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6、7月间,国民党政府与日本达成了屈辱的《何梅协定》与《秦土协定》,致使冀察主权大部丧失,整个华北岌岌可危。在内外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宋哲元及29军担负起了维护华北主权的重大责任。到七七事变前的大约两年间,“华北问题”成为中日冲突的焦点,并为举世所瞩目,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现代史和民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对这段历史作一考察。宋哲元与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宋哲元原为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中原大战后  相似文献   

2.
抗日疆场建奇功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六日,是民族英雄张自忠捐躯四十五周年。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青少年时代,就立志救国。一九一四年,辍学到奉天入陆军二十师车震部当兵。一九一七年,改投冯玉祥部,经冯将军的培养教诲,由排长逐级升至师长。一九三○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冯、阎失败后,冯的残部被蒋介石改编为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张自忠任三十八师师长。  相似文献   

3.
抗日疆场建奇功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六日,是民族英雄张自忠捐躯四十五周年。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青少年时代,就立志救国。一九一四年,辍学到奉天入陆军二十师车震部当兵。一九一七年,改投冯玉祥部,经冯将军的培养教诲,由排长逐级升至师长。一九三○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冯、阎失败后,冯的残部被蒋介石改编为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张自忠任三十八师师长。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东北发动进攻,由于蒋介石采取“绝对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帝国主义兵不血刃的侵占我东北三省。从此,三千多万同胞沦亡在日本帝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将领宋哲元,在华北事变中对日妥协,是其苦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为保存实力而被迫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宋哲元具有民族气节。随着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宋哲元对日态度渐趋强硬,终于再度走上民族抗日的战场。对宋哲元这一时期的功过是非,应予以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南口大战前,国民军一军内部产生严重矛盾斗争。冯玉祥的"下野"使其日益剧烈、复杂,最终几至内部发生火并。这是国民军军阀武装本质的充分表现,也是其在华北失败的原因之一,并暴露了本身缺乏政治经济凝聚力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当日本侵略者的军队进攻天津时,驻防在天津南马厂的国民党二十九军的爱国将士进行了抵抗。蒋介石卖国求荣,实行不抵抗政策,强令二十九军撤离华北。因而助长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使日本侵略者轻而易举地攻占了津浦铁路及沿线城镇,国民党地方军阀势力和政府官员望风而逃。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  相似文献   

7.
王兆祥 《中华魂》2013,(23):38-38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加紧了进犯华北的步伐。一九三三年五月,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人,以国民军旧部为基础,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并通电全国,实行联合抗击日寇的进攻。同盟军浴血奋战,先后收复宝昌、沽源、多伦等地,一时军民抗日信心大增。这时,部队驻地一名县长,觉得此时是巴结领导的好机会。一日,提着两只老母鸡来到冯玉祥将军司令部向其示好。冯将军一见来人便问道:“就送来了两只吗?”那县长以为是嫌他送少了便立即回话说:“今天先送上两只.改日一定多送几只来。”冯玉祥一脸严肃地说:“送一只鸡打你十军棍,送二只鸡就打你二十军棍。”言毕便命令身边的士兵执行。  相似文献   

8.
梓骅 《新天地》2011,(12):21
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之前,日本人组织流氓地痞在北平游行请愿,为"华北自治"创造舆论氛围,而宋哲元态度暧昧,对中央政府阳奉阴违,对日本人若即若离。这年6月,蒋介石政权同日本签订卖国的"何梅协定",日本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就攫取了华北五省。这激怒了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三年五月崛起的以冯玉祥为首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历时达半年之久,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地方武装集团在局部地区为了抗日反蒋而实行的一次国共合作。它对于推动华北的抗日民主运动,推进全国的抗日反蒋斗争,都起了重大的作用。抗日同盟军的革命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共合作共同进行的,总结这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于当前第三次国共合作,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陈樱  冯峙明 《老友》2010,(3):12-12
1940年11月25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一名部下突然遭到国民党军统特务的绑架。绑架的事由是:冯玉祥写了一本书《我所知道的蒋介石》,揭露蒋介石九一八事变后,妥协投降,积极反共的真面目。为阻止该书印发,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11.
试论孙中山与冯玉祥北京政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关于这一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史学界存在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主要是孙中山对其影响,本文试就孙中山与冯玉祥北京政变的前因后果作一论述。1 1918年正当孙中山联合滇桂军阀讨伐段祺瑞北京政府的护法运动进入高涨阶段时,2月14日,奉段命进攻护法军的直系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在武穴发出主和通电。冯这一举动在护法军中引起不小的反响,给孙中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孙中山开始了与冯玉祥的联系。对此,冯玉祥在他的自传中也提到,“驻兵武穴主和,则稍之与  相似文献   

12.
1989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文言文体的《冯玉祥自转》(以下简称《自传》)。这本《自传》是1956年由军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北京的一家旧书店里购到的,原文为手抄本,约10万字,写于1929年,后经冯玉祥的亲属冯洪达和余华心整理鉴定,确认这是冯玉祥的一本真实自传。据该书整理后记称:“这是一部极具史料价值的真实自传,它记述了冯玉祥将军自童年起至完成北伐战争的亲身经历,反映了清末民初和北伐战争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概述了冯玉祥将军的思想演变过程、爱国情操、治军经验、亲民政绩和追求廉政的思想。它不仅是一本自传,也是西北军的一部详细战  相似文献   

13.
剑钧 《中华魂》2014,(18):6-9
为了真实地记录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抗日战争史学家郭景兴和夫人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采访中,郭景兴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先前,人们大多认为二十九军卢沟桥奋起抗战是抗日爱国将领的壮举,却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当时抗击日寇的西北军和二十九军中,活跃着中共地下党组织和一批数量可观的隐蔽战线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4.
由我校社会科学系教授梁星亮和西安体育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惠郭俭撰著的《冯玉祥传》一书 ,近日由华夏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作者从动笔到成书 ,历时 5年 ,数易其稿。全书 36万余字 ,以翔实的史料 ,生动地记述和再现了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从一名小兵成为叱咤风云实力人物的丰富而曲折的一生 ,对他爱国救国、追求民主、呼吁民主、献身民主的诸多“闪光点”,如滦州起义、北京政变、五原誓师、张垣抗战、泰山读书、华北抗战、与蒋介石决裂等 ,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述 ,尤其对冯玉祥与北洋军阀的关系、冯玉祥与蒋介石的关系、冯玉祥与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原西北军在抗日战争中分化状况的分析,揭示了这种分化反映出来的中华民族民族性方面的两重性,即民族自强精神化为强大的民族反抗力,表现为以冯玉祥为代表的一批西北军将领坚持抗日的爱国主义;而“保存实力第一”的小农封建意识,则是使西北军的一些将领由抗战转向投敌的主导性原因。  相似文献   

16.
1928-1930年,作为冯玉祥主要根据地的豫陕甘三省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旱灾使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都遭受严重破坏。同时,这场大旱灾使豫陕甘三省失去了作为西北军根据地的价值,造成了西北军后勤保障上的困难,使反蒋战争失败;还使西北军中普遍存在一种不愿再回西北的畏惧心理。西北军在这场大旱灾中瓦解了。  相似文献   

17.
1936年上半年日本在华北大举增兵及大规模进行走私 ,企图以此压服南京政府全面倒向日本并加速“华北特殊化”的形成。然而 ,事与愿违。 1936年日本在华北的上述举动不但未能达到目的 ,反而激化了其与南京政府及以宋哲元为首的华北地方当局的矛盾 ,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愈加强烈。日本的行径还损害了英、美等国的利益 ,使其与日本的矛盾不断加深。所有这些对南京政府走向抗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故 1936年日本在华北增兵与走私成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两副强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冯玉祥的西北军在中原大战过程中面临着三种矛盾:西北军内部的矛盾、军事上进攻与退却的矛盾、中央(正统)与地方(非正统)的矛盾。正是在这三种矛盾的共同作用下,西北军在中原大战的枪炮声中瓦解了。  相似文献   

19.
宋哲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而“一二·九”运动是其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宋哲元与爱国学生之间,由尖锐对立到矛盾渐趋缓和再到双方联络联合成统一战线,团结一致,共同抗日。透过宋哲元与爱国学生之间关系的变化,可以窥见宋哲元的的政治走向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全国抗日形势的高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彰显人性的昭忠祠南苑,自清代以来便驻扎军队,现有些地名即是原营房的标志称呼,如三营门、西营房等.那时,军队中老、病而死的人就埋在义地.1922(民国十一年)冬,冯玉祥就任陆军检阅使.资料显示,南苑原有两块义地,冯玉祥率军驻扎南苑后,为了纪念阵亡的官兵,便将南边的一块义地加以修整改建,成了当地人们俗称的冯玉祥义地--昭忠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