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工业化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由农业经济为主转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重要途径。各师工业化发展现状从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基础、工业附加值三个方面来看,存在工业企业发展能力较弱、工业信息化水平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环境资源、制度及自身因素制约了其工业化发展。各师应从转变管理方式、发展互联网经济、改善基础设施、培养大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五个方面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辽宁曾经是全国先行工业化的地区,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基础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化指数较高,为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托.本文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行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国家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不断加大,这对于以内需型和投资型为特征的辽宁来说,提供了依托装备制造业优势拉动经济增长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宝鸡作为新中国重点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和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重镇,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表现出了产业空间布局比较分散、工业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加工工业为主的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及工业企业资本集中度和产业关联度不高等特征。面对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建设要求和宝鸡特有的实际情况,工业化发展应调整战略思路,以信息化建设,工贸城市建立、人力资本积聚三个方面为战略重点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宝鸡作为新中国重点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和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重镇,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表现出了产业空间布局比较分散、工业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加工工业为主的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及工业企业资本集中度和产业关联度不高等特征。面对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建设要求和宝鸡特有的实际情况,工业化发展应调整战略思路,以信息化建设,工贸城市建立、人力资本积聚三个方面为战略重点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北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论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个综合过程,它的着眼点和关键在于工业.党的十六大报告做了科学而精辟的概括:"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但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决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发展大型工业化、规模经济为主,同时,还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重视发展服务业之路.  相似文献   

6.
以南开经济研究所为研究平台的南开经济学人,是活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学术界的以欧美留学生为主体的一个研究群体,他们以"学术中国化"及"知中国,服务中国"为理念,开展了大量的农村调查研究,主张推进以手工业为主的乡村工业的发展,挽救农村经济危机,实现农业国的工业化。南开经济学人利用从政之机将其乡村工业理论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重新释读南开经济学人的乡村工业理论与实践对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对工业化理论的研究,在我国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但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带有普遍意义的成果: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使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和一定的产业结构相对应,使工业化进程呈现出有序的阶段性。从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表现为从以第一次产业为主的增长转化为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的增长,继而转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的增长的演化过程,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劳动力在三大产业分布结构的有规律性变化;从工业内部产业结构来看,则表现为从以轻工业为主,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对于西藏特殊的高原环境意义重大。西藏现代工业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和平解放到21世纪初,可视为传统工业化阶段;进入21世纪后,逐渐确立了"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西藏现代工业要想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特色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选择为基础,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型生态化工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我国的工业化不能重复发达国家的老路,必须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具体的工业化方式,城乡统筹发展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工业化的一种现实选择,它能够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协调起来,并充分考虑我国人口多的特点,保持劳动对产出贡献。以工促农的新工业化道路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使城乡工业共同发展;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可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人力资源优势发挥,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贵州工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贵州工业现状,提出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加快贵州工业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知青文学的序列里,新疆军垦的知青文学颇有特色。这是新疆军垦的知青文学所展示的异域风光所引发的读者向往感所致,也是因为在这些知青文学里所呈现的一贯的革命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情怀所致。新疆军垦知识青年文学选择了共同的思想主题和文学精神,表现与自然作斗争的开发新疆的生产劳动,表现投身于新疆军垦生产建设的知识青年的劳动和思想改造,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牺牲精神,以及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坚定信念。然而,在那些高扬革命精神的作品里,在激昂的语句里,是精神的乏味。文革时期新疆军垦知青文学所呈现的激昂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只是一种政治文化的作为,根本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是应时代政治的需要而创作的,一方面是时代激情的抒发,一方面是废墟上的狂舞。  相似文献   

12.
自西汉时期开始,中央王朝在新疆组织的屯垦延续了两千多年,通过屯垦活动,有效地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民国时期,出于国防安全以及经济开发的需要,一些学者提出了在新疆开展屯垦的建议,也有一些人从气候环境、民族关系等角度提出了新疆屯垦所面临的一些困难,更有学者规划了在新疆开展屯垦的具体步骤。不少认识较为深刻,对于今天不无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军垦文化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屯垦戍边历史中逐步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有着独特内涵的文化类型,它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凝聚了诸多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先进性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挥军垦文化的精神作用,就要尊重军垦文化的传播规律,强化军垦文化的传播意识,树立军垦文化的营销传播观念。  相似文献   

14.
屯垦是我国用于治理边疆的一项特殊的手段,在古代西域的稳定和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中总结了从西汉至清代各代屯垦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屯垦地点多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军事扼要之地,受西域内外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屯垦的重心逐渐由南疆向北疆转移,如此的空间转移也带动了清代以后北疆城镇群带的兴起。自然影响力和政治驱动力是屯垦发生的两类动力因素,探求其作用机制,认为这两类因素是古代新疆屯垦规模之大、屯垦时间之长、屯垦成效之明显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5.
清代伊犁满营旗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洲八旗入关后,曾在全国占田,驻防的八旗兵也大多曾经营屯垦。乾隆朝在收复新疆后,在伊犁屯驻大量满洲、蒙古八旗,也举办了旗屯。关于旗屯,锡伯、索伦营以及绿营的屯田,前人的文章中已多有述及,但对满营的旗屯涉及很少。该文对伊犁满营举办旗屯的原因、发展的经过及其作用作一简单考证。  相似文献   

16.
立足西安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其他副省级工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西安工业发展思路应着力于"四化",即"工业结构高度化,军民产业融合化,工业发展集群化,工业布局合理化",重点打造十大主导产业和五大产业发展区域。对应于"四化"目标,西安市工业发展需强调四个方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疆屯垦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文化,是屯垦军民把内地各区域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把民间文化与军旅文化相结合,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火热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疆屯垦文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汉文化特征的一种融合性文化。新疆屯垦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把国家的需要与个人的发展相结合,体现的是全局观,是中华民族的利益。面对当今社会发展和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斗争,屯垦文化因其内在本质特征,具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并在创新中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18.
新疆自古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战略屏障。为了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稳定河西,屯垦新疆成为历代统一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目标。凡有军兴,必有屯政,兵屯成为解除国家威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保障。因此,历代兵屯在西北边疆经略中发挥了戍边、保证军事后勤供应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具有先行主导的重要战略价值。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进疆大军的生产建设,初步奠定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为国家西北边疆安全、新疆行政管理制度建设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时代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疆屯垦史是新疆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屯垦自西汉开始迄今两千余年,分为军垦与民垦两种类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屯垦对于维护祖国统一,稳定新疆社会,开发建设边疆,加强内地与新疆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认为 ,实业是富强之本 ,一个国家只有在先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后 ,才可能强盛 ;而实业教育是根本的根本 ,一个国家只有在培养出大量自己的实业科技人才之后 ,才能不依赖于外国 ,走上独立自主的富强之路。因此 ,大力兴办近代实业和实业教育 ,应是晚清“自强求富”的根本大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 ,张之洞领导了中国近代许多重要的军事、民用工业建设 ,创办了大量的实业学堂 ,确立了实业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地位 ,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