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失独家庭作为一个隐性的特殊群体,其养老需求的解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由于失独家庭群间与群内的差异性导致了其需求特质,致使政府解决其养老需求溢出的责任定位随之呈现一定的特殊性。借助需求溢出理论,基于政府责任承担的现状剖析,提出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的制度设计应遵循一般性与额外性相结合,即失独家庭一方面享受与其他普通家庭相同的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其额外的人道性和适度性养老需求溢出,在其无法通过个人和市场交换解决时则可由政府介入解决,即形成政府在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中的责任范畴。同时,基于分类的差异化原则,政府责任包括直接性责任和间接性责任。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中政府责任定位的原则指引、内容范围和形式载体等进行讨论,并分析影响政府责任边界的可能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失独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其处境的日益艰难,失独老人面临的种种问题逐渐被社会重视,这个被忽视的群体随着养老问题的热切讨论,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政府在近年也出台诸多相关政策法规,如单独二胎政策,力图缓解失独老人群体面临的问题。文章叙述了失独老人的现状,主要阐述放开二胎政策对失独老人现状的影响,从社工介入和社会政策等角度提出建议,以期失独老人能在晚年“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女父母作为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响应者,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牺牲和贡献。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在一个高风险的现代社会,失独家庭的产生不可避免。随着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渐步入老年,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愈发凸显。本文从政府责任的视角,分析在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中政府责任的法律基础以及目前我国失独家庭扶助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政府在失独家庭扶助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完善中国农村养老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年轻人赡养观念淡漠、新老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扩大,许多农村老人得不到适当的赡养,其物质、精神生活条件都较差。影响农村养老的因素可归结为: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人口因素和文化心理中的消极因素。要在农村现有养老体系基础上,从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两方面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必须将重点放在社会化养老上,从社会保障权、土地制度、政府工作职责、公平与效率等方面完善农村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5.
"失独者"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风险的直接产物。在国家权力、市场理性以及传统文化的合谋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失独者"面临精神创伤、老无所养、经济风险的真实生活图景。但是,"失独者"也通过痛楚的身体、抱团取暖的方式、联合的上访来进行周旋和抗争,表达自身微弱的话语和正当的权利诉求。国家权力机构应充分考量政策运行的社会基础和现实环境,促进社会良序的发展,保障公民基本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失独老人养老面临的生活困境出发,分析其在精神以及物质生活方面存在的生存障碍,并从我国政府的角度出发,探索政府管理以及社会资源对我国失独老人养老保障的影响。作为长久之计,完善相关社会管理体制是解决失独老人养老困境的制度保证,精神慰藉和社会服务工作机制的完善则是帮助失独老人摆脱失子之痛、安度晚年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养老服务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效,但还存在着相关制度和政策有待落实、社会认识和参与度不足、空置率高而有效供给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且紧缺等问题。因此,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养老服务共同体,即要坚持政府主导,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共同体;注重社会参与,创新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共同体;增加有效供给,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共同体;培养人才队伍,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人资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从失独家庭其成员户籍所在地和失独家庭内部是否存在隔代抚养的问题两个角度分别对失独家庭进行了分类,失独家庭内部存在着经济援助少、家庭成员生活无依靠、心理负担大等的养老困境。我国需要通过政府政策改革,其他社会组织思想宣传与建立"一对一"互助队、失独群体团结共行等方案来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失独群体数量的增加以及年龄的增长,其面临的养老困境也逐渐凸显,而现行失独群体扶助模式存在扶助主体单一、缺乏科学分类扶助等缺陷。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养老服务有着较长历史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孤寡老人照顾模式,在服务类似我国失独群体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借鉴其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分类提供服务的老年人社区照顾模式经验,构建我国失独群体“社区+”精准扶助模式,期望通过采取完善养老服务法律体系、加强政府对失独群体社区照顾的支持和引导、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针对性供给等措施解决失独群体面临的养老困境,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失独群体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5,(20):13-13
山东:拟立法规定“家庭养老”据悉,山东省正着手家庭赡养的地方立法工作。正在拟定的《山东省家庭赡养与抚养条例》将强调:养老问题应该由家庭、个人、政府和社会共同来解决。在目前个人养老金、养老保险等保障不健全、社会养老产业尚未实现良性发展的情况下,家庭理所当然应成为赡养老人的主角,家庭解决不了的才交给社会、政府。上海: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今后,上海将有更多老人享受到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在杨浦、浦东新区试点发放的居家养老服务券,目前已在上海全市推广。居家养老服务券,是上海市政府为鼓励老人居家养老而为其出资购…  相似文献   

11.
也谈中晚唐五代别头试与子弟之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晚唐新旧士族斗争不断。在子弟登科问题上,双方利用一些科场事件制造事端,以获得各自子弟登科的最大利益。随着党争的强弱分化,代表科举出身的新官僚牛党全胜,子弟问题逐渐变成了官僚阶层内部利益分割的问题,从而逐渐淡化。唐末五代的战乱对新旧士族官僚打击最大,子弟在科举考试中的优势地位随之被消弱,科举考试逐渐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都誓主论考     
都誓主作为酉水流域诸蛮首领的称号,最早见于北宋时期的史料当中。由于史料记载简略,使得学者们在都誓主职位的设置时间、由来以及职能等问题上均存在争议。梳理相关史料和民间文献资料,结合制度和时代背景,可以判断,都誓主一职是唐末溪州地区土家族各地方势力发展、联合的产物,至北宋时得到中央朝廷的认可,并进一步规范其职能,使其具有了双重属性:一方面是代表酉水流域各土家族政权利益的盟主,另一方面是北宋政府维护酉水流域地方秩序、监管各誓下州长官承袭、统管各誓下州朝贡事物的代理人。都誓主职位的设立,反映了北宋政府在管理西南少数民族过程中始终坚持“因俗而治”的指导思想,在实现地方的精细化管理及稳定地方秩序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宋代令史是分布于三省、枢密院等中央机构的文吏,品秩不高,基本介乎官吏之间.令史的来源较为复杂,除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中央朝臣等子弟亲属外,还有部分来源于地方文吏.与前代相较,宋代令史升迁较为容易,补官的现象比较常见.宋代令史的迁转途径很多,中央机构的主事令史、令史、书令史只要任职年满,勤恪无过,稍作考核,通过者即补为官.中央机构令史、书令史数量较多,其升迁又较易,除补充到中央机构外,还有一部分补充到地方各个机构.  相似文献   

14.
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扩面的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的发展与改革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政府财政责任在瑞典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3个阶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由全民共享的普惠制向低收入和无收入群体倾斜,基于不同支柱与不同层级的差异化政府财政责任,随着经济、人口因素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推动养老保险的地方化等特征。基于瑞典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的发展与演变的经验,中国应立足于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适时适度调整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逐步建立由基本养老金全民普遍享有向弱势群体倾斜的财政支持制度;构建养老保险制度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责任调整的动态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吏治腐败与体制、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吏治腐败是最大、最严重的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根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国社会出现了以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为特征的吏治腐败现象,并且呈现出多案窝案化、公开半公开化、资金大额化、职务高级化等特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愈演愈烈,除了其他复杂的原因之外,现行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现行政治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权力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仍然过分集中,且不受制约或很少受到有效制约;权力--责任--利益机制扭曲,权力利益巨大化和权力责任虚空化倾向严重;监督乏力,惩治被动,导致"腐败黑数"大量存在.要遏制和消除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吏治腐败现象,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的高等文官考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文官考试是国民政府级别最高的一种文官考试.抗日战争时期,考试院在变通考试原则与考试方法,降低考试要求与录取标准的同时,继续推广高等文官考试制度.战时高等文官考试制度的变通,如考试种类增多、录取比例提高、及格人数相应增加,顺应了当时的需要,为各机关输送了一定数量的中下级公务人员,成为政府选拔公务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战时环境的影响,官僚体制下私人政治的冲击,以及考试院虽有选拔人才的权力,而没有真正任用人才的权力,致使部分考试及格人员分发到各机关后,长期闲置而难获任用,一定程度降低了抗日战争时期高等文官考试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特殊性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工是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城镇职工和农民的特点。农民工有负担重、缴费能力差、养老地不确定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农民工养老保险资金应通过农民工个人缴费、政府财政补贴和企业纳税的形式筹集,所筹资金完全进入个人账户,同时将个人账户分为个人和社会统筹两个部分,以便当农民工确定养老地点后灵活地将农民工纳入城市或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宗族养老是扎根中国大地、浸润中华文化、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以尊上敬上文化为本的宗族文化为宗族养老的形成提供了精神指引,是宗族养老得以开展的根基;宗族习俗从“礼”的层面明确了宗族养老的规范要求和责任担当;宗族成员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互助养老的开展,实现了宗族互助养老网络的联结;多样化的宗族养老项目相互补充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推进宗族养老的完善,形成具有浓郁文化性与民族性的宗族养老。  相似文献   

19.
明清琼州府灾害以飓风为代表,其多在夏秋季节发生,影响范围包括整个海南岛,甚至广东及其他沿海.飓风常常伴随着暴雨、暴潮,毁屋坏船,损禾伤稼,溺毙人畜,带来较大的灾难.明清琼州府官员查勘灾情,抚恤慰问,救灾救荒,甚或祈求飓风神来减少和免除灾害;而平时修沟挖渠,修建水利等防灾,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飓风对琼州造成的损害.明清地方政府应对飓灾的措施对今天海南的防灾减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瑞士的养老金体系由三个支柱构成,其养老金资产管理制度理念先进,在保障养老金安全运行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完善中国养老金制度建设和资金管理的目的出发,探讨瑞士养老金体系及其资产管理经验可资借鉴之处,以平衡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对中国实现一个制度公平、覆盖面广、可持续的养老保险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