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是一个追求“美国梦”达到巅峰程度的美国,是具有“咆哮”时代特征的美国.这种由充满爵士乐的喧嚣与沸腾带来的肉体上的欢乐,在这个国家刚步入本世纪三十年代不久,就被一层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的灰蒙蒙的迷雾罩住了。全美利坚的人民在迷惑、在痛苦、在挣扎。如果我们还没有忘记,约翰·斯坦倍克的《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39)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活生生的大批农夫破产逃荒和斗争的图景。这是美国的中西部;另一位美国中西部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林中之死》(Death in the Woods,1933),几乎与斯坦倍克同时揭示了这样同一种主  相似文献   

2.
论实用主义精神饶娣清实用主义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影响遍及全世界。在美国,实用主义不仅被运用到哲学、心理学、科学等领域,而且还被引入到社会生活、道德、教育等各个方面,甚至被尊崇为美国“半官方哲学”。可见,实用主义在美国影响之深远。实用主义,它...  相似文献   

3.
去美国之前,就听说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最大的农业出口国。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8%左右。其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美国农业基本实现了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社会化和商业化。确实希望能实地观察和了解美国农业的情况和农家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任文涛(1958-).博士,辽宁省教学名师,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院长,辽宁省农业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辽宁省农业机械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水稻种植机械化专家组副组长,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ASABE)会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辽宁省政府学科评议组成员。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评估专家组成员。  相似文献   

5.
《拉维尔斯坦》是美国小说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代表性小说。借助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解读《拉维尔斯坦》,可以发现该小说体现了幸福在于沉思的生活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美国南部农业经济与黑人大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美国南部农业黑人掀起了美国历史上声势浩大的两次大迁徙运动。大迁徙使南部缺乏田间劳力,引起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种植园租佃制最终崩溃。同时,二战后联邦政府鼓励缩减耕种面积,南部农场加速集中合并,促成南部农业人口不断迁往城市。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文以广西南部一个乡镇为个案,以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实现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农业经营体系变迁前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塑,以及这种重塑对农业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小农经济体系下,通过整合村社本土资源与利用熟人社会机制,农机服务主体的乡村精英身份、组织内外的关系协调与服务市场的扩展,共同构建了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但随着大规模土地流转对农业经营体系的重构,农机服务市场开始脱嵌于乡土社会,其后果是对小农户的全面排斥。本文提出,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农业机械化中人的重要性和社会关系基础,并积极构建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向四个现代化的进军中,借鉴国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美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美国现有人口2.16亿,其中农业人口780万,占3.6%。全国耕地面积28亿亩  相似文献   

9.
“幸福家庭主妇”是流行于美国五六十年代并被千百万妇女效仿的典型女性形象。1963年,被称为第二次女权运动之母的贝蒂.弗里丹出版了《女性的奥秘》,她在书中揭露了在“女性的奥秘”所笼罩下千百万美国家庭妇女的无名痛苦,主张妇女突破传统角色的局限,争取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该书改变了一代美国妇女的生活,被视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相似文献   

10.
美国、日本、印度三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遇到农业劳动力如何转移的问题。美国和日本转移速度很快,印度则比较缓慢,而且在转移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十分突出而重要的问题。在整个50~70年代中,我国农村积蓄了大约2记过剩劳动力被“隐性化”滞留在农村。83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便开始了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始了跨区域远距离的流动而形成“民工潮”。目前,常年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大约5000~6000万人,且正以每…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倔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新经济推动下,新一轮社会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以传统农业经济为根基的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同时面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以新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把新经济引入中国乡土社会,则必须重新对新经济浪潮做出社会认定,对新经济倔起与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做出历史定位,以保证在新经济浪潮下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2.
盛世才时期新疆的农业机械化运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新疆曾掀起过一次为期十年左右,以推广新式农机具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化运动。这次农业机械化以从苏联进口新式农机具为农机来源,以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广为主要方式,对提高新疆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新疆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新式农机具所需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自己无法生产,结果是当苏德战争爆发和盛世才反苏后,苏联中断对新疆的农机出口,这场农业机械运动被迫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化教育工作是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农业机械化整个系统的生存和发展。针对目前农机培训机构教育模式存在的教师知识老化,设备陈旧和培训质量差等问题,提出了新的农业机械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探索,首次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科学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农业集体化,农业生态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噩梦营之旅     
R.L.斯坦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惊险小说作家。斯坦出生于1943年,他9岁开始为小伙伴们编写故事,大学毕业后长期担任一家儿童幽默杂志的编辑和主笔,创作了许多颇受小读者欢迎的儿童幽默作品。此后他成为专业作家,其代表作就是由130多部作品组成的“鸡皮疙瘩系列丛书”。该丛书自1992年起陆续问世,至今已被译成31种文字,全球销量近2.2亿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历史上销量最大的儿童系列图书。斯坦本人则于1994-1996连续三年被《今日美国》评为作品最畅销的作家,1999年又被评为英国最受儿童欢迎的作家。斯坦的作品往往将传统幻想和惊险手法与当代科幻相结合,以情节结构奇特著称。《噩梦营之旅》是该丛书中的一部,上述写作特点也同样在这部小说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美国作家辛克莱尔·刘易斯的小说《巴比特》中的主人公巴比特这一典型形象的特征,典型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典型意义作了较为概括的分析与评价。小说中的巴比特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典型代表,生活在渔利于一次世界大战的20年代的美国,在追求自由的冲动与社会传统观念的冲突中生活得空虚,苦闷和无奈。巴比特遭遇的典型意义在于其代表了生活在20年代美国自欺欺人的无奈的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中产阶级所经历的困惑与彷徨。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亚裔美国人的精神生存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公民身份的亚裔美国人及其后代目前仍被美国主流社会视为“异国人”或“外来者”。尽管相当一部分亚裔美国人在经济上融入美国中产阶级、意识形态上认同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核心价值观 ,可是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80年代涌入美国的亚洲难民潮、美国与亚洲的经贸关系以及美国媒体关于亚裔人的舆论导向 ,均使亚裔美国人的精神生活处于一种两难境地 :名义上他们是美国公民 ,实际上是自己国家里的外国人 ,被隔绝在主流社会之外。亚裔美国人的这种特殊的精神生存状态将导致亚裔族群意识的集体觉醒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日益衰败的农村和萧条的农业,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科教兴农的社会思潮。分析了晚清科教兴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从国家职能、农业机械化、农学制度和农会制度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晚清科教兴农思想的内容,并对晚清科教兴农思想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镀金时代,美国社会经历了由农业为主导的静态社会向充满活力的工商业社会转变。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社会中传统的竞争话语发生转变,“适者生存”被资本家频繁使用。引起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一些知识精英把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与美国社会传统中的价值观念结合起来进行重新阐述,造成自由放任式竞争的盛行。这种竞争不但没有实现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利用的目标,反而引起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造成了经济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生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04-2020年我国30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技术和能源消耗类型两个角度探究农业绿色发展的提升路径。研究表明: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传统的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并未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且因燃油消耗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等加剧环境污染,最终无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对农业机械进行绿色转型升级,通过农业绿色机械化技术及绿色农机的使用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机科技创新,促进绿色清洁农机研发和量化生产;优化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向绿色农机倾斜,促进机械化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深施化肥等绿色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