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熟语体现了所在地区的人们对自然环境、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的通常表达。在语言交际中对熟语的了解与翻译,有利于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在不同语种的翻译中,熟语的异同最能反映不同文化的特点,也最是熟语翻译的难点。以泰、汉熟语中的形象词语为例,对泰、汉熟语中的形象词语的翻译进行探讨,有利于了解两个民族间的文化以及促进双方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汉语熟语的民族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熟语是经过汉民族人民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反复加工锤炼而成的语言精华,其内涵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充实,熟语比普通词语包含更大的信息量.而词语的信息量越大,其文化的负载量也就越大,也就更能完整地体现其民族文化特征.汉语熟语的文化特征主要是其思维的具象性、语义的隐喻性、内涵的人文性、语言风格的文学性和产生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使世界上的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文化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意义,相同的文化意义又由不同的英汉动物词语来表达。英汉动物词汇文化意义的契舍与冲突主要是由于语言和变化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英汉熟语既存在差异 ,又有某些相似之处 ,这说明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 ,研究该民族的熟语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而要确切理解一个民族的语言 ,又必须研究该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论词语的民族文化特点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语是意义的载体 ,也是文化的载体。它如同一面镜子 ,反映出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本文采用跨文化对比的方法 ,探讨并例证了英汉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在词语层面上的反映 ,文章还讨论了在原文涉及的语言和文化因素与译语差别较大的情况下 ,英汉形象化词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比喻性词语 ,但由于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通常它们会选择不同的本体和喻体来表达同一含义。英汉比喻性词语中喻体及其涵义的不同对应关系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需采取直译、借用、抽象和补偿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其意义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本文将词语的意义划分为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 (即词语的文化内涵 ) ,并对英、汉语言中那些指称意义和文化内涵都相同、指称意义不同而文化内涵相同、指称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语言中具有文化内涵、指称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的词语分别加以对比分析 ,以期帮助学习者了解英汉词语间的差异 ,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英汉词语的不等值现象与跨文化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真正的英汉词语对等应该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和感情色彩的影响等方面都是相当的.但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因而,在汉英和英汉翻译中不存在某种绝对的对应.因此,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并探讨语言的文化差异,对翻译工作者和语言学习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语言中,词语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部分,所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分析和比较词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主要表现在词语的不等值现象、词语的概念和范畴、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词语的联想等方面.英汉词语不等值现象的产生主要源自三个方面:(1)由于生活经验的差异而引起的词语不等值现象;(2)由于人们世界观不同而引起的词语不等值现象;(3)由于语言、文化本身的原因而引起的词语不等值现象.建立文化对等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原则加以考虑:(1)直译以保留原词语的形象说法;(2)采用内涵相似的英汉表达法;(3)意译;(4)音译;(5)直译加注;(6)音译加注等.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熟语也同样体现着词语文化.本文分析了文化背景知识对充分理解和把握俄语熟语活用现象的重要意义,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俄语时借鉴.  相似文献   

10.
社会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与语境、与文化、与社会是不能分割的,解释语言必须在社会文化的语境中进行。因此,在英、汉语翻译中,正确理解原评论词语中的文化内涵就显得格外重要,同一词语或句子,从不同的文化视点出发,往往得出不同的译文。笔者谨想通过涉及文化因素的若干翻译实例,采用对翻译的结果进行静态研究的方法,透视一下文化视点与英汉翻译的关系。着重强调二点:一、要刻意领会英汉词语在语境中的文化内涵;二、要正确把握英汉习语的民族文化背景。这样做有益于避免误译或不达意。  相似文献   

11.
对同一文学史实在不同的文学史著述中可能有很大的反差,包括发展线索、动力、走向等等各有不同表述,这就是文学史的"错位"。文章分为四部分来论述:首先,价值评定中的错位,对于作品价值、作家地位,根据不同的文学观念有不同的认识。其次,在文学发展中的影响关系有不同梳理,形成错位。再次,由于所参照的对象不同,有比较视角下的错位。最后,造成错位的其他方面的原因,以及文学史的续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错位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桥梁,不仅是一种符号传递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传递行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翻译作为世界文明交流的手段,不能单纯强调翻译中的翻译等值标准,而更应注重弥合文化差异,实现翻译的相对等值。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错位现象有不同客观事物文化意象相同、相同客观事物文化意象不同和相反的微观层面的文化错位现象,也有宏观层面的文化错位现象。其跨文化翻译中文化错位现象归因于地缘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差异。避免跨文化翻译中文化错位现象的应对策略有,促进翻译学观念现代化,保持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语境;推进文化转换娴熟化,实现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等值;增进翻译策略技能化,发挥跨文化翻译中的再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左向移位结构又称前置法,是指将句中的某一成分移至句首,而原来的位置则由一代名词来标记的句法结构。左向移位结构有典型的结构和特定的语篇功能。从认知角度看,左向移位结构因信息的突显所致。这一结构的使用突出了移位成分的信息,收到了显著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作为菲利普斯所有作品中最知名的一部,《渡河》不仅仅让他两次入选布莱克纪念奖,还对流散问题的探讨最为深刻,几乎囊括了菲利普斯所有流散思想的核心内容,分别是错位主题、混杂本质和超越期盼。错位是卡里尔·菲利普斯生存常态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从第一部小说《最后的通道》开始,菲利普斯就不断的关注流散视阈中的“错位”。而在“错位”主题的基础上,菲利普斯流散思想的本质是提倡一种独特的混杂流散观念,不计种族、民族和性别的差异,将处于流散中的所有群族考虑在内,这是一种开放的、流动的反本质主义的流散思想。而菲利普斯呼吁的是一种能够超越种族、民族和性别差异的流散观念。  相似文献   

15.
利用移动台定位是未来移动通信的方向,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少的定位方法。其中较多方法适用于移动台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定位,但当移动台处于移动状态时却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配合相关检测距离门的定位跟踪算法,并推导了定位跟踪算法实现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定位跟踪算法不仅能够实现移动台处于移动状态下和静止状态下的定位,而且提高了其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
在角色参照语法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语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尝试性的阐释,研究发现,分裂移位是在语用交际功能的驱动下焦点结构转化的结果。前移位结构中,话题成分位于句首,需要加以强调的具体信息占据潜在焦点域;后移位结构中,提供背景信息的非核心成分位于句首,核心论元占据句末潜在焦点域。角色参照语法结合了语义和语用观点,对汉语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汉语句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拆迁已成为政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着政府的身份与角色严重错位的现象,反映出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通过探讨政府在城市拆迁过程中角色定位错位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完善政府在拆迁中的形象,推进城市拆迁的顺利进行,维护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学前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以重心下移与深度聚焦为思路,对Z市X区4名家长和2名老师进行访谈,借助扎根理论,建构出学前教育小学化"错位"与"适应"的双重生态。"错位"诠释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为何",具体表现为"主体错位"和"职责错位"的复杂交错。"适应"解释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何为",具体表现为适应主体是"家长、幼儿园和辅导班的三管齐下";适应策略包括"坚决抵抗、无奈妥协、精明调适和无知得意";适应类型是"预防型和善后型、强迫型和引导型、突击型和持久型、长远型和短视型"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半无限大压电双材料中导电界面边裂纹与螺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首先利用无限大压电双材料的位错解和扰动的概念,推导了具有导电边界半无限大压电双材料的位错解,然后使用保角变换方法,得到了含有限长导电界面边裂纹半无限大压电双材料的位错解。基于所得到的解,给出了应力强度因子和作用在位错上的像力的显函表达式,并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道德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大多承袭了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定位方式,而缺乏对其理论前提的反思。知识角度的道德教育者角色定位有可能导致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错位,进而导致道德教育的错位乃至低效。庄子对道德教育者的角色分析值得我们借鉴。从道德教育过程中可能隐含的个人名利看,教育者不能以师表自我标榜;从道德教育的方法看,道德教育者不是道德管理者;同时,从已经显现出的道德教育效果看,在道德教育上不能过度依赖道德教育者,道德教育者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对道德教育者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