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深刻的本质特性:一是反思性与探索性的辩证统一;二是时代性与科学性的本质统一;三是人民性与大众性的高度统一;四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完美统一;五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正是由于这些特性的体现,才使它代表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既缘起于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先哲们对光辉未来的描述和构想,更缘起于对社会主义新鲜实践的应有理性反思。社会主义精神富裕具有真实性与全面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先进性与超越性、继承性与创新性、主导性与普适性等特征。而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在内涵、提出的角度、质与量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又在关注对象、价值目标等层面具有内在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特点,要构建主旋律与多样化、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等元素辩证统一、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以和谐校园文化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先进文化的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先进文化,必须对文化评价的标准进行界定.对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评价,应该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逐步完善、改革开放时期的创新发展以及新时代的全面深化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奋斗历程,蕴含着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历史特点,形成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民族平等团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制度保障、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经济基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政治文化的核心部分,其理论品质为: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民族性与普世性的统一;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其实践指向是:加强执政党领导建设,建设共富型民生政府,加强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性、整体性把握,关键是正确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的内在辩证逻辑关系。具体而言,就是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团结性与斗争性相统一、创新性与继承性相统一、自主性与互鉴性相统一、阶段性与长远性相统一、思想性与制度性相统一的辩证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开放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提出了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指明了我国开放发展的新方向,奏响了我国开放发展的新乐章。习近平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并以基本要求、布局安排、实施路径构成了其逻辑体系,彰显了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包容性与竞争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智慧结晶。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了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它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0.
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指导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从来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重视人类文化遗产是其本质的要求。它的开放的心态和海纳百川的襟怀,乃是出于对人类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自觉把握和理性地遵循。坚持批判继承的方针,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性和现代性、先进性和广泛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综合创新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办学特色定位是非中心城市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取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学校优秀的办学理念,遵循分类定位等原则,充分发挥校长和教师在办学特色定位中的作用,走出办学特色定位的认识和实践误区,以提升非中心城市高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企业的创新经营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的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定位;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加大科技投入,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引入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重视企业的全方位创新。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面临三个时态和三个层次的设计和定位,能力对学生在三个时态和三个层次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技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价值取向是研究生在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研究时,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厘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基于硕士研究生价值取向建立了学术型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分类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分类培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执政安全问题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成功的经验和挫折教训都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关系事关党的执政安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具有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双重含义;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使党建理论与战略实现了价值取向和现实取向的统一,这将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改善执政环境,扩大执政资源,确保执政安全。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的知识资本与资金资本结合的更加紧密的时代,社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要求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要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从技术技能、人事关系技能、思想技能上,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协同创新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的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对于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同意识、角色定位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基于协同创新思想,可从以下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优化大学生的能力结构,提升大学生协同创新素质;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搭建校内外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国家教育制度,为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美国等西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国,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指向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相关工作措施缺位,存在与学术型培养体系趋同,职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指向内涵的基础上,研究职业指向缺失在办学主体、培养主体、学习主体、管理主体上的具体体现,针对如何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指向提出了相关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科学设置公共管理核心课程体系,事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欧美国家的公共管理核心课程是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基础、以强化技能为导向的多学科融合,无疑值得我们借鉴.应根据不同高校学科基础优势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各有侧重,建设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公共领域管理与领导人才的特色课程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市场机制不能自发产生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不能自发地坚持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因此,管理创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提高政府效能为核心,保持社会稳定,建立符合服务型政府的管理体制和行为方式,不断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