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读了王仿生、王嘉勋同志《蔡蒙考异》一文(见《西南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三期),觉得颇有值得商榷之处.现将个人浅见略述如次,以就教于二王同志和读者同志们.王仿生、王嘉勋同志对裴骃在《史记·夏本纪》中给“蔡蒙旅平”作注引孔安国说:“蔡、蒙二山名”和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蔡山不知所在也”提出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司马贞所不知的蔡山实际上就是蒙山,即今四川雅安城郊的周公山.所以蔡蒙不是二山名,实则为一山也.”  相似文献   

2.
论孔子的义利观曾广开《论语·子罕篇》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两千年来,尽管人们对此章有不同的诠释,①但大都相信《论语》所述孔子“罕言利”的说法,今人则进一步简单地把孔子的义利观概括为“重义轻利”。我们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十发复杂,《论语》中涉及义利之...  相似文献   

3.
锦州历史悠久,古称屠何、东屠、徒河(徒阿)或不居何。它是古代少数民族名、方国名、古城名、古水名或姓名。①少数民族名《论语·子罕》载:“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尔雅·释地·九夷疏》:“东方之夷有九。”李巡注:“玄冤(今辽东)、乐浪(古朝鲜)、高抵(古朝鲜)、满饰、岛更(吉夫余)、索家、东屠(古屠何)、倭人(古日本)、天都。”按:此乃指满洲、朝鲜、日本,皆古九夷之地也。《管子·小匡》:“齐桓公救燕,擒狄王,败胡貉.破屠何。”尹之章注:“屠河,东胡之先也。”…  相似文献   

4.
《论语·雍也》“仁之方”新解杨普罗《论语·雍也》有段孔子谈为仁之方的话,是在与子贡论仁时讲的。全文是:“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诗词中,“山”是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之一。在毛泽东公开发表的50首诗中,写到山的有33首,大约用755个“山”,提到了我国的36座山名,这些山这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那么,毛泽东诗词中何以多“山”呢7“山”象征着什么?又给毛淬东以何种启示呢?文章做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这是一个有名的难句。古今注家都认为“患得之”当做“患不得之”,其说有三:1.引文说,2.俗语说,3.急读说。本文对以上三说加以驳正,认为《论语》原文的“得”字不误,在这里使用的就是它的常用义。并通过三方面的分析,指出:“患得之”的字面义是“为要得到它而忧愁”,其隐含义是“为尚未得到它而忧愁”。“患得之”是《论语》时代一种特殊的句意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然”,[解字]:()形声字。“灬”表示其形,“ran”表示其声,“灬”视为火.“”即是犬之肉,固有在火上烧烤大肉之一说。“然”原本是燃烧之意,《墨子·各穴》“以领炉火之然也”。这种词义后来被分离0去,用“燃”替代。「解词](1)是、对、不错。例:不以为然,《论语·雍也》“雍之言然”。(2)作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例:所以然、不尽然,《论语·宪问》“其然岂其然乎。”(3)作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转折。既然、但是。例:然则、然而,《史记·高祖本记})“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勒也”。(4)作助词,表…  相似文献   

8.
《论语》一则新探李全祥《论语·学而篇》第八则:“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对孔子这则语录,古今注疏家有不同的注释。杨柏峻先生在其《论语译注》的译文中解释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  相似文献   

9.
诸子琐笺     
(一)关于《论语·侍坐》中“风”的注释《论语·先进》篇中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曾晳谈自己的理想时说: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对这句中的“风”字几乎所有的注本都注释为“吹风乘凉”的意思。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因为当时的时令和吹风乘凉相矛盾。莫春者,即夏历的春天三月,天气尚寒怎能吹风乘凉呢?关于这一点汉人王充早就提出质疑,他在《论衡·明雩》中指出“‘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  相似文献   

10.
蔡蒙考异     
南朝宋时裴骃在《史记·夏本纪》中给“蔡蒙旅平”作注时说:“孔安国曰:‘蔡、蒙二山名’.”唐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蔡山不知所在也.蒙,县名”(见《史记中华书局标点本第四十六页).这样就出现两个问题:1.蔡蒙是不是二山名.2.蔡山究竟在今天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1.
邹方芳 《社区》2012,(23):59-60
李零先生在其著作《丧家狗——我读〈论语〉》第244页中注疏“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2.
《论语·述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自来说此“束修”有二义:一以为束身修行,一以为修脯之贽。大抵汉人主于束身修行一义,六朝以后才有修脯之说。何氏《集解》引孔安国注:“言人能奉礼自行束修以上则皆教诲之。”这句话很含混。《书·秦誓》“若有一介臣”伪孔传:“如有束修一介臣”,孔颖达疏:“孔注《论语》,以束修为束带修饰,此亦当然。”作伪传者本于《论语》孔注,跟孔颖达对《论语》注的理解一样,都主于持礼自修。这是最早的汉人义。《盐铁论·贫富》:“余结发束修,年十三,幸得宿卫。”决不能解作艇脯;《后汉书》中和帝纪、邓后纪、伏湛、冯衍、胡广、郑均、刘  相似文献   

13.
夷山即夷门山,宋时在汴京里城安远门之东,素有“峻岭”之称,为眺览汴京最佳之所。夷山驿当在夷山之上,王清惠登夷山俯视残破的汴京城,怦然心动,并有感于沿途见闻,遂赋《满江红》。  相似文献   

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大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可见,自孔子起,就已开标榜前贤,树立经典之风,更不逞论后世刘勰“熔铸经典之范”(《文心雕龙·风骨))的要求和陆机“收百世之阅文,采千载之遗韵”(《陆平原集·文赋》)的希望了。然而“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当)又是不可否认的文学发展规律,故人明清之世后,复古与革新相峙于文坛,成为整个明清文学发展的动因之一。在这两大旗帜下,形成了众多的文学流派与团体,其斗争之激烈、更迭之频繁都是前所未有的。然而,不论斗争如何激烈,经典…  相似文献   

15.
对于《论语·先进》篇“季路问事鬼神”章,历来人们一般从生死观的角度去诠解,此章其实还可从孝的角度加以阐释。孝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孝在当时有三层含义:一是侍奉活人,二是埋葬死者,三是祭祀鬼神;也即《论语·为政》篇“孟懿子问孝”章孔子所说之“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路问事鬼神,问的是如何“祭之以礼”;“敢问死”,问的是如何“葬之以礼”。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和“未知生,焉知死”的回答,强调的都是要“生,事之以礼”,即把行孝的重心放在侍奉活人即在世的父母身上。  相似文献   

16.
“曾参”之“参”读音辨正季文曾参,孔子的弟子,字子舆。关于曾参之“参”的读音似乎早已成定论,即读“参”为“shēn”。查阅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一册《论语·学而》篇,“曾子,名参(shēn),字子舆,孔子的弟子。”杨伯峻先生的《论语·...  相似文献   

17.
《论语别裁》对儒释道的剪裁张荣华南怀瑾先生提出过两条基本见解:一、在东西方两大文化系统中,都有一种迷离莫测的神秘之感充扮“幕后之学”和“历史文化的导演”;任何人遇到困惑不解或进退两难之际,都会本能地依赖于这一神秘力量,只不过暗中信求而不肯承认而已。二...  相似文献   

18.
在《论语·季氏》中有如下一段文字: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还被选入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题目是《季氏将伐颛臾》。课本对这段文字中的“不患”两句注曰:“这两句传抄有误,‘寡’和‘贫’应调换。寡,人口稀少。贫,财用不足。”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182页,对这两句也注曰:“这两句话应该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这样上下文才讲得通。”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文论向有“缘情”之说,如“诗之为学,性情而已”(《汉书·翼奉传》)、“文,心学也”(刘熙载《游艺约言》),意思是诗文创作应该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又认为“情”最好“以悲哀为主”,并当有所节制;如“发愤之所为作”(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韩愈《荆潭唱和诗序》)以及“哀而不伤”(孔子《论语·八佾》)、“怨而不怒”(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等,历代有论。推之于诗文评,即是  相似文献   

20.
《论语·里仁》篇中“里仁为美”中的“里仁”,“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中的“得之”,“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中的“适、莫”,“劳而不怨”的“劳”,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作辨析,以探求《论语》的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