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人,支格阿龙是彝族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位传奇式英雄人物,有关他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及典故等民间文学作品遍布云、贵、川、桂等四省区的广大彝族地区,支格阿龙神话对彝族传统宗教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彝族毕摩以文本传抄和口头传授的方式,通过师徒教育和宗教活动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较为完整地传承和传播了<支格阿龙>,彝族毕摩在<支格阿龙>传承与传播中起到了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彝族神话英雄史诗《支格阿龙》中所蕴含的原始自然宗教信仰及其相关宗教仪式与现今彝族宗教的对照解读中可以发现彝族古今宗教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关系,由此可见神话史诗《支格阿龙》是彝族传统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源泉。而且,由于英雄支格阿龙已经成了彝族宗教的主神,神话史诗《支格阿龙》已经成为彝族传统宗教的组成部分,因而《支格阿龙》的世代传颂对彝族传统宗教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支格阿龙》与《玛纳斯》作为彝族和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都在本民族民众中广为传诵,各自均已成为南北英雄史诗的典范,也有重要的史料和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两部史诗发掘、整理和研究情况的比较,目前《支格阿龙》史诗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还无法与《玛纳斯》史诗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4.
毋庸讳言,从生命科学角度讲,因为染色体的原因,"神人"支格阿龙不可能由"鹰或神鹰或神龙鹰"感孕而生;人也不可能由"龙"抚育成长。目前,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龙》在翻译成汉语时或彝族后代在传承过程中,都把文本中的"dit氐"翻译或解释为"雕或鹰",这种解读有些偏差。史诗中让濮莫妮依感孕的"鹰"和哺育支格阿龙成长的"龙"分别象征什么?它要向后人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寓意?本文从生命科学角度窥探《支格阿龙》,提出"鹰"是男根的象征,"龙"与汉文化相通,是男人的图腾物之观点。以求文献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解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超越传统的研究视野 ,不再限于一地一省 ,立足于云贵川彝族 ,将文献学的方法运用于彝族民间传说及古彝文文献研究的一个尝试。文章通过大量资料的梳缕分析 ,对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极有影响的“支格阿龙”的身世出生、姓名进行了考证式的研究 ,揭示了不同文本中关于支格阿龙身世出生及姓名的不同 ,是彝族历史上不同婚俗的反映。最后 ,本文认为 :从支格阿龙身世出生及姓名看 ,彝族的谱牒在人们目前所认识的父系谱牒之前 ,还存在着“母系谱牒”。这个客观事实的发现 ,对于研究彝族古代传统文化 ,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濮、彝与竹崇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濮人与彝族古史上的濮人,居于今豫、鄂、湘、川、滇、黔六省之地,是我国中南、西南的一大土著族群,史称百濮。从有关民族学材料看,彝族与古濮人有着渊源关系。流传于川、滇、黔三省彝区的《支格阿龙》说,濮族女子濮莫列衣,去玩神鹰时,被神鹰滴血于身而孕,生下支格阿龙。这个传说,是彝族与濮人有族源关系的折光反映。又,《西南彝志》卷19里有“能沽卜  相似文献   

7.
彝族文化网络中的瑰宝──彝族《支格阿龙》研究罗曲“支格阿龙”,又称“支呷阿鲁”,云南称之为“阿鲁举热”,主要流传于操彝语北部方言的群众中。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是彝族人民的精神食粮,给人以美的享受,其直接的价值首先是审美功能及其作品所表现的审美意识。同...  相似文献   

8.
[摘要]毕摩是彝族社会民间宗教活动中沟通神、鬼、人之间的司职者;是彝族传统宗教观念的传承者、传播者和解释者;是彝族民间宗教仪式的主持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在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彝族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调查研究了凉山彝区毕摩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对其更好地加以传承与保护,阐述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对大自然的不断适应中,彝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反映在信仰仪式、节庆礼俗以及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神话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文经典《勒俄特依》记载的洪水漫天创世神话,以及以支格阿龙为代表的英雄故事等,构成彝族神话的主体。从对彝族神话结构的解读,可以了解彝区的自然风貌,彝人对于所居生境的认知,对于易发灾害的预测和减灾举措,天人和谐的生态伦理以及与人为善、团结互助的道德伦理等彝族传统生态文化要素。对于彝族生态文化的研究,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简论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支格阿鲁是云、贵、川各地彝区普遍流传的一位被神化了的彝族古代英雄,是整个彝族族群认同的一位伟大祖先。历史、谱牒及天文历算等古文献中的支格阿鲁是一位集天文历算家、毕摩和君王为一身的具有非凡本领的伟大英雄人物,这是支格阿鲁文化精神的基础和雏形。在长期流传中彝族人民根据自己的愿望把支格阿鲁塑造成一位能征服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从而形成和发展了支格阿鲁文化精神。支格阿鲁文化精神在当今彝族文化先锋精神中得到了重铸与张扬,被赋予新时代的文化内涵。支格阿鲁文化精神是一种自尊、自强而积极进取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
支格阿鲁文化为古代彝族文化,其宗教类型是原始宗教类,而彝族原始宗教主要由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观、祖先神灵及鬼怪信仰、毕摩文化、苏尼文化等构成。支格阿鲁文化也成了毕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毕摩经书里有以支格阿鲁神灵来对付妖魔鬼怪的内容,毕摩们借助支格阿鲁之神的威力来镇鬼怪,驱鬼除魔,以求人类健康安宁,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2.
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彝族史诗《支格阿鲁》同属于世界民族史诗之英雄史诗的范畴。本文拟从英雄人物形象分析这一层面入手,着重以《荷马史诗》中的主要英雄人物——阿喀琉斯和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中的英雄人物——支格阿鲁为例,分析中西史诗的英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鲁是一位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崇敬的祖人。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彝族人民把英雄支格阿鲁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英俊潇洒、心地善良、文明礼貌、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人。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其文学普遍流传于我国广大的西南彝族地区。考察分析支格阿鲁及其文学的流传是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的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彝族史诗中,《支格阿鲁》是一部杰出的英雄史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从彝族英雄史诗的文学普遍现象并参照其它史诗来看,这部史诗既有史诗的一般性特征,即内容十分古老、族群集体创作、充满神话色彩、富有神圣性及口传性,又有其独特性,即历史特殊性、创世性、文化英雄和理想化的人物等。史诗以叙事诗的形式讲述了远古英雄支格阿鲁的勇敢正义、反对邪恶、和平友爱等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5.
彝族神话英雄支格阿鲁是彝族人民最崇敬的一位英雄祖先,他的故事及史诗遍布全国彝族地区。收集整理并开发神话英雄支格阿鲁文化资源对于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西部彝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支格阿鲁文化资源及文化旅游的开发,可以从出版文献书籍、创制旅游文化商品、建设旅游文化景点、制作影视文化及计算机网络开发等多方面去实施。这样就能使这一宝贵的彝族文化走向世界和走向现代化,并将为彝族地区带来很好的民族文化旅游效益。  相似文献   

16.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阿鲁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受崇敬的祖人。他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被彝族人民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支格阿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征服自然、战胜邪恶、勇往直前的思想精神及其理想完美的形象,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彝族人民不断进取。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其文学流传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彝族居住的省和自治区。其流传情况及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有同质的,也有一些差异,呈大同小异状。  相似文献   

17.
毕摩文化论     
公元十五世纪,在今贵州毕节地区和云南武定地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彝族毕摩文化,是彝族社会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它促成了贵州、云南彝族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也促成了这一地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变。 彝族在十四世纪形成之后的第一个一百年中,为确立毕摩文化体系而出现的一切思想文化活动,都紧紧围绕着对彝族祖先的追溯和赞颂,它使彝人逐渐摆脱氏族部落的传统观念,开始在各个领域形成毕摩文化的心理结构,从而标志着毕摩文化的诞生。当然,毕摩文化的形成,不单是毕摩的作用,探讨这个问题,还应到当时整个彝族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潮流中去寻其社会根源。但是,毕摩对毕摩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是当地彝族历代毕摩在当地彝族民间口传文学的基础上,用本民族传统文字——彝文如实记录、第二次创作以及翻译转写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并由彝族毕摩一代又一代不断加工、修改、补充、完善,且流传至今的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从当地历代彝族毕摩所保护和传承且当地彝族民间流传的传统经籍文学版本的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看,有史诗类、传说类、伦理类、神灵传言类、婚丧礼仪类、恋爱婚姻类及译著类等;又从当今当地彝族毕摩讲唱传承形式和场域及其采用的唱腔唱曲音乐看,有“甲苏甲类”“诺依特类”“设依甲类”“阿哩甲类”等。纵观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具有民族性与国际性、支系性与区域性、原生性与变异性、追忆性与憧憬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吸纳性与开放性、祭祀性与文学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流传于云、贵、川广大彝族地区,在这部史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方面,学界做了大量的工作,并 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未对这部史诗的各地区版本进行整合。阐述了整合这部彝族英雄史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整合这 部史诗应做到保持原貌、各地彝人基本认同和提升史诗质量三点,并采取一些科学而符合史诗文学特征的方法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20.
毕摩文化源远流长,蕴藉深厚,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关系到彝族社会结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心理、 民族认同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与传承意义。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毕摩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毕摩数量减少、毕 摩素质参差不齐、毕摩文献与毕仪的缺失……笔者尝试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内部保护的薄弱两个方面分析毕摩传承危机的形 成原因,并对毕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形成毕摩共同体和建立毕摩传承人补贴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