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反映19世纪初英国中上层道德、价值观念和爱情婚姻态度的小说.当时英国中上层的婚姻中,男性的财产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个中产阶级的小姐来说,除了嫁人外几乎没有其他方法保持自己优越的生活,物质条件成为这些女性择偶的关键标准.对于一个没有终身财产的小姐来说,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弱得多,小说正是描写了没有多少财产的本奈特家几位小姐的命运,作者通过不同的爱情故事真实地展示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探讨了爱情与婚姻这一亘古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通过对四桩爱情故事的描写,刻画了几种不同的爱情观,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对婚姻的价值取 向,其中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爱情观念是作者奥斯丁本人爱情观的缩影,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封建势力强大的英国乡村,这部 小说所展现出的对追求理想婚姻的可能性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无疑是当时社会的一股清流。  相似文献   

3.
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评论家们称为福斯特的"意大利小说"。这部作品不仅折射出福斯特对爱德华时代女性社会地位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显现了他对当时英国男权社会的迂腐道德准则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4.
杰克·伦敦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青年作家马丁·伊登艰难的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成功地塑造了马丁·伊登这一艺术形象。主人公马丁·伊登与作者本人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思想意识,甚至个人命运都有着惊人的相似。马丁·伊登的人生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人奋斗的典型悲剧,说明了在一个虚伪的拜金主义社会环境中,追求正直、真诚的过程就是理想破灭的过程。小说写出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展现了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一个有良心的作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夸张是写说者对某种事物有种深切的感动时的一种自然的言过其实的描写。《红楼梦》的作者正是借助夸张这一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 ,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切感受。并借此对众多年轻女子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同情和关怀 ;对当时的社会抒发了自己强烈的不满和愤懑  相似文献   

6.
曼斯费尔德在其短篇小说中创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对女性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描写了现实生活中她们美好梦想的破灭,即女性在小说中所经历的幻灭感。通过对女主人公美好的期待与残酷的现实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愿望的破灭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思考和无奈,同时也流露了对她们的同情和愤慨。  相似文献   

7.
1945年英国相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强国。可今天英国不得不为在欧洲经济共同体中维持一个相当的地位而奋斗。作者探索了英国战后从盛到衰的演变,指出这是由一系列可避免的和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的。此外,作者还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社会迅速发展转型,并最终确立其世界工业霸主地位,完成了海外拓殖的历程,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而对英国近现代社会影响深远、为塑造近现代英国民族灵魂、稳定当时的社会局面立下不朽功勋,同时又造成人性与自由严重受压抑的"维多利亚主义"(Victori-anism)道德风尚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这是一个崇尚道德风尚的时代,"没有人能够逃出被道德审查的命运"[1]。正因为道德在维多利亚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对维多利亚道德的研究理应成为维多利亚小说研究的重要焦点。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维多利亚时期道德观念的流变,从而对维多利亚道德进行重新阐释,可以更好地把握维多利亚小说中人物反映出来的道德风貌。  相似文献   

9.
英国女作家奥斯丁一生短暂,只完成了六部小说,这六部小说都以女性婚姻为主题,题材虽然狭小,却反映出奥斯丁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奥斯丁笔下的女性婚姻:以结婚为目标的婚姻,以财产为目的的婚姻,虚伪的金钱婚姻,理想中的婚姻等。奥斯丁的伟大正在于她用小小的婚姻反映了宏大的世界,因为她描写的婚姻不仅折射了当时社会的金钱本质,还寄托着她对女性不平等地位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地位。小说主要揭示了在以威塞克斯为典型代表的英国宗法制度下农村社会惨淡阴森的解体过程,描写了在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下这个保持着古老秩序的宗法制度社会从稳定到动乱,从繁荣到衰亡的历史,反映了破产农民的理想和追求、痛苦和灾难。小说具有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作者通过叙述《远离尘嚣》等五部小说包含的悲剧性主题的发展过程“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来揭示哈代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奥特朗托城堡》是英国哥特小说的开山之作。在该小说中,"恐怖"成为文学的主要描写对象。在恐怖的背后,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结合恐怖诗学,《奥特朗托城堡》的恐怖类型分为命运恐怖、权力崇高和乱伦暗恐三种。通过命运恐怖,瓦尔浦尔表现了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的变化;通过权力崇高,作者描绘了理想的政治体制;通过乱伦暗恐,18世纪的社会性别体制得以展现。瓦尔浦尔借助于"恐怖"这一文学对象,通过"崇古"的形式,讲述了"现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赵本夫是新时期较早尝试运用象征进行小说创作实践的作家。他的小说象征呈现三种叙事形态:现实象征,关注社会历史,在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中蕴涵着深层意义;文化象征,描写土地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生态失衡带来的后果;哲理象征,探究人性与生命,表达出对整体人类发展命运的关怀。作者对象征的青睐源于他的美学追求,同时与当时西方文学思潮的传播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3.
英国作家菲尔丁的最后一部小说《阿米莉亚》讲述了生活在伦敦的阿米莉亚夫妇的故事.小说不仅描写了他们的婚姻生活,还如实绘制了伦敦城市地图,反映了当时伦敦的全貌.小说通过对伦敦都市景观和居住状况等空间的描写,展示了不同空间与权力、性别、经验的互动,体现了菲尔丁对伦敦各类问题的认识和反思,以及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4.
英国现代小说家 D.H.劳伦斯和美国当代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都是世界文坛上多产而又引发诸多争议的作家。劳伦斯在其小说《虹》中 ,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女主人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威廉姆斯在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同样以象征的手法反映出女主人公布兰奇复杂的内心世界及其可悲的命运。在这两部作品中 ,作者均透过两性关系 ,通过象征这一表现手法描写女性人物心理 ,反映社会现实 ,揭示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日益破败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末世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斗争,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6.
《双城记》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狄更斯的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以独具的历史內容和精湛的艺术描写在狄更斯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双城记》写于1859年。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延续二十余年的英国工人运动——宪章运动基本结束,革命处在暂时停息的阶段。当时工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社会表面上呈现繁荣景象;但是社会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反抗统治阶级的情绪不断增长,阶级斗爭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曾一度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他擅长于以悲剧的眼光审视人生,以悲剧性感悟方式和独特的男性话语去体验和刻画两种文明的激烈撞击给人们带来的现实苦难。他用史诗般的文字描写了贫穷的农家女子苔丝短促而不幸的一生。小说除了给人以命运悲剧庄严凝重、崇高凄凉的审美体验以外,还蕴涵了作者深厚的理性主义,蕴涵了对人类历史逻辑矛盾深邃反思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8.
邓宏顺长篇小说《天堂内外》,植根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生活,生动展现农民的生存困境和心理变化,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和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立场,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对农民命运的悲悯同情以及对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殷切期待。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早期短篇小说《德莫福夫人》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表现了对意识中心叙事手法的实验性运用,该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故事是在他人的“凝视”下展开的。运用米歇尔·福柯的凝视理论,从空间结构、全景敞视和医学凝视等角度解读《德莫福夫人》中女性作为附属品被父权社会物化的地位。詹姆斯在该小说中描写了不甘于被男性操控、争取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德莫福夫人的女性形象,体现了詹姆斯对女性地位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父权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生动形象,集中描写她为谋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爱情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有着思考和努力的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