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不仅教书,更关键的是育人。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技能的是让学生"亲师"的资本,关心学生、肯定学生、尊重学生、平等相待、严格要求学生是学生"信道"的最佳途径。有了"亲师"之道,教育不再是难题。  相似文献   

2.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中国古代称教书者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古人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朝拜,可见"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随着岁月的更迭,"师"的称谓后来演化为"教师"、"老师"。如今,"教师"的称谓  相似文献   

3.
"家""国"关联是理解"差序格局"宏观建构的关键,"家""国"之间"移孝作忠"的伦理设计并不能消解"化家为国"的潜在紧张性,直至宋代科举制的完全确立才标志着绅权与皇权相联结的"家""国"同构真正得以确立起来,但"移孝作忠"的伦理形式背后却是绅权依附于皇权的利益共享机制。其中,"家"之诸子均分制与"国"之嫡长子继承制表面上并不一致,实质上却对巩固皇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此中也正暗含了"外儒内法"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张利 《现代交际》2014,(10):175-176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名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遵循这样的教育思想,打造中职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好之者""乐之者"。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热爱学习和快乐学习,无疑会形成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的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是明清改朝换代之际,仍坚守自己文化道德底线的少数“遗民”之一.所谓“明夷待访”指黄宗羲在时势中无法实现抱负,将理想寄托于书,待日后明君圣主来访采行.其《原臣》一篇从君臣共治天下、君王不等同于国家、君臣关系非父子关系等几个方面重塑了为臣之道,把君臣关系向近代的民主政治方向推动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6.
"名教"与"自然"是魏晋时期重要的哲学概念,对二者各自内涵及其关系的探讨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主题,其中包含了有无之辨、体用之辨等哲学命题,不仅代表魏晋玄学哲学本体论的发展高峰,亦包含深刻的伦理意蕴。名教与自然之辨与魏晋时期社会政治背景相互影响,旨在思考士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关注儒家的纲常教化与知识分子苦闷心态之间的紧张与一致。虽然各阶段的玄学家们思想不尽相同,后者不断否定批判前者,但他们的思考倾注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其共同目的都在于建立起一个合理有效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来看,"阿拉伯之春"是一个由突发事件引发,通过互联网的社群串联,民众的个体感受逐渐被整合为共同意识的过程;也是经由互联网的群体散播,民众的纷纷仿效,致使"街头政治"逐步演变为集群行动,最终蔓延为大规模、大面积"倒阁"运动的过程。这场"快餐化"传播的西方民主思潮过早地催生了刚刚萌芽、还来不及成长的中东民主幼苗,使得这场追求民主的社会运动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调,其结果只能是:社会运动的发起者、参与者和煽动者,不但没有能力驾驭运动的走向与结果,而且也无法真正掌控当下处于混乱之中的中东国家。  相似文献   

8.
戴先任 《老年人》2014,(12):10-10
正今年9月9日,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海蚌槽村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研究发展新党员问题,一名拟发展对象因为不孝敬父母被组织拒之门外。孝亲敬老,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假若一个人对赋予自己生命、哺育自己长大的父母都不孝敬,那还有什么道德感可言?又怎能指望他尽心尽责为人民服务?古人云:"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党员应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也必须是践行传  相似文献   

9.
金萍 《职业》2011,(2):120-121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过程中,从学生层面分析,一直存在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几年教龄的老师都知道,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  相似文献   

10.
刘洋  朱连增 《现代交际》2023,(11):84-90+123-124
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对西周时期“以德配天”思想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者,正也”,即作为国家政治治理与引导的为政者自身应具有德性;二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者“为政以德”应该以道德来引导人民,用礼来规范人民的行为,使人民具有道德。而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思想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种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政治秩序,在这一秩序下,大家各司其职。  相似文献   

11.
王弼将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概括为"崇本息末"四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无为本""名教本于自然"等重要思想。探究王弼"崇本息末"的思想有利于深入了解王弼思想之中的"本末"观与"有无"观,能够在分析"崇本息末"思想之实质意蕴和现实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无为"和"举本统末"等途径为道德之"全有"与道德之"实"的实现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刘修春 《职业》2012,(22):32-33
当今时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快"时代。"快"无处不在,国家需要加快发展,在公众生活中,电脑、手机信息有"快讯""快信",传输有"快递""快运",印文件、照片有"加急""特急",出行有"高速""特快""高铁",写作有"快枪手",餐饮有"快餐",连购物都时兴"秒杀"。  相似文献   

13.
郭飞 《现代妇女》2014,(4):310-310,309
伦理学研究在今天非常兴盛,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棘手,论著虽然不断问世,但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本文试图通过对伦理学特性的探讨,打开伦理学的内在理路,将伦理学的研究引向寻根之路,为伦理规范寻求内在根基。最终我们将伦理之基放在了人本身,对伦理特性的探讨也常常不离"人"这个伦理之基、价值之基,并将伦理学的发展视为伦理之基的不断扩充也就是人的自身不断地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行政伦理是社会主义伦理在国家行政实践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合理有序的行政伦理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近年来我国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失范问题频发,政府官员的行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要求在原先的政府体制和政治法治环境之外去寻找伦理道德的解决途径,加强对公务员进行道德素质考察,开展伦理培训和道德测评,实行伦理控制。本文力求从"经济人"假设这一角度,探讨如何建设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  相似文献   

15.
"微时代"的到来在改变传统青年政治社会化范式的同时,也为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现代转型带来了冲击。"碎片化"、"去中心化"导致青年群体政治选择困难,"指尖决策"加剧了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非理性","手机依赖"导致青年群体政治角色认知失调,"把关人"角色弱化加剧了青年群体政治行为失范。要规制和应对这些不足,必须要从"外在引导"与"内在形塑"两个方面入手,要注重"微空间"中的政治治理,加强现实政治环境的优化改善,建立网上网下和谐共振的双向引导机制。同时,也要注重青年群体的"内在形塑",提升其"微素养",完善其"微道德"。  相似文献   

16.
用“道德”的方法养成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不同的实践活动各有其不同的本质或特性.这是由活动的对象决定的.学校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学校道德教育是否有效.取决于这种活动是否符合"道德"的特性.道德没有高、低层次的区分,没有"道德底线".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定位于"道德",而不是无休止的"更道德".道德生活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道德教育要符合个人生存、生活实践的需要.道德的发生、发展离不开生活.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真正的道德是自觉的、自律的,也是自足的.  相似文献   

17.
廖名春 《国学学刊》2021,(1):5-12,141
《荀子·儒效篇》等引诗"无思不服"当读作"无使不服",意为没有命令不服从;"视人罔极"当读作"视人罔恒",意为看起来变化无常;"作此好歌"当读作"作此小歌","小歌"即《赋篇》"其小歌曰"之"小歌";"民之贪乱"当读作"民之念乱",与《小雅·沔水》"莫肯念乱"同,意为民心思乱。《臣道篇》引诗"莫知其他",当读作"莫折其他",意为不会有别的折败、损失;"妨其躬身",当读作"妨其穷身",意为危害终身。  相似文献   

18.
吴春富 《老年世界》2011,(22):22-22
在多数人眼里,老民师——若干年前转正的老民办教师,沧桑苍老,知识结构落伍于时代。不过,我接触到一位老民师,快退休的人了,所作所为却时尚得不得了,让年轻教师咂嘴。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封建社会伦理纲常中,公忠被看作"为国之本","天下大公之道",是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究其原因,盖由公忠之德的兴废,直接关涉着社稷安危,天下兴亡。本文着重从公共责任与公共管理伦理建设两方面来探讨公忠思想在现代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阿伦特作为西方20世纪最具思想深度的女性哲学家,她的"平庸之恶"理论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重点探讨什么是"平庸之恶"、"平庸之恶"产生的原因、"平庸之恶"的危险性以及如何避免"平庸之恶"四个部分,对阿伦特"平庸之恶"的理论进行一个初步的思考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