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扶养:指夫妻之间在物质和生活上的互相扶助和供养。我国《婚姻法》第20条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给付扶养费的权利。”抚养:指父母或长辈对子女或晚辈的抚养教育。又称抚育。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此外,我国《婚姻法》还规定,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死亡,有负担能力的长辈,应尽抚养义务,否则将受到法律追究。赡养:指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在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其主要内容是,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生活用品和费用,在生活上、精神上对父母应尊重、关扶养…  相似文献   

2.
孝心谎言     
水青 《老友》2006,(10)
"诚实"是我的父母给子女定下的"家规"。自从懂事起,我和姐姐、妹妹一直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从不敢在长辈面前撒谎。今年是老父老母的70大寿,我们商定为两位老人祝寿。正当父母沉浸在喜庆气氛中,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几个子女竟私下"串通一气",合起来欺骗父母。  相似文献   

3.
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的养老模式,从亲子间互动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及由此引出的家庭养老模式;社会经济变革剥夺了老年父母在家庭内部的核心地位,当父母失去了经济控制力及孝道所赋予的权威,子女也不再对父母绝对顺从,亲子之间必然会出现一种新的代际关系;虽然中国的社会结构性变化削弱了家庭中长辈的权威,但维持良好并持久的亲子关系的客观经济需求却仍然存在;在中国包括孝道在内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下,父母通过投入大量家庭资源以建立强有力的亲子关系,并由此保证成年子女履行代际之间的"合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选择;父母和子女这种互动行为的结果是家庭的边界涵盖了老年父母和成年子女的相对独立的家庭,而且家庭养老能够在没有来自国家或个人家庭负面惩戒的情况下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4.
孝贵在顺     
肖华 《山西老年》2010,(5):46-46
我有一个朋友,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子教书,女儿经商,两个子女对父母都很孝敬,在衣食住行上对父母很是体贴关怀,平时的零花钱也给了老人不少,但老两口舍不得花,总把这些拿去接济困难的亲友,儿子知道后,心想,钱既然给了老人就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民的子女移民问题首先,要确定这个孩子是婚生还是非婚生。根据美国移民法,子女可以分为六类:1.婚生子女;2.夫妻结婚时尚未满18岁的继子女;3.非婚生子女但在18岁以前合法legitimated的子女;4.非婚生子女;5.16岁以前收养的子女;6.16岁以前收养的孤儿。根据有关法律,如果孩子出生时父母并没有合法结婚,然而当地法律承认父母/子女关系,如以前的中国承认一夫多妻制,从移民法角度来说,这个孩子依然可以随其父或其母移民。区别在于,如果是非婚生子女,孩子的生母为其申请移民,母亲只需证明母子关系即可。而孩子的父亲不但要证明父子关系,还要…  相似文献   

6.
由于再婚家庭的教育者往往心存愧疚或芥蒂于继父母的敏感身份,致使目前我国再婚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都存在着诸多误区,主要体现在再婚亲生父母的补偿式、违规式、抛弃式、诋毁式教育问题和继父母的放任式、苛刻式、炫耀式教育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再婚家庭教育的效果微乎其微,再婚家庭未成年子女不良行为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再婚家庭的教育者要尽快走出误区,帮助其子女健康成长。因此,再婚亲生父母要有平常心、自然态、责任心,健康态地进行教育;继父母也要有诚心、爱心,耐心地进行教育,从而根本解决再婚家庭未成年子女的非健康成长问题。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儿子苏义长期以来对我们老两口不管不问,我们只靠我一个人的退休金维持生活,老伴又常年有病,生活十分困难。我多次向儿子要赡养费,他都不给。为此,我起诉到法院,法院正在审理。最近我老伴又因病住院,急需交纳住院费和医药费,请问,在法院判决之前我能否要求让儿子先付给我们些赡养费? 银川市:苏庆荣苏庆荣同志: 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父母对子女有抚养  相似文献   

8.
景龙 《新天地》2016,(10):6-7
如今,大部分年轻人需要在父母的赞助下才能买得起房,可见,赞助子女买房成了无数父母需要完成的使命.但善良的父母在从自己的积蓄中拿钱赞助子女时,一定要先考虑自我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儒家孝道思想内涵丰富,不仅包含物质奉养,更重要的是要有爱敬之心;不仅要爱其亲,还要爱己身;不仅要尊敬父母,还 要敬爱兄弟、长辈;对方无过则从、有过则诤,等等。彝族孝道思想亦倡导爱敬长辈、生养死祭等,二者同中有异,通过对其阐 述,期待儒家孝道思想对彝族社会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主张臣民对君主要恭敬、忠诚、竭力供养;认为父母长辈应当慈爱晚辈,而晚辈则应当孝敬、赡养长辈;提倡夫唱妇随,互相恩爱;坚持华夏应当安抚和教化夷狄.孟子则主张君行仁政,臣民敬忠;认为父子要重恩情孝慈,不要互相责备;提倡男女遵守礼规,互相爱护;强调华夏要严正地管教夷狄,维持一统.  相似文献   

11.
汉代实行“以孝治天下”。在实践中,汉代政府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社会政策,以“孝”作为官吏选拔的途径与评价标准之一;用社会政策和制度培育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以礼入法”,对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对孝的行为进行硬约束。汉代的措施给我们当今培养敬老爱老的风尚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唐代通过科举制度,强化了孝道作为官吏选拔任用的标准,并通过政策法规等措施激励官吏做孝道表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唐代官吏的道德素养。唐代官吏大多数不仅躬行孝道,而且积极劝导百姓行孝,使得“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策得以更好地贯彻,强化了整个社会的行孝之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弟子问“孝”时,提出了“无违”谓之“孝”的思想;在回答如何做到“孝”时提出了“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的论断。有人由此认为,孔子提倡的“愚孝”,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压制了子女的开拓创新精神、阻碍了子女的发展。本文试图诠释《论语》中孔子有关“孝”的思想,消除人们对其中“孝”的误解。  相似文献   

14.
老莱子是先秦的道家学者,汉代的“老莱子”故事衍生两个支流:一,老莱子是古代楚国的隐士;二,老莱子是“戏彩娱亲”的儒家孝子。唐前诗歌的“老莱子”典故都用隐士含义,唐诗的“老莱子”典故大多数用孝子含义。这一现象彰显了唐人对儒家家庭伦理的倡导与推崇:唐人借此典表达对归家省亲的渴望之情;表达“忠先于孝”和“忠孝两全”的忠孝观念。  相似文献   

15.
孝具有文化、伦理、教育、政治等多重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结构.其基本意义在于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这构成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要求.对父母"孝"的情感的扩充和延展,形成儒家传统中的祭祀祖先的"家一国"集体无意识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孝文化是儒家仁爱伦理的底线,孝伦理是东方人伦所止的身份规范,孝心理是由家及国的人伦扩展,孝政治是君子齐家治国的基本前提.反思现代文化的西式建构模式,我们应对中国孝文化结构的发生、发展与中国先秦社会家庭组织的类型结构、地位形态加以认真审理,重建现代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撑.才能对孝文化对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意义有正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孝"是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即父母子女之间纵向的"亲亲之情",这种自然之情发乎于外,成为协调父子关系和谐的行为规范。这种发乎自然人伦的文明形式,与传统礼乐文化在"伦理和谐"的价值旨趣上是完全一致的。孝与礼相结合而为孝礼,是礼乐文化的逻辑起点。由礼乐文化中所确立的孝之为孝礼的规定性,首先体现在周人对祖先祭祀的宗教礼仪之中,进而逐步推展到丧葬、婚冠、生育以及对在世尊长的敬爱与服事之中。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孝亲思想的特征有三:其一是孝亲方式的"养"和"敬"的二重性;其二是孝亲义务的绝对性和至上性;其三是孝亲功能的逻辑推演性。可以预见的是,旨在强调家庭伦理之"孝"的先秦儒家"孝"论,必将对传统"孝"文化的当代转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年人口的核心问题是生活质量问题,对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关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基于杭州市城乡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具有更强烈的主观幸福感.子女孝顺是影响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经济状况、对社区工作满意度、婚姻、性别等也是共同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差异.此外,在城市模型中,自我照料程度、子女个数等个人特征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在农村模型中,经济来源、对权益受侵害后的处理方式等经济和社会保障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总之,城乡老年人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不同,城市老年人已侧重于对精神的需求,而农村老年人首先还需要物质的满足.  相似文献   

19.
新民谣作为民众评价活动从正反两方面诱导着“孝”的实施.它以诙谐讽喻的方式记录着双向“反馈”模式中单向错位的孝道观;以平易幽默的形式诱导着积极向善的“孝”.新民谣对“孝”的诱导是通过道德之力来弥补自然本能的不足,以亲子双方的精神需要和子女的自力要求发生作用.在当代工商社会中,对“孝”的诱导可以弥补社会养老的不足,在和睦家庭和稳定社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儒家道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宗法和孝悌是儒家道统的两个重要命题。自周朝以来的封建社会,统治者皆 利用由上古原始血缘氏族制演化而来的宗法家族制度统治臣民,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法家族制度在唐宋时又演化为家族家长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