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小说叙事理论有关叙述不可靠性的分析,论述戏剧与小说叙事交流模式及其叙述不可靠性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第十二夜>剧本文本中奥丽维娅和托比老爷的不可靠叙述,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在戏剧文本中的功能及剧作者运用这一创作技巧的深层意图.  相似文献   

2.
短篇小说《枭河桥记事》之所以有着扑朔迷离的叙事效果,其中的第三人称不可靠叙述功不可没。文章从韦恩.布思有关不可靠叙述的原初概念出发,借助费伦有关不可靠叙述的三大轴(类型)理论主张,探讨《枭河桥记事》中第三人称不可靠叙述对读者和叙述者的间离作用,拨开不可靠叙述的叙述迷雾,找到文本中"泄露天机"的"细节"。文章分析《枭河桥记事》中第三人称叙述的不可靠性在事实/事件轴上的动态变化,阐释叙述者对隐含作者在价值/判断轴上的背离所带来的不可靠叙述而产生的反讽,揭示在知识/感知轴的不可靠叙述所蕴含的主题意义,体悟不可靠叙述在小说艺术表达中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不可靠叙述理论首次呈现于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后经众人沿袭与发展,主要呈现为探讨虚构类文体中叙述者可靠与否的理论。戏剧隶属于虚构类文体,因此,学者在研究戏剧不可靠叙述时总将小说不可靠叙述模式嵌入到戏剧不可靠叙述的研究中,而忽视了戏剧文中叙述者的隐身对叙述交流过程产生的影响。戏剧不可靠叙述研究要着力于第二文本中叙述者的脚印和人物叙述者的声音。剧中人物叙述者的不可靠根据参照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第二文本参照性不可靠性和叙述间不可靠。同时,考虑到戏剧固有的超/主/次叙述层叙述可靠性不同,又增加了异叙述层叙述者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孔乙己>不可靠叙述表现在多个层面:叙述者的身份制造掩藏着不可靠性;叙事视点游移不定显示了不可靠性;"伪现在时"所遮蔽与模糊了的叙事隐喻;以及发出声音者的态度和价值判断体现的内在分裂,这些都造成叙事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读者在多重不可靠叙述的阅读行为中完成了持续的伦理反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少数民族小说中叙述可靠性与民族身份认同、构建存在密切关系。少数民族小说叙事呈现出不同的叙事交流方式,可靠叙述往往体现为单向度的叙事交流特征,不可靠叙述则因增强了文本的交流对话特性而呈现出丰富的交流层次。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大多采用可靠叙述的形式展现民族身份,表现本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的民族习俗、风物人情、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可靠叙述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小说的重要叙述方式,少数民族小说常常采用有缺陷的人物充当叙述者、二度叙事等叙事策略展现出作者对于民族身份的反思以及对于民族文化建构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拧螺丝》是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创作后期的一部作品。他采用独特的叙述技巧,赋予了该作品永久的艺术魅力。叙述学理论指导我们通过对人物叙述者的分析,论证了文本叙事的不可靠性;而“互文性“和“无意识”的理论,则引导我们去探寻作为社会语篇的文本表层言语下面的深层内涵,即隐藏在不可靠叙述背后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本细读和借助布思与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索尔·贝娄小说《洪堡的礼物》中的叙事者西特林在叙事伦理上具有典型的不可靠叙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世界文学经典,也是后继作家进行文学改写的重要源泉,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新作《蟑螂》便是对《变形记》的仿拟。作为“一个古老传统的政治反讽”,不可靠叙述是呈现反讽意义的重要方式。《蟑螂》中的第三人称叙事不可靠叙述,具体表现在人物视角和议事录文本的使用两个方面。本文利用叙事学中的不可靠叙述理论,详细分析文本中的第三人称不可靠叙述表征,理清不可靠叙述和反讽主题之间的关联,从而探究小说不可靠叙述背后隐含的深刻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9.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中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美国短篇小说家雷蒙德·卡佛在其短篇小说《毁了我父亲的第三件事》中,对重要情节的省略、空缺以及含混的叙述,造成了叙事和文体层面上的不可靠。作者运用不可靠叙述这一技巧,邀请读者与文本中人物、叙述者、隐含作者积极互动,以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彰显人物性格的异化。文本中所发生的事件对叙述者"我"的深刻影响,深化了小说主旨,于冷静疏离的叙述中,展现出生活中荒谬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0.
宋元南戏的显在叙事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南戏是中国戏曲发展过程中较早的戏剧形态,其显在戏剧叙事的模式已经形成。第一文本的唱辞叙述、念白叙述,和第二文本的科介叙述有机结合,构成了以唱念做打多种叙述手段演述故事的戏剧叙事表演体系,对中国戏曲进程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使中国戏曲成为既可观又可听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1.
《远山淡影》是英国当代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的成名作,小说的叙事呈现不可靠的特质。之前对小说不可靠叙事的研究主要以布斯的不可靠叙事理论为依据,阐释叙述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种阐释略显片面。费伦的理论在不可靠叙事中增加了读者的维度,将不可靠叙事分为“契约型不可靠叙事”和“疏远型不可靠叙事”两种类型。论文将以此为依据,分析这两种不可靠叙事类型中叙述者、作者和读者三者互动的动态过程,以阐释不可靠叙事对小说主题表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提出到最终走向完全对立,围绕其产生机制,不可靠叙述经历漫长的嬗变过程。不可靠叙述最早由布斯提出,后经费伦和查特曼的继承和拓展,成为了完整的叙事学理论;布斯使用修辞方法从隐含作者的角度分析不可靠叙述的产生机制;里门一凯南淡化隐含者的存在,从叙述者的角度阐释不可靠叙述的产生机制,从而偏离了布斯的不可靠叙述理论;纽宁使用认知方法从读者的角度阐释了不可靠叙述的产生机制,最终走向了完全对立。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看似朴拙无心,实则精雕细琢之作。首先,小说最显著的叙事策略是巴赫金意义上复调叙述的对话性,其中“大型对话”主要表现为“姑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体形象之间所构成的对话性以及小说文本与历史语境之间的对话性;“微型对话”主要体现为由“我”构成的一级叙述和由其他形象构成的二级叙述所组成的两级叙述形式。其次,运用了不可靠叙述:一种情况的不可靠叙述是因叙述人“我”的变形而产生;另一种情况是由二级叙述话语成分的突显所造成,并揭示出当代拟像社会的本质性特征。叙述的对话性和不可靠叙述使文本获得了一种基于丰富性与复杂性的意义迷思,并体现了两种意义的生态性:话语存在形态的生态性和意义存在方式的生态性。这种近乎语言人类学的后结构主义话语立场使《蛙》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文本实验性。  相似文献   

14.
伊恩·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描摹了一出在失去双亲后4个孩子人性逐渐扭曲和堕落的伦理悲剧.文章借由第一人称叙事情境所带来的不可靠叙事探究小说人物的伦理缺失和错位,针对小说中表现的不同伦理层级,将各种伦理进行剥离和阐释,从而对小说中的伦理缺失从不可靠叙事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约翰·契弗( John Cheever)是当代美国文坛以描写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的郊区文学家。作为一种重要的叙述策略,“不可靠叙述”在其绿荫山系列小说中被广为采用,对小说主题意义的表达和审美效果的产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契弗郊区小说中“不可靠叙述”给读者带来的反讽、陌生化和同情阅读效果及由此而产生的小说文本张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探求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的艺术价值形成机制,在细读的基础上认为,《狂人日记》的特殊艺术魅力主要由独特的二度叙事及不可靠叙述来体现的.由此出发将研究视角拓展到读者阅读层面,并从阅读伦理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典成长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名叛逆而又执着的少年形象,但小说并不像许多读者和批评家认为的那样是作者对读者的直接叙事。相反,小说在叙事上呈现出一种后现代的“不确定性”:不成熟的霍尔顿是个“不可靠的叙事者”;受叙者“你”的身份有着令人生疑的两种诠释;而二层叙事结构更是进一步增强了整个文本的“不确定性”。不确定叙述是叙事修辞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它让读者开始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参与到与作者的互动当中。  相似文献   

18.
肖洛霍夫小说中儿童零散化、细节化的叙事过程呈现出多种伦理面相。在以儿童为对象的直接叙事中,无论是孩子们赤子童心建构的自由世界还是孩子们存在的家的快乐世界,都是作者的乌托邦伦理叙事,以儿童这样一个不可靠叙事者的视点来叙述革命的正义与非正义,凸显革命语境之下对生命价值本身的尊重。在以儿童为符号的间接叙事中,作者注重的则是儿童功能化符号化的叙事意义,从儿童与成人的互动中,通过儿童符号的本真叙事表现对成人罪性的救赎,通过儿童符号的苦难叙事反映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家庭伦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基督教伦理对弱者的怜悯。此外,成人在革命正义与象征人类希望的儿童之间的伦理困境中所做出的选择,也体现了肖洛霍夫对生命敬畏的伦理旨趣。  相似文献   

19.
从后现代主义叙事视角出发,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霍克斯的小说《食人者》叙事使用随意性创作动机、空间叙事倾向、不可靠叙事者和不确定人物等叙事策略,指出作者使用这些叙事策略实现了小说普世意义的呈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猎人笔记>中的不可靠叙事者、被侮者的苦难诗意化、侮辱者的批判反讽化,指出屠格涅夫的现实主义是诗意或抒情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