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它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第一的观点;“发展”体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原理;“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原理;“统筹兼顾”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追求"确定性"与人的本性相关,即人都追求和渴望着"思维安全"。"确定性"在笛卡尔那里是"我思故我在",在康德那里体现为"先天综合命题",在胡塞尔那里则是"超越论的主观性(意向性)"。胡塞尔通过现象学达到哲学的确定性,其研究的对象则是意义。尤其是他《逻辑研究》第二卷中的第六研究,切入了"存在问题",为从现象学上澄清逻辑的明见性开辟了道路。他最终避免了笛卡尔的先验实在论,又摆脱了康德的人类主义和相对主义,而达到了哲学所需要的"纯粹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普遍联系的原则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李靖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各种事物无不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事物正是在普遍联系中运动和发展的。运用这一原理,研究大学生工作中的各种联系,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是对其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内容及阐述顺序的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既是真切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和要害。概括而言,黑格尔主要是将哲学理解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以及哲学是"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之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群体不断扩大,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同时农村留守妇女问题随之日渐突出,面临着劳动强度高、精神压力大以及婚姻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其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普遍联系的系统思维"原理和"矛盾"观点,分析留守妇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出现标志着逻辑与哲学一样有着各自比较明确的研究对象 ,自此 ,逻辑学与哲学实现了初步分离。但是 ,他的逻辑还是和哲学密切联系着的 ,其中有些内容哲学味还非常浓厚  相似文献   

8.
"形而上学"在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不同境遇是它们各自运用新的不同方法以图超越传统思辨方法的结果.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运用经验的逻辑分析方法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辩证逻辑方法却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内容作了更进一步的解析.这使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征.比较对现代西方哲学有重大影响的两大哲学派别即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方法,是理解现代西方哲学不同走向的重要一环,并将给哲学的未来发展提供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哲学理论缺少哲学根基和逻辑合理性,以此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权来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根基。反马克思主义者把哲学等同于形而上学这是造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错误评价的重要原因,从形而上学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不科学的。评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否为哲学理论要从哲学的本质特性来思考,划清形而上学和哲学界限是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基础。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是否符合哲学特质,只有从哲学性质出发来对问题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结出了一类四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周期边值问题.y(4)=f(x,y,y")y(0)=y(1),y'(0)=y'(1),y"(0)=y"(1),y"(0)=y(1)存在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1.
自然辩证法界文革前的研究焦点是阐释和解读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同时对某些"异己"的科学流派思想予以非理性的批判。然而,"非正统的"自然辩证法研究者,即理工科出身的自然辩证法爱好者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精神,深入贯彻并灵活运用于20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之中,使国内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与西方科学哲学研究始终保持着直接或间接的学术对话。自然辩证法具有马克思主义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别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采取取消主义的态度是极端错误的。改革开放后,自然辩证法教材的基本构架为辩证自然观、辩证的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并且向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扩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哲学前沿与自然辩证法传统蕴含着一体性:系统科学群加深了对辩证自然观和科学中辩证法的理解;科学哲学有利于深化对科学观中"科学本性"的辩证理解;科学哲学和科学逻辑使得科学方法论原理更为精致化;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当代认知科学哲学研究进一步夯实了科学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历史事实为依据 ,揭示了中国传统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影响 ,论证了中国传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来源。从而提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中国传统哲学 ,把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挖掘和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为我国经济社会克服以往发展过程中的失误,取得科学?理性,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 ,它植根于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原理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 ,“三个代表”的理论逻辑植根于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与哲学之间——分形理论的哲学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形理论是当今非线性科学前沿学科之一 ,与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哲学层面看 ,分形理论将事物局部与整体辩证关系的研究定量化 ,成为对事物“由表及里”、“见微知著”的认识工具 ,并力图找出不规则中的一定规则 ,不确定性中的某种确定性。把这一点提高到哲学上来认识 ,分形理论以事物的自相似性为基础 ,包含着一种新兴的观察现象、接近现实的成分 ,形成了一种对事物不是与他物比较而是自比的反身认识的新视角 ,是一种“就事物论事物”的认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适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其哲学基础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以往多从定性的角度对其哲学基础进行探讨,本文从广谱哲学的结构分析和广义量化的角度做更为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实践命题,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传入中国之后,便实际地开始了“中国化”的实践。作为一个理论的命题,要求我们从理论上搞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途径和机制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才能中国化?“中国化”必须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化概括;“中国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哲学;“中国化”必须批判地吸取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合理成分;“中国化”必须总结现代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毛泽东曾强调“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就必须“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并“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认识的本质梯级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首次提出。从认识的纵向视角而言,是对事物内部基本要素的理性认识过程;横向视角而言,是以事物的普遍联系为基础的认识过程;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即进入对事物不同层次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运用哲学原理的尝试与体会●张焕玲自然科学和哲学(这里所谈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特殊和普遍的辩证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关系极为密切。自然科学知识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哲学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每一门自然科学的诸方面都渗透...  相似文献   

20.
实验哲学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引起了一些哲学方法论的争议。乐观者认为,哲学实验为哲学研究增添了新工具,甚或应该成为取代“扶手椅哲学”的哲学方法;怀疑论者认为,实验哲学是个尴尬的概念,或者在哲学上不结果,或者不免沦为经验心理学研究。通过将实验哲学方法和思想实验、广泛观察、密尔五法、科学实验进行分析比较,本文认为,应该参照科学实验来理解实验哲学方法的认知价值,它们不是发现哲学直觉的途径,也不能为哲学理论提供确证或证明,但它们确实是检验假说的有效工具,就像现代科学普遍使用的受控实验方法一样起作用。另外,除了检验性作用,哲学实验也有重要的探测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