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于光远 《百姓生活》2014,(12):51-51
1978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出一条新闻稿,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在头版头条刊出。这条新闻稿的标题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在"四人帮"被粉碎后,许多同志为争取"天安门事件"平反做出了很大努力。从1976年10月起,到1978年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达两年的过程。引发轰动的一条新闻发出这条新闻,是当时的新华社社长曾涛、《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和《光明日报》总编辑畅西光3人商定和操作的。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24日,首届中国经济思想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地方政界代表、企业家代表出席并发表演讲。论坛邀请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网络电视台、山东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五年春,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发表了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反修防修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正当全国人民热烈学习这一光辉指示、深入开展反修防修斗争的时候,“四人帮”一伙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千方百计进行干扰和破坏。反动文痞姚文元的《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一文,就是他们干扰和破坏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运动的第一支毒箭。姚文元的反党文章,以论“社会基础”为名,歪曲和篡改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妄图蛊惑人心,制造混乱,转移革命斗争的大方向;以反对“经验主义”为幌子,把罪恶的矛头对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和毛主席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华主席,妄图打倒一大批富有革命实践经验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以实现他们篡党夺权的狼子野心。这就是姚文元反党文章的要害。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理工科大学的教学一般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或基础课——专业课)的划分和顺序来组织的。人们形象地把它简称为“三段式”教学。它的基本精神是使学生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先打基础,后学专业。这是多年来人们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反映了人们学习和掌握自然科学的规律,是培养高质量科技人材的重要一环。但是,“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政治目的,竭力鼓吹“火烧三层楼”、“打破老三段”的谬论,疯狂破坏基础理论的教学,对教育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必须彻底批判。“四人帮”鼓吹的“火烧三层楼”的谬论,是他们炮制的臭名昭著的“两个估计”的产物。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四人帮”为了兜售“两个估计”,全盘否定十七年  相似文献   

5.
(一)《女法家吕后》是在什么样的政治气候下出笼的《女法家吕后》一文是原校大批判组写作的一篇“重点”文章,发表在《郑州大学学报》一九七四年第二期。一九七四年是“四人帮”积极进行篡党夺权阴谋活动的关键性一年。这一年,“四人帮”一伙为了掩盖其同林彪反党集团的不可告人的反动的政治联盟,反对周总理以及一批中央和  相似文献   

6.
我校中文系主任、孙光钊副教授,获日本山梨《日日新闻》国际漫画大赛特别奖——知事(省长)奖。1992年10月10日,山梨县天野知事和四川省付省长李伯勇出席了在成都举办的颁奖仪式,并为其授奖。《四川日报》和四川电视台作了报导。 孙先生自1958年中学时代就开始发表讽刺画作品,“文革”中曾为此受难。1976年他以漫画为武器,投入了讨罚“四人帮”的战斗。三中全会以后,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上千幅,四次入选国家级大型美展,1983年省美协为他和其它七位漫画家举办个人漫画联展,1988年有9件作品赴西德展出。  相似文献   

7.
刘节在今年广州出版的《学术研究》第二期上,发表了《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一文,明確地提出了反对把馬克思主义阶級斗爭的理論运用于历史科学研究的錯誤观点。学术界已有許多人发表文章予以批駁,最近以来,《人民日报》《历史研究》《学术研究》《文史哲》《江汉学报》《文汇报》等报刊,又陆續发表不少文章,进一步批判刘节否  相似文献   

8.
《淮海文汇》2013,(1):48-48
正《淮海文汇》为立足徐州、面向淮海、国内交流的社科类综合性双月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来源期刊。自1985年创办以来,刊登了大量有影响的文章,《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性报刊相继转载过本刊文章,二次文献利用率达40%左右。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10日发表于《中国教育报》的文章《教育是诗性的事业》是作家梁晓声第二篇关于“教育的诗性“这一主题的文章,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2000年4月13日),题目是《论教育的诗性》.……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10日发表于《中国教育报》的文章《教育是诗性的事业》是作家梁晓声第二篇关于“教育的诗性“这一主题的文章,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2000年4月13日),题目是《论教育的诗性》.……  相似文献   

11.
谭庆德 《东方论坛》2002,(6):114-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将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相混淆.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保证期间当作除斥期间,但又缺乏民法基本理论支撑,使保证期间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极为不便.本文依据民法的基本理论,基于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视角,对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及其司法适用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金岳霖的为学,包括他的求学、教学和治学三个方面。它的历程分为学生时代、执教高等学府和在哲学所的岁月三个阶段。他考取清华学堂、留学美国和旅欧访学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北京大学执教,创办了清华哲学系,出版了《逻辑》、《论道》和《知识论》三部重要的逻辑著作和哲学著作,主编了光明日报《哲学研究》专刊。他在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工作期间,系统地批判了自己过去的哲学思想和逻辑思想,批判了罗素的哲学思想,重视逻辑学普及工作,主持编写了《逻辑通俗读本》和《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13.
《民呼日报》是于右任继《神州日报》之后创办的又一份大型综合性日报。一直以来,因为《民呼日报》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密切联系和它在辛亥革命前夕起的舆论导向作用,人们始终关注的都是它的政治革命内容,却忽略了其对国民素质和国民改造的重视。通过从思想史的角度,重点探讨其“开民智”的思想——抨击封建奴隶教育和当时教育的弊端,提倡能够培养国民独立性的教育,反对封建迷信、陋俗陋习,提倡科学等。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与国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学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孔子学院在各国的建立,也使世界把眼光投向中国“国学”。国学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国和平崛起中重建,是人们关注国学的焦点。为此,《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专门组织了由中南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杰舜教授组织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叶舒宪教授、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郑仁钊博士等。在座谈会上,人类学家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就国学与人类学的关系畅谈了自己的看法,颇为别开生面,另有洞天。本刊特全文发表座谈会录音稿全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同样是面对自然灾害给民众带来的巨大损失,中美两国的主流报纸是怎么表现的?分析《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台(飓)风的灾害新闻传播,比较它们在传播数量、内容特点、表现方式等的差异,可以窥见两国在新闻理念中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文艺的开端,实际上要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浩劫的“文革”算起。改革开放早期,八十年代初的四、五年是新时期文学的早春时节。文艺批评是在春寒料峭中起着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并为文艺创作的新题材,新趋势,新潮流保驾护航作用的。八十年代中期的文艺批评以多元吸纳和关于文学主体性争论的特征。世纪之交的文学批评以承偿了八十年代“文化热”的成果以在“文化反思”为主潮。是文学在世纪之交的思考,为新世纪文学批评谱写盛世华章铸就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又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确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其社论也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理念的窗口与桥梁。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人民日报》七一社论党建话语变迁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理念的嬗变。研究表明,党建理念的稳定性与发展性统一于党建理念的现代性。以“人民”“社会主义”“领导”“群众”为代表的党建话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理念的守正笃行,以“革命”“斗争”为代表的革命话语在党建中的地位移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纯洁性的党性追求,而以“改革”“建设”为代表的党建话语则表明作为学习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技术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在它的形成与发展中呈现出曲折性和若干历史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年中 ,在毛泽东技术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工业化建设有得有失 ;而在“大跃进”和“文革”十年中 ,“左”的技术观起了主导作用。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过分强调政治挂帅 ,过于迷信群众运动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离中国实际的空想成分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包括江泽民同志所提"创新动力论",以及由此导出的当代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不仅面对着大量的自然科技新问题,而且面对着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新问题,亟待创新解决.胡锦涛同志提出十四个"如何"的问题,也代表着国家创新体系对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创新功能的深情呼唤.继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多次讲话后,中共中央2004年3号文件的下发进一步表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解决这些新问题中的创新功能,的确是不可替代的,它构成了中国创新体系的难以或缺的主导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