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对少数民族十分关怀,尤其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并深入民族地区和民族院校视察,经常接见民族干部参观团和民族院校师生。使我永远难忘的是,一九五七年我正在中央民族学院学习,在一  相似文献   

2.
品味无所不在。等到有一天,你根本不用依靠西装革履等全套行头,仅仅是亮出一支笔就能代表你的时候,你就真的是很有品味的经理人了。知道并尊崇周恩来总理的人,大都知道周总理的用笔习惯:日常办公的时候,他只用“中华牌”铅笔(上世纪中国最好的铅笔品牌);而在重要的外事场合,他会随身携带一支朋友送给他的、从朝鲜战场上缴获的派克金笔。作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绅士”,周总理细小的用笔习惯自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外事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外事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而要求外事干部要有过硬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4.
博采约取 厚积薄发——谈谈外事工作人员的知识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高校都聘请了外籍专家或外籍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或语言教学,外事工作人员应运而生。外事工作人员要和来自各个国家的人打交道。要接触“五花八门”的问题。要做好外事工作,除了良好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外,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周恩来同志曾要求外事干部“各种文化知识过硬”。一位“老外事”深有体会地说,外事干部要“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听似夸张,却又实在。外事工作人员究竟应掌握哪些知识呢?合理的构成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一周年了。一年来,我们东寺庄大队的全体干部和贫下中农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下地干活,走着周总理视察我们大队时走过的道路、田野和洛河大堤;劳动归来,凝望着周总理的遗像和他老人家视察我们大队时摄下的一幅幅珍贵照片,人人心潮起伏,个个激动万分。周总理视察我们大队的动人情景,又浮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6.
“要保密,不要对任何人讲”,这是我和周总理接触中常听他说的一句话。平时,周总理的文件都是由值班的同志拆,但他规定部以上领导和知名人士给他的亲启信件秘书一定不要拆,如果有误拆的情况也必须当时就封好,同时要在信封上注明是由某某失手误拆,以后一定注意的字样。周总理对我们要求严,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遇上机密性很强的信件,周总理都是亲自写信封并封好,注明由某某同志专送给中央某位领导亲启。有时信写好了周总理又要添加些内容,他就在信封上注明“这是我拆开又重封的”。周总理对下面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得特别清楚,在他的办公室里,什么…  相似文献   

7.
外事管理干部是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诚实守信;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善于与人交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精通多国语言,了解多国文化,熟悉涉外礼仪;提高外事管理干部素质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遵守《涉外人员守则》;要对外事管理干部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增强知识素养和服务意识;保持外事管理干部队伍相对稳定,保证外事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许复召 《老友》2013,(9):16
在我家的柜子上,摆放着一张历经岁月的珍贵照片,那就是周恩来总理和我们的合影。照片是50年前拍的。当时周总理来总政话剧团观看话剧《年青一代》的演出。我在剧中扮演年轻、很有活力的林岚(前排右四)。周总理在看完演出后,兴致勃勃地走上台来,与大家一一握手。他风趣、和蔼地与大家谈笑,气氛十分活跃。当周总理走向我并与我握手的时候,我惊讶地感觉到他的手是那样的温暖,这让我十分感  相似文献   

9.
庚辰仲秋的一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老科技工作者、山西大学老教授欧阳绛先生。欧阳先生今年虽已75岁高龄,但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十分健谈。他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前夕,周总理给北京市的大学毕业生作报告,地点在辅仁大学礼堂。周总理说:“国家需要你们,社会需要你们,人民需要你们,你们是新中国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我一直记着周总理的话,好像我答应过周总理,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能停止工作。我离休后还一直为党工作,为社会做贡献,这不需要理由。歌德说‘老年人应该比年轻人多做些工作’,我扛麻袋是不行了,但动脑、动笔、动  相似文献   

10.
张一民 《老友》2008,(10):20-20
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10周年。回想起当年见到周总理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周总理对我说的话,终生难忘。那是1971年6月21日,周总理陪同当时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参观北京地铁和北京的人防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直接为周总理服务我进入总理值班室以后,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就是要把周总理的一些工作指示及时传达给有关部门和同志,同时要把下面汇报的情况及时向周总理报告。当时,由于反右和“大跃进”的相继出现,国家建设正处于一波三折的风浪关口,周总理工作很忙。为了保证不耽误工作,开始时由一位大秘书领导我们工作,值班室也总结出一套工作方法:凡急事都立即向周总理口头汇报请示;不是太急或比较复杂的事情就分门别类写成汇报条或报告,然后再请示周总理或等他批复。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值班室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大部分:其一,每天翻阅送…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一月八日,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了。在这无比悲痛的日子里,皑皑天山默哀,滚滚塔河恸哭,战斗在反修前哨的一千多万新疆各族军民,深切怀念我们的周总理。回想起周总理在新疆的日日夜夜,我们的心情是多么不平静啊!一九六五年六、七月,敬爱的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风尘仆仆来新疆视察我们的工作。周总理不辞劳累,兴致勃勃地先后视察了和田、喀什、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的人民公社、国营农场、工厂、机关、学校,同广大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指战员、革命干部、知识青年亲切交谈,带来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关怀,留下了无比亲切的教诲,鼓舞新疆各族人民在保卫和建设祖国边疆的伟大斗争中奋勇前进。回忆周总理在新疆的日日夜夜,缅怀周总理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建树的丰功伟绩,我们衷思无限,思绪万千,仿佛敬爱的周总理又来到了我们中间。敬爱的周总理啊!您永远同新疆各族人民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以为搞外事报道的人,总是像“洋泾浜”似的,说话的时候时不时的蹦出几句洋话,还要耸耸肩膀。但当我见到张振华──这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的时候,才知道并不尽然。在一个下午的交谈中,张振华始终用纯正的北京话和声细语地与我聊天。给我妁感觉就像是听一个邻家的叔叔在讲故事。但我有点没有想错,那就是搞外事报道的更勤於思考,特别是,看问题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世界角度。用张振华的话说,这是“职业病”。30多年来外事报道的经历,使他习惯了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大概是由於干这行的缘故吧,我前前後後的去过不少国家…  相似文献   

14.
陈鲁民 《中华魂》2012,(1):29-30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归来.第二天在报纸上有消息说"周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看到此,周恩来找来写此报道的记者,指着报纸上的消息说:"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他还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15.
这张珍贵的照片,是周总理翻阅我课本时的瞬间留影。当时周总理身穿棉质粗布灰中山装,认真地翻阅着我的课本;我身穿短袖花布衫,梳着两根长长的小辫儿,拘谨地低着头,局促不安地站在总理身边。  相似文献   

16.
江青这个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到处乱窜胡说,制造反革命舆论。去年九月七日,她窜到了大寨,以评论《水浒》为名,恶毒攻击毛主席,攻击周总理。她在接见大寨大队干部和社员时的“讲话”,就是她攻击、陷害敬爱的周总理、妄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的一个罪证。  相似文献   

17.
难忘的几件事在总理身边的工作内容十分丰富,经历的事太多,许多细节大都淡忘了,只有几件事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记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周总理交待主管项目的负责同志说:这次试验,参加的全体技术工程人员要注意绝对保守国家机密,试验的种种情况不能告诉其他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属和亲友。周总理还当即表态说:“邓颖超同志是我的爱人,党中央委员,但这件事同她的工作没有关系,我也没有必要对她说。”原子弹爆炸的前一天,正赶上我值班,周总理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当时桌上放着一篇他刚刚审阅完的稿件。周总理对我说:“赵炜,这是一条十分重…  相似文献   

18.
以下是关于周总理的四个小故事,出于两本书,同属一个主题:性情中人的周总理也会发火、流泪,但这些无不体现出他无产阶级的高尚情操。两次发火有人说,周总理是不会发脾气的人。我追随总理左右的日子并不长,而且自从1957年以后,一别竟成永诀,但是我还是见到过他两次发火。  相似文献   

19.
延安寻梦     
在我许许多多的经历中,有一件最为难忘和值得骄傲的事,那就是曾经去过延安。在那里,我看到了毛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看到了周总理当年纺线用过的纺车,看到了朱总司令开荒用过的锄头……作为全军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的一员,在延安参观见习的七天时间,我始终在思考:为什么在那光明与黑暗共存的年代里,一些从沦陷区、国统区来延安的青年,原本是西服革履,可是一踏上这充满光明与生机的土地,不长时间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自觉地脱掉西装、皮鞋,换上草鞋、粗布衣,就连一些华侨的子女,甚至一些国民党军队高级军官的子女,到了延安也变得“以苦为荣”,每…  相似文献   

20.
丁金栋 《中华魂》2013,(4):8-10
我曾三次跟随周总理进行采访,每一次都给我留下永恒的记忆。周总理非常关心海军建设,1959年5月18日,周总理在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的陪同下来到旅顺口海军部队视察,听取了海军领导和旅顺口海军基地司令员的汇报,来到码头察看港口建设,然后乘坐“鞍山号”驱逐舰,视察舰艇编队训练和海上实弹射击汇报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