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婚亲子关系立法趋势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家族本位到子女本位、从家长权力到父母责任、从家长决定子女的命运到子女最大利益原则,发端于20世纪下半叶的亲子关系立法改革席卷全球,并带动了离婚亲子关系的立法变革,成为本世纪离婚亲子关系立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尽管我国离婚亲子关系立法已经考虑到了子女利益,并以保护子女权益为己任,但这种保护仍是以家长和社会利益为视角的,没有充分考虑子女的权利和愿望,没有将他们真正作为权利主体。以"子女本位"审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仍然可以发现不少"父母本位"立法思想的痕迹。转变立法观念、完善离婚亲子关系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7,(6):161-169
父母被撤销监护资格后将失去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无论是临时撤销还是永久撤销,都将直接导致父母子女的分离,因此撤销父母监护权措施是国家干预亲子关系力度最大、对亲子关系破坏性最强的一种方式。只有遵循必要性和比例性原则,由国家承担兜底监护责任,并在一定条件下恢复父母监护权,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撤销父母监护权对儿童利益、父母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不必要损害。我国《民法总则》中的撤销监护权条款虽然赋予法院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但对该措施的适用缺乏必要限制。在民法分则婚姻家庭编"父母子女关系"章节中,应当进一步明确撤销父母监护权的前置条件,以及国家的兜底监护责任,细化恢复父母监护权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家庭亲子关系演变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家庭亲子关系的演变,是目前人们较少谈及的问题。对此,本文就其在发展过程中演变的几种可能性。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引起争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现代家庭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由于民族的和社会历史的原因,我国家庭亲子关系在漫长的历史中,虽然不乏变化与发展,家庭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的家庭中,亲子关系往往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父母经常干涉成年子女的家庭,新手父母则全心投入育儿之中,经常忽略夫妻间的情感建设。事实上,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才是定海神针,它应该在亲子关系之上。那么,如何避免亲子关系高于夫妻关系呢?  相似文献   

5.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与养老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亲子关系是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因血缘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它与婚姻关系是形成家庭的两种基本动力。美国社会学家W·古德曾指出 :如果说“家庭是由父亲、母亲和孩子组成的一个社会单位 ,那么成年人与其子女间有着亲子关系是形成家庭的一个条件。”①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纽带 ,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西方 ,196 3年 ,社会学家威廉·J·Good就指出现代化的大背景下 ,家庭的核心关系是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存在相对弱化的趋势。与此相适应 ,因为技术改革和人口方面的变革使家庭规模越来越小 ,还由于出生率的下降 ,老年…  相似文献   

6.
收养,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将他人的子女领养为自己的子女,使本来没有直系血亲关系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成立父母子女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收养人为“养父母”,被收养人为“养子女”,原来的生父母或者监护人为“送养人”。养父母子女关系与亲生父母子女关系虽然都是父母子女关系,但法律关系不同。养父母与养子女的关系是通过彼此协商一致的拟制性的“血亲关系”,可以变更或撤消.亲生父母与亲生子女的关系是直接血亲关系,永远无法变更或解除。  相似文献   

7.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中指出,人类两性的结合所创造出的后代享有一系列天生的权利,因为这个被创造者(子女)是一个自由生命体,而且其没有同意这个创造.由此权利,导致了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及一些权利.他又指出了"创造自由生命体"会遭遇到的解释困难,即去解释一个服从因果律的父母创造子女的过程,却创造出了一个超感性、超因果的被创造者的困难.这可以通过区分在时间中的创造与超时间或超感性的创造来克服,或起码可以证明这种创造是不自相矛盾的.本文将审视康德的这些观点,说明它们既有很启发人的一面,即将亲子关系当作与物自身相关的关系来处理,又有不少缺陷.首先,他用来避免上述解释困难的策略蔽于一端,因为时间在康德那里有感性的直观形式之一与先验想象力的表现形式的区别,而后者与"自由因"和"定言命令"是有关联的.一旦说到自由生命体的权利以及这些权利维持的时间,那么,断言这种生命体的被创造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涉及时间和感性肉身,这就很成问题.而且,康德未充分考虑到,父母也是自由的生命体,他们对于子女的权利并不完全基于子女的天生权利,而是也有自己的先天根基.康德赋予父母以过少的天赋权利与过多的后天权利,这是因为在他视野中的亲子关系是失衡的.  相似文献   

8.
后代人权利论者从西方传统社会契约理论出发,提出了以代际链式相互性、代际正义、以亲子关系为模型的代际契约关系为中心的代际契约理论,作为支撑后代人权利的理论基础.但代际相互性不具有共时性,因此,代际契约无法达成和实现.罗尔斯的代际正义理论中找不到关于"后代人权利"的主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只是当代人内部的关系,把亲子关系作为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契约关系的一个模型来理解是不合适的."后代人权利"只是一种权利虚构,后代人权利论的实质是强调人们普遍承担环境保护义务.  相似文献   

9.
子女权益的保护是家庭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我国现行法律对子女权益保护尚有欠缺,特别是对非常态亲子关系中的子女的保护尤为不足.分析非常态亲子关系中子女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法律有关规定提出设立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细化法律规定,建议有关部门完善相应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自然生殖下,法律根据自然联结机制很容易把握亲子身份和亲子关系,然而如今人工生殖这种不通过男女自然两性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现代医疗技术手段,对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子观念和理论提出了挑战。其中体外授精人工的成分更多、也更多地替代了自然生殖过程,因此体外授精子女(即试管婴儿)法律地位的确定更为复杂——子女往往有多个父亲、多个母亲。本文在介绍体外授精及其适应症的基础上,分别讨论:谁是试管婴儿的父母?他们与试管婴儿又是何种亲子关系?并附带讨论生殖细胞捐赠者与婴儿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早的基地,父母则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事实证明,青少年社会化的正常程度和父母与子女间的互动率呈正相关,构成家庭中的各种因素之优劣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的人格特征、心理素质、道德品行及其他方面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其中亲子关系对其心理发育、人格形成、情绪完善以及整个一生的心理健康教养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黄娟 《东岳论丛》2006,27(5):55-59
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是亲子法领域确立父母与子女法律身份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伴随着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逐步提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历史演进和法律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的产物。建立认领制度,是我国社会现实和立法状况的需要,是世界亲子关系立法的发展趋势,是对子女最大利益的保护。我国建立子女认领制度应遵循子女最大利益原则、子女平等原则和尊重血缘真实性并兼顾当事人主观意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论文针对目前研究所存在的不足,采用全国12城市1786名在职青年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在职青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独生子女与同龄非独生子女在与父母的关系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别.在职青年与母亲的关系总体上比他们与父亲的关系更为密切;同时,已婚青年比未婚青年、与父母分开居住的青年比与父母共同居住的青年在亲子关系方面也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4.
抚养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精神上对子女进行养育和照料,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如负担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在生活上照管子女等。特殊情况下,也指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女、外孙子女、成年兄姊对未成年弟妹生活上所给予的关心、帮助和照料。后两种情况下的抚养,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即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负担能力,且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父母已死亡;兄姊有负担能力,父母已经死亡或无力抚养,弟妹  相似文献   

15.
虚拟探望作为探望权行使的一种方式,在美国为异地而居的离婚父母和子女广泛使用,作为离婚后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非监护父、母与子女间现实探望的补充,在弥补现实探望被减少的缺憾、持续维持与增进子女与异地非监护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以及刺激非监护父、母支付抚养费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在离婚率日益攀升和人口流动性日渐增强的我国社会,基于虚拟探望在促进离婚父、母与子女间的亲子情感利益上所具有的价值及功能,基于其实现的简易性和便利性,宜透过司法解释以例示方式规定,将其作为探望权行使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蒋月  韩珺 《东南学术》2001,(2):19-24
本文对父母子女之间,特别是离婚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亲权制度及其规范内容作了探讨,主张用亲权和监护相结合解决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养,更好地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过程中亲子关系的互动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亲子关系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充分理解亲子关系的内涵,全面认识父母与儿童在这一关系建立过程中的双向互动作用,对于促进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子女权益的保护是家庭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我国现行法律对子女权益保护尚有欠缺,特别是对非常态亲子关系中的子女的保护尤为不足。分析非常态亲子关系中子女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法律有关规定提出设立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细化法律规定,建议有关部门完善相应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婚配消费行为受到男性婚姻挤压的冲击与城市消费文化和传统乡土文化的双重影响,婚配高消费在农村逐渐形成并愈演愈烈.婚配消费多不是纯消费,更多是财富的重新配置.通过婚配消费,农村完成了财富由父母向子女的转移,父母因子婚配消费致贫或返贫现象累见不鲜,子女却因婚配而获得大量父母的财富馈赠,生活条件改善,甚至提前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进而导致代际关系的失衡.  相似文献   

20.
张杨 《理论界》2011,(3):64-65
父母、子女权利的本质和来源是不同的,二者常常处于矛盾和冲突的状态,父母、子女的权利实为互相限制和制约的,任何一方权利的行使都以另一方权利的行使为界限。探讨国家权力如何平衡和协调父母、子女权利的冲突问题实质上就是探讨国家权力介入父母、子女关系的法理问题,国家权力介入父母、子女关系存在着介入本身的任性、介入程度、介入手段以及国家资源支持等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