨作为本质的生产关系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这一"本质观",使得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不仅同古典经济理论而且同形形色色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也为深度剖析诸如"效率"、"财富"等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梁启超、严复、章太炎、孙中山代表了清末民初先进的中国人的封建观.他们论"封建",遵循概念演化的合理路线--坚持古今义的既因且革,中西义的兼容并包.如此重构再造之新名"封建",其内涵为贵族政治、领主经济,外延指殷周制度,也涵盖欧洲中世纪、日本中世及近世的同类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形态的共名.这种封建观较好地实现了概念演化继承性与变异性的统一,又初步达成中国传统史学概念与西方史学概念的通约与整合.然而,清民之际的论者,未能全方位考察社会形态,尤其缺乏经济的、社会结构的分析,故其"封建"观在理论上尚显单弱,不足以抗御后来兴起的强势的泛化封建观的挑战,故在20世纪30年代以降,逐渐隐退于主流之外,然其蕴藏的合理精义,值得我辈认真体味.  相似文献   

8.
<正> 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类的自由,建立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全部理论活动的中心.因此,自由问题是马克思毕生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主题.认真挖掘这一理论宝库,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其不同时期的革命生涯和理论研究的不同阶段中,他对自由问题的探讨有着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不同的特点和收获,既反映了他的自由观形成和发展的轨迹,又反映了他的自由观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性.那么,如何把马克思自由观发展的历史与自由观的内在逻辑结合起来,从而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周前程 《江汉论坛》2008,1(5):57-60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在人性发展史上,思想家们往往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或理智属性等不同方面来探讨人性.而马克思的人性观则是总体人性观或系统人性观.从一般意义上来说,马克思认为人性是"本己"的,从人性的具体表现而言,人的本己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因而人性是一个有多种属性组成的复杂系统,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具体、历史的特点.总体性是马克思人性观的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发展大体经历了1845年以前的政治哲学自由观,1845年至1857年的政治经济学自由观,及1857年以后的哲学人类学自由观三个时期.三个阶段走了一条先沉而后扬的"U"型曲线.马克思自由观的构成可从三个角度大致分为人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自由,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自由,主体的、个性的、类的自由等方面.从思想范式视角来看,马克思的自由观属于实践哲学的进路,包括生存论的自由观、实践论的自由观和生成论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观有多重来源和深刻的思想史根据,并有明显的浪漫特征.全球不同地区学者在马克思自由观研究中各有优长,应积极开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学术对话与互动.  相似文献   

11.
霍耐特以承认理论开始了对社会批判理论的规范性重建,之后借鉴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思想,将实现社会自由作为正义原则,把"承认"构建为实现社会自由的途径,完成从承认正义观到自由正义观的发展。霍耐特用承认范式取代分配范式,使自由正义观区别于当代主流正义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承认蕴含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中,社会自由蕴含在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观点中,自由正义观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政治哲学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成山 《北方论丛》2011,(2):127-130
马克思哲学的最高理论旨趣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在现代性开辟的人类自由道路中,马克思以其独特的社会历史以及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完成了对现代性自由观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所确立的自由观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历史自由观"。历史自由观是对康德以来的现代性自由观的扬弃。马克思的自由观继承了现代性的本质主义的基本精神,这就是,马克思承诺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思想从总体上反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政治观,即政党建设在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是决定社会主义政治和命运的历史重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由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的突出,尤其是在利益的分化和整合已成为执政党的空前政治任务的情况下,"三个代表"独创性地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约翰·穆勒和亨利·乔治的土地税思想是孙中山"平均地权"土地观的直接来源。约翰.穆勒和亨利.乔治认为造成社会分化和经济畸形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私有和土地市场投机炒作。他们提出用征收土地税的方法来实现土地收益权的公有化,进而达到遏制土地市场炒作以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探析约翰·穆勒和亨利·乔治的土地税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孙中山的土地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当前规范土地市场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瑞臣  庄振华 《学术研究》2012,(8):14-19,159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体现出来的物质观,涉及物质的"本质—实存"这一存在结构、物质的主体化、物的关系归于人的关系、马克思独特的人道主义等对他后来的思想发展至关重要的观点;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则是这一物质观初次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中崭露头角,并不是无源之水。青年马克思的物质观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始终必须面对的一种危险,即以支配物的方式处理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研究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同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过去,一些西方学者往往把它们彼此等同起来,借以歪曲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近年来,某些西方学者虽然不再把它们混为一谈,但仍不免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J·Feuerlicht在1978年出版的《异化:从过去到未来》中说:“异化概念从黑格尔经过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不断地在扩大”。把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仅仅看作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的不断扩大,实质上仍然曲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历史地考察马克思怎样逐步地批判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具体地分析马克思如何汲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思想资料,才能科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阐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孕育、产生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经济波动的解释具有多角度分析和侧重"经济危机"阶段的特点,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在整个经济周期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相辅相成,只是受技术和制度因素的影响,总供给的变化更剧烈,从而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整合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传导机制不仅是完善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增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说服力的需要,也是揭示马克思缓解经济波动思想的前提,我们完全可以从马克思对经济波动成因的分析中总结出缓解经济波动的对策.政府缓解市场经济波动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尽量缩小社会供给对社会需求的偏离,并尽量减少社会需求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8.
赵民 《兰州学刊》2004,2(6):59-61
异化劳动理论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已经具备了足够充分与科学的思想条件.马克思对实践的论证,使得由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起来的能动原则和创造原则得以进入唯物主义的形态,极大地推动了唯物主义的发展,开辟了人类哲学史和思想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纪元--"实践的唯物主义"阶段,而这一点又是与科学的实践观和社会革命理论的产生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张弓 《云梦学刊》2008,29(4):85-87
马克思的实践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充分的酝酿和准备逐步形成和成熟的.1841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之中初次运用"实践"概念,并且在理论批判意义上初步确立了实践观点,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之中不断接近生活,干预生活,了解牡会和无产阶级的状况,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做好了生活和思想的全面准备.马克思实践观的准备给实践美学奠定了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基础,规定了马克思实践美学思想的现实性、科学性、批判性.  相似文献   

20.
论天人合一观的内涵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哲学中阐明天人关系的天人合一观具有"人与天一"、"天人相交"、"与天地参"、"天人一体"等丰富内涵,天人合一观的伦理学意义影响深远;天人合一观具有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原则,促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开辟统一性和整体性思维的新格局,沟通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的联系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