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网络为两岸青年交流提供了新的公共空间。但市场导向的网络新媒体技术利用并强化人性偏好进而造成信息诱导,两岸青年也因认知局限产生对新媒体的信息依赖。技术权力与认知局限共同削弱了网络交流在消除两岸偏见上的潜能,形塑着两岸青年在网络世界中的彼此刻板印象。在两岸青年网络交流过程中,两岸政治对立限制了传统政治权力的网络治理能力,而新兴的技术权力催生着技术与人性的"共谋"格局、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状态以及权力迭代与偏见强化的"循环"局面。  相似文献   

2.
杨卡 《城市观察》2013,25(3):125-131
"城市病"的治理离不开公共管理政策的治理或引导,政府管理也不可或缺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公共管理与城市研究的交叉融合是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从问题导向管理的角度,以"城市病"治理中的问题导向公共管理模式为切入点,尝试探寻城市问题解决中的公共管理体制创新路径。研究表明,"城市病"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趋势决定了其对问题导向式公共管理的需求,问题导向式的公共管理模式应首先确立以问题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分析和组织日常管理工作,并把公共组织的考核、评估和问题治理效果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赵娜  杨慧子 《现代交际》2011,(7):108-108
网络社会公共组织的治理模式是顺应形势发展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实现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了政府与社会的新互动关系,探究新的公共组织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为首的印第安纳学派利用理性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在对农村"公共池塘"治理研究后,找到了社会资本这个切入点,从而在彻底私有化和完全国家控制之间开辟了农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第三条路,形成了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自主治理"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可以通过"自组织"的行为有效解农村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困境。虽然该理论以社会资本要素为主要切入点,但却未能成功理清社会资本的类型及其相应作用,因而限制了理论模型的适用性。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自主治理理论中的社会资本进行分析,推断出该理论适用性的"软肋",并进一步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背景,探究有利于我国农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社会资本,从而增强"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公共环保设施的有序建设是解决超大城市"垃圾围城"问题的重要途径,但设施建设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冲突问题却使设施陷入"落地难"的困境。作为超大城市的广州,通过建立高位统合的治理结构、强化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遵循合法合规的工作程序、贯彻以人为本的群众路线等具体实践,逐步构建起对话协商、系统协同、政民协作、利益协调四大机制,从而推进公共环保设施建设中的冲突治理,为全国大中城市推进公共环保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开始了重大的变革,单位制解体,社区制逐渐建立,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陌生人社会"使得自主治理的集体行动难以产生,这是中国新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社区参与在某种意义上仍然呈现出一种国家治理需要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居民的行动逻辑与行动策略以及政府与居民的互动过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何借力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基层活力的时代背景,通过构织基层组织网络的框架扩散将宏大的基层社会治理与普通居民的日常草根实践加以勾连?基于上海的一项社区治理案例分析试图展示这一基层社会治理的框架整合模型及其草根行动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始终致力于寻求治理理念及治理方式的转型;而"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与发展也对地方政府治理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为了实现"善治"与"精细化管理"等地方治理目标,地方政府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显示了新的治理特征。应从"变革政府治理理念,创新政府服务模式,营造安全网络环境,创新信息共享方式"等方面入手,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的良好转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内涵与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出公共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了新媒体思维对公共艺术教学的推动作用,进而提出运用新媒体思维推动公共艺术教学改革的创新方法,即教师通过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改变教学方法,树立创新思维等方法,促进公共艺术教学的改革创新,进而提升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后工业化时代的人类社会面临着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难题,在此背景下公共治理理论从传统的政府统制,逐渐走向以民主与参与为特征的参与治理、社会自治,但这两种理论由于受制于传统治理模式的系统惯性与原有路径依赖,难以运用于实际之中,于是合作治理模式应运而生。然而合作治理模式在范围上存在适用性制问题,在实际中出现多重困境,在此对合作治理模式现实案例进行解读,以分析合作治理面临的多重困境何在,并对适用性困境提出相关重建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朋 《科学发展》2013,(2):34-44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网络虚拟社会正以其信息多元性、交互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使社区治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基于上海市6区15个街道(镇)39个社区(居委会)的实证调研表明,虚拟社会在丰富上海社区治理资源的同时,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这主要表现在:虚拟社会的"参与式社区自治"难敌现实社会的"任务型社区自治";虚拟社会呼唤社区治理"崇尚自由"与现实社区治理强调"建构秩序"难以实现有机均衡;虚拟社会期待社区治理实现"多元共治"却遭遇了现实社区推行"自上而下"的治理。为此,网络虚拟社会背景下的上海社区治理创新需要明确的思路是:坚定一个模式——协商合作而不是"独自打保龄球";明确一个原则——强化政府对社区的有效治权而不是无原则的屈从"民意";正视一个态度:积极正视而不是有意回避网络社会给社区治理带来的风险。要做好"顶层设计",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尊重居民情感和地位,畅通网络民意渠道,保障居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形成自觉、自主、自治的网络舆论平台;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完善社区网络预警及保障体系;重心下沉,努力探索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现阶段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治理体系的基石就是处于我国基层政权组织中最底层的乡镇政府。乡镇政府承担着规划和组织乡镇公共设施以及公益事业的建设、为乡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在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中,如何不断增强乡镇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及供给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微信的广泛应用给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内容的碎片化、传播的裂变化和形式的自组织化影响了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广度、难度和深度。微信平台下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治理,要在理念上凸显"对话多于传话",在方法上采取"以微对微",在内容上设置"生活化的主流价值",在保障上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的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治理道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经历了全能国家治理、发展型国家治理,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治理又迈进新时代。目前中国国家治理尚有许多问题与难题,但其治理模式仍然能够为当下以及未来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国家治理范式。本文试图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对国家治理理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姜鹤  汪新建 《城市观察》2021,73(3):143-152
过渡型社区是指在法定城市社区中,由土地被征占的农民构成的演替式边缘社区和含有土地被征占的农民的混合式综合社区.因其居民主体自身的异质性和作为过渡型社区发展阶段呈现出特殊的生存性、适应性、发展性问题,使得普通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借鉴意义有限,有必要探索有针对性的长效治理方案以优化治理效能."三社联动"这一协同治理理念下的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模式,因其提供资源整合和多元化服务的特点而展现出其适用性.推动"三社联动"在过渡型社区中的实践模式发展,对过渡型社区治理以及普通城市社区治理具有良好借鉴意义."三社联动"模式可通过多重主体入场提供完整的就业支持系统;利用教育—服务双承载模式提供多样化培训服务;加强三大主体联动共建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培育家园理念建设,推动过渡型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提升和城市融入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年网民对于网络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为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然而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性因素的干扰。文章以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概念为视角,论述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青年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媒体平台、参与主体以及理性批判的精神。然而,从当前网络的发展现状来看,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道路上仍然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6.
杜敏 《城市》2017,(12):69-74
共享单车是在"互联网+"、 新发展理念和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由需求导向催生的新业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是典型的B2C类型(business to custome)的分享经济.共享单车在解决民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无序投放、 乱停乱放、 私化破坏、 争抢路权等新治理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人人享有、 人人尽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共享单车的治理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治理路径.笔者在分析共享单车治理困境和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由政府、 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翟磊  赵萍 《城市观察》2021,(1):109-118
作为"三社联动"主体之一的社会组织近年来虽然快速发展并逐步参与社区治理,但其发挥作用的领域及程度尚显不足,原因在于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社会组织的规模结构与专业领域、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等方面均存在"碎片化"的问题.为了使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需要从政府、社会组织网络和社会组织三个层面持续改进,建立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网络、分层分类的社会组织构成网络以及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网络,实现社会组织良性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其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并扩大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空间.  相似文献   

18.
青年群体作为熟稔网络媒介操作技术的主体人群,普遍具有较高的公共事件议题关注与参与热情。运用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法,以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议题为例的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权益诉求、媒介使用习惯、价值理念、媒介事件参与体验的精准叠合带来了公共事件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迅速传播;而文化水平、情绪强度、理性程度等的差异则使得事件议题在急速传播中同时出现聚焦与散逸;青年群体耐心的缺乏与对新议题的转移则易导致公共事件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快速消解。对传播主体人群的再审视将为网络公共事件议题的理性聚焦、秩序传播、事件问题的有效推进提供思考的进路。  相似文献   

19.
蒋鑫 《现代妇女》2014,(12):244-244
多年以来,三公经费问题的研究也不少,但是这一问题并未得到彻底根治,甚至愈演愈烈。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对深化体制改革有了很高的期盼,三公经费的治理也被寄予很高的愿望。本文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搜集国(境)外治理三公经费良好经验,例如在公共预算机制、法律制度、限定公款消费的额度及范围等。对我国彻底根治该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发臣 《现代交际》2011,(6):121-121
服务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政府职能转变,而政府职能转变则意味着某些原属政府的社会治理功能将转移给非政府主体。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即为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政府职能转变后,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格局将取代传统的一元主体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呈现为社会治理的开放性、公共性、合作性及民主性。在期待和乐见公共治理格局形成的同时,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政府在社会治理的某些职能领域能够退出、应该退出,但其始终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对公共治理中非政府行为的规范与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