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农华 《统计研究》2002,19(2):51-53
从增长因素角度来讲 ,通常情况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的增长存在正向互动关系 ,即 :经济增长带动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同样 ,劳动投入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这一经济现象近年来在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劳动就业变化方面反映较为明显。以上海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 1 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浦东开发开放以来 ,按照“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 ,上海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带动第三产业就业规模逐年扩大 ,使上海就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推进上海就业制度的市场化进程、吸纳剩…  相似文献   

2.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决定》中,把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为当前工作一个重要问题来解决,提出: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与GDP就业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江苏省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并对其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等政策性建议,以提高就业弹性,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化,FDI的就业创造效应受到质疑,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本文选取了1998-2010年中国引进外商投资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VAR方法就FDI对中国劳动就业的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FDI在短期内对中国的劳动就业具有负向直接效应,但是能够通过拉动国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进而间接地推动内资企业就业的增加.该结论为中国政府通过继续扩大引进外资来改善中国劳动就业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标志,又是结构调整与产业演进在劳动就业领域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商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解决城镇就业、提升劳动就业水平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就业压力得到缓解,全市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就业结构趋于合理。一、城镇就业的基本状况及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非正规经济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统计研究》2021,38(2):87-98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非正规经济在促进我国劳动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本文通过编制2002-2017年包含非正规经济部门的投入产出序列表,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度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发展对我国劳动就业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各行业非正规部门对就业的直接贡献均高于同期同行业的正规部门,而且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效应高于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非正规部门;②由于制造业和建筑业两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均存在较强的后向关联效应,因而对就业的间接贡献高于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③各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间接贡献主要集中于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行业的表现不容乐观; ④动态来看,样本期内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均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7.
“八五”就业纵览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八五”时期,我国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劳动力流动规模逐渐扩大,初步形成了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机制。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充分就业人员...  相似文献   

8.
第三产业是发展生产、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为商洛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商洛怎样围绕突破发展、和谐稳定两大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挖掘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9.
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鸿  任懋河 《山西统计》2002,(11):13-13,22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大,应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要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积极发展旅游业,扩大就业。”这段讲话清晰地阐述了旅游业在扩大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对于如何发展旅游业和扩大就业的前提做了明确的指示。一、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旅游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工作中,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产业,就业弹性较大。近年来国内旅游一直保持兴旺发达的局面。随着“黄金周”旅游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三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江西省11个地区1999~2008年10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江西省各地区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同时,选取第三产业内部部分行业,运用OLS方法估计其就业弹性.得出结论:第三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吸收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趋势、缓解就业压力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就业效应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别利用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和引入非线性因子的局部非线性投入产出模型,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为直接的出口、投资角度出发,测算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在最近一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影响是逐步加剧的;重点行业影响较为集中;由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及时准确,刺激经济计划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非线性就业弹性能够更准确的反应行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将其引入投入产出经典模型能使模型更好地反映真实经济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就业的发展情况,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个体经济的就业函数。并利用1981—2007年个体经济发展的数据建立ARMA模型分析我国个体经济的就业与资金、收入等变量的关京。发现其吸纳就业的能力与营业收入、注册资金总额都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魏浩  李晓庆 《统计研究》2018,35(1):43-52
基于中国微观工业企业数据,本文统计分析了中国企业参与进口贸易的基本情况,并实证分析了进口投入品对中国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非贸易企业、纯出口企业和纯进口企业相比,有出口行为的进口企业的就业规模最大、就业增长最快、就业创造最多、就业破坏最少,就业增长稳定性也最好;进口强度、进口产品数、来自低收入国家进口、资本品进口、异质产品进口对企业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于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对企业就业增长效果更为显著;进口投入品仅对有出口行为的进口企业就业增长影响显著,而对纯进口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今后,我国扩大进口贸易的相关政策应该进一步的战略性细化,针对不同类型商品进口、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制定有差异的政策,并高度重视有出口行为的进口企业在就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的行业层面就业统计数据不甚充分,且在统计对象、核算方法和行业分类等方面缺乏统一性,导致我国各年份行业层面就业数据可比性较差。为准确核算一套可比的行业层面就业数据,本文厘清就业数据的不同核算口径,提供不同口径转换统一的方法,基于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标准,测算 1990—2018年97个行业大类就业数据,并证实测算结果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测算行业层面劳动生产率,进行行业分布和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结果显示,本文核算出1990—2018年97个行业大类的行业层面就业数据,通过与不同研究和普查年份数据的多元结果比较发现,本文测算结果可靠性高;大部分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速为正,金融业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农、林、牧、渔业最低;我国高端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与美国和欧盟仍有一定差距,各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相比均较低;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我国应对疫情、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政策对就业的效应,然后从定量角度运用协整理论建立经济计量模型, 文章的创新点在于运用模型并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将财政政策对就业的效应作了两阶段划分,比较两个阶段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得出了中国财政政策对就业效应在后一阶段小于前一阶段的结论。最后, 针对当前的情况提出了几点能够提高财政政策对就业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提要:通过对2004年吉林省经济普查数据及相关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谢锐等 《统计研究》2020,37(1):88-98
本文在现有的三区域产出溢出反馈模型基础上构建出衡量中美经济增加值和就业联系的测度方式,全面透视了中美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依存关系。结果发现:①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中国最终需求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则在近期存在下降趋势。同时,中国的最终需求为美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而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的就业影响在近期处于下降阶段。②就双边贸易而言,中美贸易对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贡献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具体到产业渠道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影响中国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纺织服装以及皮革制品,批发贸易(汽车和摩托车除外)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主要影响美国的法律、会计、总部及管理咨询,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作物和畜牧业,行政和辅助服务活动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  相似文献   

18.
宋保庆 《统计教育》2009,(9):38-41,48
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出口品价格,改变产品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出口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进而对宏观经济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式解释了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际汇率变动与宏观经济劳动需求存在显著负相关。文章最后就如何减轻实际有效汇率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Working life expectancy is the future time that a person is expected to spend in employment. The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its estimation jointly with the expected times spent in the related states of 'on disability pension' and 'other alive'. The method, which is novel in this field, first estimates year- and age-dependent probabilities of being in the states of interest by large sampl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Estimates of probabilities, and subsequently expectancies, are given for the case of Finnish women and men aged 16–64 years for selected years in the period 1980–2001, together with projections for 2006. Since 1996 the decline in the employment of males has largely been due to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early retirement. It was not due to an increase in disability. There has been no such decline for women, and the working life expectancy for males has been predicted to decline to or to fall below the initially lower figure for females by 2006. Considering that the Finnish population is aging rapidly, these trends could entail ser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for society in the coming years because of a looming shortage in the labour force that could undermine the sustainability of a welfare state.  相似文献   

20.
刘亮  章元  李韵 《统计研究》2012,29(7):75-80
 本文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昆山市经济开发区样本检验了户籍类型、外地户籍以及出生地的不同对劳动力进一级市场以及周工作小时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户籍劳动力进入一级市场的概率显著低于非农户籍劳动力,前者的周工作小时数明显更长;户籍登记地和出生地的不同对于劳动力能否获得一级市场的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但是出生地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要比户籍登记地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更明显,这表明对于农民工进入一级市场的地域歧视主要由出生的不同导致的。并且,户籍登记地和出生地的不同在一级和二级市场上对不同类型劳动力的周工作小时数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