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背景下,通过研究东方社会特别是俄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而得出的成果。列宁以十月革命的实践和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及由此带来的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规律性这两个高难度的历史课题做出了科学的论证,从而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两个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突破了历史变化顺序的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初定模式。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晚年认识的新拓展。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应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的回答。中国革命的实践应验并且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70年代,在西方掀起了研究晚年马克思的热潮。一些西方学者把马克思晚年转向人类学的研究,看作是《资本论》研究的中断,并据此否认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前后一致性与连贯性。本文通过探讨《人类学笔记》与《资本论》的关系,说明了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学的研究,决不是马克思思想进程的“断裂”,而是他整个思想发展过程合乎逻辑的产物。事实上,马克思晚年正是通过对原始社会和东方社会进行历史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等学说。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看,有充分理由断定,《人类学笔记》在本质上是《资本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晚年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强化了科学社会主义哲学基础;捍卫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强化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同时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作了进一步阐述。这表明恩格斯始终是一位坚定的科学社会主义者。说恩格斯晚年是一位民主社会主义者,出现了晚年恩格斯与早年恩格斯的对立,这是对恩格斯的误解和诽谤。我们应该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是属于他的早期著作,但其中却表现了马克思创立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奠基性的观点。观点的核心就是通过消除异化劳动以消除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制度,从而走向实现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者的自由解放境界的共产主义。这个"历史之谜"的解答是马克思对当时现实关系和思想历史深入研究的结果,为后来全面深入的理论建树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早期积累,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美学思想方面,极具首创性和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晚年设想是对他世界历史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其实质是为东方落后国家发展开辟一条有别于西方社会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此种意义上,马克思晚年设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勾联,马克思晚年设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参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晚年设想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世界历史思想,并在此后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人类学笔记》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形成了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与构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重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会使我们认清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树立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心。同时,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将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的思想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就在于它在理论上为东方落后国家指明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社会发展途径非资本主义道路。从理论上探讨马克思晚年跨越设想与他的“世界历史”思想之间的关系,探讨马克思晚年跨越设想与他的社会形态理论之间的关系,是时代向哲学和哲学工作者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是马克思晚年思想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到思想资源的吸收再到东方国家的践行,东方社会理论的科学性正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逐步验证。今天,重新探索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尤其将东方社会理论置于当代中国语境下,能够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基本遵循,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可行性思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理论界掀起了一股研究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热潮。马克思晚年对俄国农村公社,俄国革命等俄国社会问题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构想与《资本论》蕴含的理论是一致、还是对立的问题,是关系到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前后是否一致的问题。对其研究和解决,是澄清在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模糊看法和错误观点的关键。本文是作者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希望能为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深入研究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科学,是在实践中发展的科学.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必须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及时总结新经验、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标准、制定新方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之中,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它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不仅表明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成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从宏观历史高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历史学领域,“苏联体系”公开主张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世界史研究,最先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史体系的创建工作,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然而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苏联世界史体系也存在着某些弊端。因此,对苏联世界史体系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和世界史学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它不仅否定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式,而且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正向着民本主义跃迁。以和谐作为总特征的现代化理论科学发展观,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现代化的发展,而且对当代世界和谐现代化的建设与和谐世界的创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与时俱进”的词义来源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发展的科学 ;要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应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7.
“三个有利于”思想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高度统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三个有利于”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哲学的层面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包含着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一种两阶段划分形式.以交往从有限的地域性交往发展为普遍的世界性交往为标志,人类历史进入了"世界历史".在经验上,"世界历史"开始于十五世纪.相比较而言,前"世界历史"时代和"世界历史"时代各有其不同的特征,在诸如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范围和变迁、文化的民族特性、人的存在与发展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两大历史阶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不能不研究他的东方社会理论。一方面,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以寻求无产阶级的解放为己任的,因而必须要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都纳入他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从方法论的观点来看,作为马克思社会主义观之精髓和核心的唯物史观在研究方法上有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论证过程。深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篇幅和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东方社会论,将有助于我们在更广泛的视野内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观的方法论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也对认识和解决中国三农问题,进而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有重大、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范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和贡献为主要内容,在简要概括科学社会主义的百年曲折历程的基础上,着重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当前的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在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同时,必将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