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为了避免许多关于"什么是哲学直觉"的无谓争论,我们应当把哲学直觉限定在实验哲学的范围内。在此范围之内,哲学直觉就是大众对包含哲学问题的调查问卷的直觉反应。关于哲学直觉能否扮演证据角色,威廉姆森和亚历山大有过争论。前者认为证据最好是事实而不是直觉,后者认为没有直觉很多事实便建立不起来。对这场争论的进一步审视,将我们引向了哲学直觉在实验哲学中扮演的三种角色。应该说,大规模地诉诸大众的哲学直觉正是实验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实验哲学”与“哲学实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为一谈.哲学实验是一种独特的哲学研究的新方法,而实验哲学则是一种新的哲学流派,在实验哲学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是哲学实验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完善哲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刊物和书籍中一些作者错把“哲学实验”与“实验哲学”等同起来,哲学实验和实验哲学的兴起进一步说明了数学和哲学二者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  相似文献   

3.
哲学能否被检验 ?不同的哲学思维有着不同的回答。唯心主义的回答是否定的 ,旧唯物主义的回答也是否定的 ,因为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形而上学性。但马克思唯物辩证的哲学思维却作出了相反的回答 :哲学思维不是固定于某一个思维层面不可变化的东西 ,而是个别与特殊与普遍三个思维层面相互关系的统一 ,是辩证发展的思维过程 ,因而具有科学性的哲学即唯物辩证的哲学及其概念是可以检验的 ,检验的方式或途径就是感性的认识性实践和辩证思维的统一。因此 ,切不可用感性直观的思维去对待哲学的检验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者们对哲学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当前哲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独断性,二是教育观念背离哲学精神,三是教材内容陈旧老化不适应时代发展,四是哲学教育缺乏创新、受到冷遇。哲学教育的性质:哲学教育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一种提高人生境界的教育,也一种素质教育。哲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哲学教育应该采取经典训练的方式,应该进行哲学史的教育,应该采用启发论证式教育。  相似文献   

5.
实验哲学是近年来新近兴起的一场哲学运动。它试图运用社会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实证方法探究普通大众对一些具有普遍共识的哲学命题或理论的直觉判断,通过经验数据的分析,或质疑或验证这些命题或理论的合理性。传统知识论认为,知识就是得到辩护的真信念;盖梯尔问题的提出,引发人们对传统知识定义的争论;实验哲学家也加入到争论中来,认为传统知识论赖以立论的基础是人们直觉的普遍性、可靠性,而他们运用实验方法证实,人们的直觉具有易变性、多样性,从而挑战了部分知识论观点。  相似文献   

6.
培根被公认为经验哲学的开创者,但更严格地说,培根应该是实验哲学的开创者,因为他明确要求将哲学奠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培根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和其新知识观分不开的。正是培根的这种基于人类积极行动的、向着无限开放的知识观,使实验构成了一切理论知识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知识观,培根才能将实验与一般经验观察区别开来,并阐明了实验区别于一般经验观察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透视哲学研究中的计算建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哲学研究方法在本质上主要是思辨的,但随着非线性科学与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哲学研究中也兴起了全新的计算实验方法。对于那些思辨哲学问题,通过计算模型,可以给出更加形象直观的刻画,从而揭示原先无法认识到的深层内涵。因此,可以把计算化的哲学模型看作是具有复杂结构的思想实验,它打破传统哲学的非精确性,使得计算资源可以为哲学研究发挥作用。这为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培根的《新工具》一书的研究 ,本文认为 ,培根所提出的认识论应该是科学主义认识论。因为他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的复兴而不仅仅是一般的哲学认识论研究。因此 ,培根的认识论主要是为科学的发展提供哲学基础 ,解决的是人同自然的关系。培根所提出的这种认识论将当时哲学的思维方向转到了认识问题的研究上来 ,开创出了后来西方近代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对形而上学可以有两种理解:其一,其他学科是关于经验认识的研究,形而上学研究则是关于先验认识的研究;其二,其他学科是关于某一种认识的研究,形而上学则是关于认识本身的研究。这样的认识凸显出形而上学的专业性,使它与其他学科明确区别开来。如果认为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则应该依据形而上学的这种性质来看待哲学;即使认为哲学并不仅仅是形而上学,也不应该对形而上学的这种性质没有认识,至少应该思考,为什么它被看作是哲学的核心部分,是哲学史主线上的东西,为什么它是一部好的哲学史著作不可或缺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判决性实验是有效的,人们在对立假说之间作出取舍,常常以这种实验的结果为依据.但科学哲学界的部分哲学家,却从相对主义、整体主义、反对“即时合理性”等观点出发,否定判决性实验的存在.经分析表明,否定判决性实验有效性的主要论据或者不充分,或者是无效的,因此人们仍然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种实验的有效性,并支持研究者在科学实践中应用它们.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上世界是一分为二的,但也有人提出世界是一分为三,或者一分为多的。我们认为,只有从构造学或客体的角度出发,才会得出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的哲学谬误。从哲学或关系的角度出发,只能是一分为二的。这是哲学的“自为性”问题,与“自在性”相对立。而哲学及其辨证法研究的侧重是“自为性”,而非“自在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实验观是个体对于科学实验所持有的观念和认识。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及现象图析学方法,对北京市某师范大学191名科学专业大三年级的师范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能够意识到科学实验观的重要性,但对之缺乏基本的了解与反思;师范生总体上倾向于现代科学实验观,物理师范生倾向认为实验具有可重复性,化学师范生倾向认为实验不完全具有客观性;绝大多数师范生认同科学实验对理论的验证和检验作用,物理师范生更认同实验对科学事业发展的作用,生物师范生更认同实验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化学师范生无明显倾向。基于调查结果反思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类及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历史性存在 ,离开历史积累或历史性的支撑 ,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现实 ,一切现实存在都是历史生成的产物 ,而且都将必然成为历史。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哲学理论 ,它们有各自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正像我们的世界有时间延续和空间展开一样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有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方法。历史哲学与社会哲学之间不应水火不容 ,而应该相互补充与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一般所谓经济哲学,就其或者主要地探讨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或者主要地探讨其哲学存在论基础而言,可以区分为批判的经济哲学和思辨的经济哲学。而历史性维度的匮乏使得有关经济哲学研究基本性质的讨论举步维艰,同时也阻碍着对所谓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之基本性质的真切把握。本文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仅仅意味着一种非形而上学,也非经济科学的“历史科学”,亦即以澄清资本文明的历史前提和划定其根本的存在界限为基本主题“政治经济学批判”。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近代起源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探讨,却始终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不同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分歧的形成在于分析视角的不同,本文试图从科学方法切入,分析自然的数学化的历程及其作用,并揭示科学实验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尤其谈到了伽利略的思想实验在科学史上的地位。理论优位的科学观容易使人忽视科学实验的作用,但是,现实情况恰恰是科学实验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科学实验的研究,更好地推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直觉在哲学中的地位问题,是最近哲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在哲学分析与论证中,直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哲学的大量研究发现,直觉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直觉的可靠性因此受到了质疑,直觉的方法论地位因此受到了挑战。“直接论证直觉方法的认知地位”,“否认直觉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否认直觉多样性的重要性”,“否认直觉的多样性会导致不可靠性”这些策略在不同的程度上捍卫了直觉的方法论地位。正如多变的知觉在认知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样,直觉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并不必然动摇直觉在哲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科书在届定哲学的研究对象时,往往这样表述:“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科学。”本文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上重新探讨了哲学的研究对象,认为传统教科书中对哲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充其量只适用于近代哲学,而不适用于现代哲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哲学的研究对象也在演变。本文的结论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人的世界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道德直觉主义是20世纪元伦理学的一种主要观点。随着道德知识论和实验哲学的发展,道德直觉主义再次进入哲学视野。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道德直觉能否为道德判断提供可靠的确证。基于最新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道德直觉是一种以情感系统为基础的学习系统,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变迁,符合道德法则因而是可靠的道德直觉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包含了概念性、命题性的因素,这一部分道德直觉能为道德行为提供规范性确证。但是,并非所有的道德直觉都是可靠的,正如实验哲学研究所显示的,人们在某些语境和某些情境中会偏向情绪化。因此,我们并不能完全依赖于道德直觉,对直觉的依赖应该置于更为广阔的反思的平衡之中。  相似文献   

19.
体验哲学是后现代哲学的最新发展,它以批驳传统真理观、特别是分析哲学符合论真理观在隐喻解释方面的无能为力为切入点,批判了客观主义真理观的虚妄性,建构了以理解为核心、以概念结构和认知图式为表征工具、以一定条件下的体验为前提的全新真理观。这种真理观很重视隐喻、概念系统和认知的互动性等因素。虽然这些因素在真理构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它们往往被传统真理观所忽视。需要说明的是,体验哲学真理观虽然具有很大进步性,但它仍然不能摆脱后现代语境下将真理本质属性和边缘属性本末倒置的弊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当代哲学本体论转换为视点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文章认为 ,虽然当代哲学的本体论转换以给人类大交往时代提供一种理论上的诠释为目标 ,但是如果不自觉清理传统本体论、过于依赖语言、忽视人及其实践活动 ,这个目标是难以达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揭示了人的历史实践活动 ,将传统哲学的超验的、实体性的本体论形式还原为人的实践所内涵的生存意蕴 ,应该、也必然在哲学本体论的当代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