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论湘江战役的历史启示潘健王焕福62年前,发生在广西境内的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役。这次战役中,红军历经7个昼夜的浴血奋战,以损失数万人的惨重代价,强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将红军聚歼于湘...  相似文献   

2.
中央红军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刘维菱红军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全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本文试就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对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一历史的叙述。一、长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长征胜利的实践,离不开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3.
长征初期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围堵及其失败王建科,刘守仁在现代史研究领域,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是比较充分的。但也不无缺憾之处,诸如对遵义会议以前红军长征的情况、国民党中央军与地方军的围追堵截等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过去我们常说,“左”倾中央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相似文献   

4.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命令项英、陈毅等率领一部分红军,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掩护主力突围,其余部队约8万人左右,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零都出发,踏上了艰辛的长征之路。中央红军忍饥饿,战风雨,斗严寒,跨河流,越高山,过险关,千里行进,万里血战,冲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层层阻拦,于1935年9月行至腊子口天险。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隘口,是川西北通甘南的必经之路。它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第四道天险,也是最后一道天险。它的两边是悬崖绝壁…  相似文献   

5.
试论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的意义李志华1934年11月16日,继中央红军长征之后,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2月上旬进入陕南,并先后击败了敌人...  相似文献   

6.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摆脱了围追的敌人,调出了滇军,乘虚西进云南,从云南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实现了“渡过长江向北发展”的战略目的。因此,中央红军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是长征史上的重要一页。在纪念红军长征过云南五十周年的时候,拟就巧渡金沙江的两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八万多人从江西瑞金、宁都与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经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青等省,于1935年10月完成了战略转移,并在1936年10月与第H、四方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央红军之所以能够胜利地实现战略转移,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同时,红军充分利用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也是其取得战略转移胜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早在中央红军铁流滚滚北上前几月,红七、六军团即已分途北上西征,实际上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探述两个军团的派遣、行动意图及战略作用,对于研究长征这个大的课题来说,仍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1935年2月,中央红军到达滇东北的扎西(今威信)。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上图为扎西会议旧址。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1935年2月,中央红军到达滇东北的扎西(今威信)。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上图为扎西会议旧址。 中央红军于1935年4月30日到达寻甸丹桂村。党中央在这里对抢渡金沙江的战斗作了具体部署。图为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旧址。红军长征过云南革命遗址图片二幅  相似文献   

10.
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什么地方会师?至今说法不一。其中以1935年10月19日在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之说较为流行。但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中央红军(当时叫陕甘支队,亦叫一方面军或一、三军团)和陕北红军(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和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刚合编的红十五军团,亦叫西北红军)的会师,应是两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红军为贯彻黎平会议决定,强渡乌江天险,向黔北挺进,乌江一役,歼敌约四千人,是红军长征中取得的第一个较大的胜利,在长征战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探讨乌江之役,对研究红军战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 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兵力,重点向中央苏区进行残酷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两次拒绝接受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建议,实行一条消极防御的错误军事路线,造成反“围剿”的暂时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于一九三四年十月开始长征。当时,主力红军有一、三、五、八、九五个兵团,约八万多人。在长征中,“左”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红军长征过广西五十周年。五十年前的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之后,1934年11月25日进入广西。经过湘江战役,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通过越城岭山区,于12月13日全军离开广西,经湘西南进入贵州。在广西前后历时十九天,途经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五县,行程296公里。红军在十九天的战斗和行军中,沿途进行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大大地提高了沿线群众的觉悟。因而红军所到之处,广西群众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大力支援红军。十九天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它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现在,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回顾这一段历史,对于激励我们搞好今天的“四化”建设,是有很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参加长征的女红军究竟有多少?许多同志认为只有康克清、邓颖超、贺子珍等三十名左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通常人们所说的参加长征的三十名女红军,只包括了参加一方面军进行长征的女红军,而未包括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据《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云南》一书记载,参加二方面军长征的女红军至少有18名。她们是:李贞、戚元德、阵宗英、蹇先任、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过广西开始于1934年10月的名闻世界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大约是在十二月初,大部队经过广西。1933年蒋介石屡次围攻江西红军失败后,曾电请两广出兵助战。桂系乃于是年五月派出第十五军四十四师师长王赞斌,副师长周元,率领一三○团团长莫德宏、一三一团团长王振朝、一三二团团长粟廷勋、一三四团团长凌压西等四个团,进抵赣南信丰、古陂、安远、大塘头和大坝头一线。但桂军在赣南一年多、始终与红军保持相当距离,除了在大坝头的右翼据点,被红军侦察部队袭击过一次,伤亡官兵二十余人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1934  相似文献   

15.
论及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之战,众多的史著、包括不少回忆录提到较多的是桐(梓)遵(义)大捷,并以此证明在整个四渡赤水期间,红军矫若游龙,一直掌握着战场主动权.诚然,桐遵大捷是红军四渡赤水期间最为振奋的一仗,但它并未能改变当时严重的敌我态势.如果人们对红军数次往返于赤水河两岸的前前后后作仔细考察的话,便会发现,在整个四渡赤水期间,中央红军始终历经着战场主动权的丧失、夺得、再丧失、再夺得的艰辛而复杂的过程.桐遵大捷之后,红军再渡赤水(三渡),重返川南,正是上述过程的一个环节,是重又丧失主动权的被迫行动.  相似文献   

16.
李巍妍  白雪峰 《理论界》2007,(2):188-189
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伟大的红军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伟大的红军长征,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伟大的红军长征,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就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牢记长征精神的深刻启示和深远意义,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学习,适应党史研究和编写工作的需要,《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与贵州省博物馆根据我省历年来调查、搜集的大量资料,共同编选了一本《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这本资料集约六十余万字,按资料性质分为“红军文献”、“历史回顾”、“故伪资料”、“其它”等四个部分。“红军文献”收录了中央红军自通道转兵入黔到四渡赤水后赴滇这段时间的部分文件、电令、布告等文献;“历史回顾”收录了参加长征的部分老同志的有关回忆录、日记和我省的调查访问材料,以及陈云、肖华等同志就红军长征在贵州的一些问题的复信等,还附录了原敌方将领的回忆录十一篇;“敌伪资料”收录  相似文献   

18.
中央红军长征是举世闻名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但是,史学界对红军长征出发前是否有准备的问题,至今还说法不一。其中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仓促决定”①、“行动上无计划”、“军事无准备”②、“仓促转移”、“没有作必要的准备工作”③等等。我认为,这些看法与史实并不相符,有必要对当时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陆嘉蔚 《兰州学刊》2009,(Z1):146-147
中央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战略转移的最终落脚点在哪里,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的。长征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军事失利的背景下被迫进行的,在整个长征途中,又时时受到十几万、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这种客观上的极端被动局面,必然导致在落脚点的选择上带有很大的被动性,这种选择,必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敌我态势和总体局势,及时改变原定的建立根据地的计划,作出符合实际情况和有利于革命发展的新的抉择。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来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这是我党我军在长征的斗争实践中,经过逐步探索,在被动局面中发挥最大主动所做出的最终选择。历史业已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文章着眼于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演变,对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我军领导人指挥艺术进行分析,探求其主观指导与《孙子兵法》理论的契合,力图总结出具有长久指导意义的历史经验,使千年兵学圣典和昔日光辉范例在今天和未来的军事领域,继续发挥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位一体是指西安事变时期红军与国民党东北军、十七路军结成的抗日联合体。它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解决,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本文试从三位一体与西安事变的关系这一测面,对西安事变的前因后果,作一点概略的探讨和分析,以求得某些启发。一、三位一体形成的历史背景三位一体局面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以后,各革命根根地红军陆续退出苏区,进行长征。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由程子华等率领,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