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首先对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进行了反思,用"劳动"取代了"绝对精神"的概念,摒弃了唯心主义,发扬了辩证法。对于费尔巴哈,黑格尔在其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从方法论、本体论和认识论三个方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异化劳动"理论概念,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是批判的哲学,是不满现状而致力于改造现实世界的理论武器。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精神之一,后人们应该继续拿起马克思批判的武器,击碎那些企图永久维持现状的利益既得者们的美梦。  相似文献   

3.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不但猛烈地批判了拉萨尔的"劳动决定论"和"分配决定论"。对于"铁的工资规律"这一错误思想,他同样进行了批判。马克思的分配理论,通过对拉萨尔错误观点的批判得以建构。马克思设想,在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他的分配理论,即使经过一百多年时间的洗礼,在当今的时代已然具有重大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既有利于我们厘清当今中国所实行的分配制度的理论来源,也有利于我们把握共产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启示我们,在制订和执行分配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公平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任平 《现代交际》2023,(9):35-44+122-12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运用哲学方法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关键性文本。其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的两个目标,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唯物史观的建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政治批判为实现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政治哲学批评路径,并为当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和精神滋养。因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理解马克思政治批判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转向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市民社会观是贯穿其一生的理论研究对象,是其研究社会历史理论、论证人类解放思想、完成整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从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来看,主要包含对市民社会认识的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及思想具体三个历程。不同的发展历程有其内在联系,是对理论认识的深化。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始终坚持用阶段分析和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实现了哲学与其他学科的统一。从一定意义上来看,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的嬗变彰显了马克思理论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哲学话语"是一种宏大叙事。它往往将现代性原则同启蒙精神联系在一起,对理性和主体性的批判是其基本主题。透过学术界对现代与后现代之争的对话,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对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与批判很难离开马克思所开启的社会批判维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揭示,正是对现代性问题辩证的历史的扬弃。笔者认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不仅指出了启蒙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困境,而且进一步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人的异化。这些观点摈弃了针对现代与后现代之争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立足于现实,成为当今考察现代性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本论战性的著作,《哥达纲领批判》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蕴含了许多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马克思从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拉萨尔主义的分配原则展开了系统的批判,借以揭示拉萨尔主义的伪科学性,并借此阐发了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原则和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后应采纳的"按需分配"原则,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对意识形态问题或者说对观念问题的研究,是哲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的鲍威尔、施蒂纳对观念的认识及费尔巴哈从人的"类"角度对观念的解读大同小异,都是从观念决定现实出发的,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解释世界。正如马克思所批判的"这些天真的幼稚的空想构成现代青年黑格尔哲学的核心"。(1)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观念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国民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其理论逻辑由人本逻辑、辩证逻辑和现实逻辑构成。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转折点,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现象,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经典架构,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批判精神是哲学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辈思想家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这种批判是合理性的批判,如果没有马克思的人文关怀做基础,便也违背了马克思自己的主观意识。在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前提下,形成了从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国内不少学者从唤醒传统文化及艺术精神、学术范式以及"人本"角度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做出积极评价;也有学者适用范围、学派立场以及理性实证角度对其极限性进行评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采取理性的中肯态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把"艺术生产"建立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层面上,把"艺术生产"看作成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把文学和艺术看作对人的本质对象化的规律和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本雅明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思想中得到了启示,把艺术创作看作和物质生产有着共同规律的一种特殊生产活动和过程,把艺术创作等同于生产,把艺术欣赏等同于消费,强调艺术创作技巧的重要性。马舍雷在受到马克思和本雅明艺术生产思想的影响下,提出艺术生产所带来的只是一种产品,区别于人们进行物质生产时所带来的具体事物,同时在表现形式上也区别于宗教,任何创作在本质上都是一种生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引出了很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唯物史观十分清晰地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梳理研究发现,这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也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批判继承,形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国际和中国的哲学讨论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贯穿马克思理论的一条红线,是我们完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线索。从研究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将共同体的发展归结为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以及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真正的自由人的共同体。马克思在科学地批判以往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真正共同体"思想,构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  相似文献   

15.
莫亚辉 《现代交际》2013,(10):91-91
与功利主义不同,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包含功利主义存在的价值,这是两者间的原员lJ:巨匠别。如果对二者间的区别不重视,认为马克思理论就是功利主义,那么就会造成马克思理论的批判张力不足,如果对马克思理论中的功利主义的存在价值进行否认,那么就会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规范性基础相背离,导致唯物史观趋于片面化。  相似文献   

16.
郝菲菲 《现代交际》2023,(7):41-48+123
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是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最重要的理论来源,同样对康德和黑格尔产生深刻影响。康德和黑格尔分别对卢梭理论进行了继承和批判,因此展现在马克思面前的人民主权思想的理论资源是从卢梭经过康德到黑格尔的思想发展的全面过程。马克思吸收了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精华,将其抽象的公意思想落到实处;批判了康德人民思想的局限性,将人民主权具体到无产阶级民主;揭露了黑格尔国家主权的虚幻和神秘性,将黑格尔所论述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对理性主义哲学进行批判,最后提出真正的民主制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先于马克思《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探讨了物化理论并且表现出了对物化的强烈批判。物化理论借鉴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中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关系中人的异化状态。"没有专门化,合理化是不可能的",卢卡奇物化理论中的"合理化"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本文从三个方面阐明卢卡奇物化理论"合理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青年马克思在《莱茵报》被查封后的两年里,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通过探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性质的界定,以及《神圣家族》中批判哲学的批判所体现的人学思想,可以发现马克思哲学真正进入唯物主义后,其转变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的探究上。这一时期他在"现实的人"的认识问题上所做的研究就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雏形,并且开始为后来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哲学家关注的焦点。从斯芬克斯之谜到马克思"现实的人",人学研究的纷争在历史长河中跌荡起伏。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建构了超越以往旧人学理论、结合时代精神和实践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合理内核、理论归宿,对新时代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相关论述的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20.
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他所分析的焦点是发达的工业社会,认为科学技术"中立性"的传统概念不再能够得以维持,因此马尔库塞通过对技术的批判来分析和批判当今发达的工业社会。但是,科技批判理论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科技观、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发扬否定和批判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