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医学人类学的研究目标,是揭示潜藏在人类医药知识体系中“医行为”与“药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结,并寻求对医药现象的文化注解,而且,这一注解过程本身是完成医学人类学理论建构的重要环节。但是,这一过程的完成却离不开对相关民族生命意识的探讨。因为,特定民族的医药知识体系是该民族生命意识“锁定”下的文化建构。本文拟对东部支系苗族的医药个案以及在其语言、亲属称谓、宗教仪式等所表征的生命意识之注解为例,试图展开对苗族生命意识衍生的医药逻辑之理性说明。  相似文献   

2.
生死问题是一切文化的核心问题,也是一切文化终极关切的焦点.它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宇宙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思维方式,更直接体现了一个文化体系的人文关怀和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看待世界有两种方式,即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相应地,世界对于人也有两种存在,即事实性存在和价值性存在。由价值关系构成的世界,通常称之为意义世界。意义世界的成立以人的合目的性需求为根据,而人的自觉生命活动也总是为获取某种意义而进行着的。相对于人的存在方式的多样化,意义世界亦有着多重开显:在生存的层面反映为适与不适;在实践活动层面形成是非、善恶、功过的评判;在精神超越层面则显现为至真、至美、至善的价值追求。不同的意义世界构成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中蕴含着的生命理念是人的整个生活目标之所在。当今世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理念,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亦需要有某种共通性的生命理念。人类历史上生命理念范型的演进经历着由自然生命经自觉生命更向自由生命演化的过程。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当倡扬“和实生物,刚健有为”的精神,以确立自觉生命,归本自然生命,而又开启自由生命,并藉此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生命理念相互沟通,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4.
在文艺世界中,决定永恒主题反复呈现的内在构成是生命的原型。生命原型起源于与生存环境共同构成存在结构的生理-心理人的生命进化过程。原型约有五种类型:生命过程原型、生命关系原型、生命抽象原型、生命物象原型以及生命的自我原型。个体的人是生命原型的载体,原型的显现者。由于每一个体面对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原型在个体的生活境遇中发生嬗变,以不同的形式显现。原型嬗变具象显现的发生取决于时代、社会、个体生活经历、民族传统、政治、道德等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兴衰,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关键在教育。而近年来大学生暴力伤害、自杀、他杀等各种漠视生命的现象屡有发生,生命教育正在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乃至未来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和谐社会视域下,教育要从关注生命出发,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  相似文献   

6.
人学意义上的生命观是对人的生命最根本、最一般的认识,是关于人的生命本质、生命过程、生命意义、生命归宿及其关系等系列问题的总的思考和概括。马克思主义生命观认为,人的生命表现为自然现象基础上的社会性本质,生命价值体现为奉献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有机统一,在生命过程中,它主张乐观奋斗的人生态度。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不仅重视生命本身及过程的意义,而且关注生命结束、死亡以后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的生命观与西方其他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生命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从而构建现阶段科学的生命观,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术生命是以生命投入学术,以求生和求学为主旨,在求生存中求学术.生命学术的主旨是以生命转生学术,生命在学术交流、游泳的拼搏中所获得的生命的体验.生命在体验和反思学术生命和探索总结学术生命中,在学术生命走近生活、社会、现实中,在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危机中,以全球的视野,人类意识观照学术生命,以成转生命为智慧.这就要建构独具个性化、生命智慧的、智能创新型的理论思维体系,以求自己讲自己民族的哲学.  相似文献   

8.
珍视生命,善待人生是做人的基础,也是一种待人待己的哲学,更是一种安全文化价值观的诠释。安全文化应该注重的是人人对生命珍视的每一个环节,由细节决定结果。对生命的珍视是仁爱的播洒过程和幸福的享受过程,因此,我们提出善待生命,不仅是生产活动中的原则要求,而且是实现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的全民共有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史铁生是一个经历了种种苦难的当代作家,他用手中的笔不断地书写着、歌唱着苦难,用苦难谱写了一首首激扬的旋律。苦难的生命体验是他生命历程中最主要的一座丰碑,他用沉重压抑的笔墨描绘了一个残疾的世界,一个个苦难的生命里程,用他对苦难的理解来解读生命的意义,最终找到人生的精神解脱: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生在于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生命美学以生命这一更具本源性的范畴为审美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注重生命、注重精神家园的美学,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生命美学的观照下,课堂教学是追求自由、观照意义世界的过程,是感悟生命之美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命相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苗族人对原始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形成了本民族特别的生命观念,在他们的生命视野里没有主客体之分,人类、禽兽和神魔都是具有相同生命意义的生命载体。他们或是把人类生命与环境中客体生命现象的简单类比置换,或是直接表现人类生命的客体意义。从而消解了小说叙事中生命万象的层次和顺序,表现出苗族人物我混一的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12.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人的生命特征主要包括:生命的整体性、生命的自主性、生命的生成性和生命的独特性。教育以生命为基础,对生命给予终极的关怀。从生命的高度,反思当前的基础教育,在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对当前基础教育实施基本途径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的运作都应充分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传统儒家文化因其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为生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具体意蕴包括生命可贵与坚韧的生命意识教育,生命安顿寻求的生命情感教育,彰显生命价值所在的生命责任教育。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生命本身如需得到关照和滋养,必然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映照与教育的相互作用。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演进和时代发展中传承和延续着对生命关注的精神传统,其过程在于以“文”的感化为本,塑造教育主体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重塑生命教育价值的时代导向;以“仁德”的教化为基,丰盈生命内涵,渗透贯彻“精神生命”教育的核心保障;以“行事”的实践为要,扩展“社会生命”宽度,共筑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以此为基础,就传统儒家文化对生命教育的推进,可以生命的协作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的内化,润泽生命底色;以生命的价值释放实现生命教育的深化,丰盈生命层次;以生命的诗意情结实现生命教育的升华,绽放生命雅致。  相似文献   

14.
试论佛教的生命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的归宿在彼岸 ,中心议题是如何成佛。但佛教针对的对象是现实众生 ,依然体现出生命关怀。本文从生命起源和构成、生命过程、生命价值、生命归宿等方面分析佛教对生命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可是,漠视生命的教育,将这种潜能压抑得越来越少;而生命教育,则为这种潜能的喷薄而出开启了一个活力通道,让生命展示了其应有的精彩。但是,生命教育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与发展生命的过程中,还要继续升华。生命不只是人,还有动物与植物,还有宇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而如果只是为了人的发展而对宇宙生命置若罔闻的话,大宇宙就会给小宇宙一个无声的回击。所以,从以人为本到以宇宙为本,将是未来生命教育的一个新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6.
族类生命意识区别于"爱国"的政治概念,是人类所共有的,包括族类生存与发展双重含义,并可以脱离国家的政治依托而独立存在的文化概念。中国历史延续至宋代,与中原王朝跨入后期封建社会相对应,汉族与周边民族的政治军事关系开始出现了历史性的逆转,汉族在与周边民族争取政治生存空间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劣势。亲身经历着这一历史过程的苏轼在这种民族关系环境的刺激下,结合汉族原有传统中的族类生命观念,以及家学渊源,对汉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的生存与文化发展的可延续性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以其强烈的危机意识与不为空言的特点,诠释了他自己以汉族为本位的族类生命意识。尽管苏轼的这种族类生命意识在北宋时代还具有相当的历史局限性,但在今天世界文化交融日益紧密的形势下,对以"中华民族"为整体概念的宏观性族群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对灵魂与肉体、物欲与信仰、生命本能与机械文明等二元对立生命观念和生命悖论的深切体验和尖锐批判,给艺术和人生带来强烈震撼和启迪。深入解析劳伦斯对生命一阵论的深切体验和批判,深入体察劳伦斯以生命之火的力量撞击片面生命观念和生命悖论的电闪雷呜,以及他以生命之火化解生命悖论,在点亮生命之火的过程中彰显人生真谛和生命意义的艺术思想,会使人们发现一个超越“无意识”解读模式的劳伦斯,发现一个超越片面生命观念的艺术和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的代表作《虹》以一个家族的精神历程为线索,展现了在西方文明中人类生命逐渐走向衰亡的过程,进而表达了劳伦斯独特的生命观:一、生命的本质是具有先验性质的生命力量,即"非人类因素";二、人类生命过程的本质意义就在于不断实现超越;三、生命超越的目标是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但这个状态并不仅指为诸多学者所注意并反复讨论的"和谐的性爱"、"血性的张扬"及"本能的复位",而是具有更深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作家首先是表达生命的感觉的。但对于民族作家而言,族群的表达者,这注定是民族作家的使命与责任。在族群的表达者或者表达生命的感觉之间,民族作家往往注重的是族群的表达,而忽略表达生命的感觉。这实际上是对文学的本质的一种悖离。民族作家应该重新思考族群的表达者与表达生命的感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拓展和提升。从当今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个性心理和思想价值取向看,生命教育的开展非常必要。要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必须对生命的本质有一个基本认识,要从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学的高度来把握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就其内容和过程而言,生命教育有一个由表入里、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