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如何对纳粹屠犹进行历史阐释,存在争议。绝对主义认为存在某种普遍的真理和标准,相对主义则强调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标准,不存在普遍的判断标准和道德规则。多元主义的特征在于,既反对绝对主义的单一论解释,承认其它解释、标准的合理性;又反对极端的相对主义。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在纳粹屠犹问题上的立场转变表明,相对主义在价值评价层面存在边界。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有其进步性,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纳粹屠犹这一全人类所共有的遗产进行综合考察,尤其注重揭示它在意图、过程和影响诸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其中纳粹屠犹过程中充斥的“二元对立”现象最为突出──现代与原始、科学与愚昧、法制与野蛮、理性与疯狂等等因素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这出德意志拯救剧中的“反讽”张力。在剖析纳粹屠犹的后果和影响时,本文不仅依据历史文献,更结合著名犹太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挖掘,超越纳粹屠犹历史事件本身更深刻地反思人性和人类自身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中国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的关于纳粹屠犹问题的研究,考察了中国学术界对纳粹屠犹事件的认识,分析了纳粹屠犹教育在中国的开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离不开经济学,离不开经济分析。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是要搞"经济学帝国主义"引导下的市场社会,经济学也不能无限"越界",不能将人类一切行为都纳入经济分析和计算。任何具体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相对"边界",道德价值及其意义世界,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是经济学研究的道德"边界"。这一"边界"不否定经济学"跨学科研究",它只是表明,在这一"边界"内,经济学的解释是正确的或有效的,而简单"帝国"越界,往往会带来这些领域的价值混乱和理论误导。  相似文献   

5.
海登·怀特的历史阐释理论虽然是一种相对主义,但他的相对主义是一种有边界的相对主义,这个边界就是他承认历史阐释的相对性要受制于历史事件本身的客观性,以及人类基于是非善恶而形成的道德价值底线。他承认历史事实,进而认为历史事实本身能够限定历史叙事的情节建构模式。可以说,怀特不同于完全否认历史事实存在的极端虚无主义者,也不同于认为对历史事件可以随意阐释、没有限制和底线的绝对的相对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看来,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观念与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之间存在一种阐释悖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扭曲性与无产阶级道德的合法性的矛盾。佩弗通过切割道德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来为无产阶级道德观念辩护,虽然其得出道德不是虚假的意识形态因此不必被拒斥的结论,但这一结论已经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尼尔森意图在承认道德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前提下重新定义意识形态,但其对道德观念的语境主义阐释又滑向了道德相对主义,由而从另一个层面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因此,消解这一"悖论"一方面要避免陷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认识误区,把握意识形态概念的多层次内涵并重申历史唯物主义内蕴的道德批判之维,另一方面需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为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作出正面辩护,并以历史辩证法呈现道德观念与意识形态关系演变的具体样态。  相似文献   

7.
"道德共识"困境是全球化过程中道德领域的"多"对"一"的消解。现代性是引发全球化时代"道德共识"困境的内在诱因,而全球化时代出现的个体权利的膨胀、价值观多元化思潮、文化相对主义以及大众文化构成了"道德共识"困境的外在助因。"道德共识"困境往往表现为3种形式:道德个人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在全球化时代,"道德共识"困境的存在直接关乎着道德主体的道德选择、道德生活的范导以及道德教育的路径依赖。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性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内含复杂战略图谋、利益立场、需要主体能动参与并进行话语争夺和"共识构建"的开放结构。"道德共识"困境消解与"道德共识"构建是同构的。全球化时代破解"道德共识"困境,应秉持"平等主体的对话"和"辨证互动中的矫正"两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良心     
全球性生态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特点,要求人类用生态良心提高内心生态意识的自觉,形成一种崭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生态良心作为人类自觉形成的一种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影响着人类的生态道德观念,指引着人类的生态道德实践。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的反思是人类对自身生态行为的检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立场是导致生态良心困境的理论根源,而道德相对主义则成为生态良心的行为羁绊。生态良心内涵的外在表现,在伦理上为生态道德提供标准,在价值观上体现生态文明理念,为人类突破生态道德的瓶颈提供方向。培育生态意识、汲取文化智慧、践行生态道德应成为生态良心素质提高的指向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马舍雷的<文学生产理论>中,"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的表述主要不是指"文学生产出了意识形态",而是说,文学既不是"创造"也不是"反映",是对意识形态的加工变形.正是这一决定性的变形,打破了日常意识形态虚假的同一性,从而让人们得以逼近被这种同一性所掩盖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0.
由《反抗者》的发表引发的“加缪事件”,是20世纪思想史上的核心事件之一。它围绕着如何评价历史主义及如何看待道德相对主义这两个问题展开,反映了萨特阵营的虚妄,折射出20世纪思想界歧异、纷争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