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云南省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代价是本地物种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消失以及种的灭绝,并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云南省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分析了云南省生物入侵的原因以及入侵物种的危害,并提出了控制生物入侵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从教育的动机和效果来看,可分为有意教育和无意教育两个方面。有意教育就是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主观意向、教育目标,以使受教育者定向发展,成为一定类型的人。在进行有意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环境以及教育者本身诸如情感、气质、语言、体貌等因素所施于受教育者的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3.
有意歧义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普通语言学将歧义结构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一般地,从交际效应的角度重新将歧义结构分为两类: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有意歧义在社会交往中有着积极作用,并可运用再创造的方法对有意歧义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4.
违法行政行为与行政主体的主观过错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违法行政行为是否需要以行政主体的主观过错为构成要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行政主体的有过错行为必定是违法行为,但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则不一定是有过错的行为。在某些特殊场合,虽然行政主体主观上不存在过错,但是法律要求行政主体对其客观上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承担责任,这种行为也应视为违法行为。从总体上讲,行政主体的违法包括过错违法和无过错违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国内外外来物种入侵的严重现状及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我国应如何针对外来物种入侵本身的特点,结合我国目前有关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立法和管理体制的基本情况,着重针对其中的不足和盲点,从法律层面发掘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用关联理论并结合认知语境对人们交际话语中的无意歧义与有意歧义现象进行分析,以说明认知语境在无意歧义与有意歧义的生成中的作用,并用关联论解释这两类歧义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的不法行为依其严重程度大致可分为:不良行为、违法行为、附条件不起诉行为、犯罪行为,针对此四类行为,我国存在与之相对的四部法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处罚法》、《刑事诉讼法》、《刑法》。依行为的违法程度,四部法律在逻辑上联系紧密。但因四部法律本身存在着相对不足,致使现实中未能构筑起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法网。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体系的完善需要从立法理念、专门机构、法律联动体系等方面予以展开。  相似文献   

8.
确认违法判决是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主要判决方式,也是其法律适用现有主要纰漏的集中体现。因客观诉讼与主观诉讼的法理冲突,以及司法实践中对确认违法判决法律定位认识不足,以及诉前程序的过滤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等原因,目前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确认违法判决存在起诉条件不一,审查期间不明,违反检察建议制度的法律后果不确定,判决结论适用混乱等主要问题。应通过遵循复合式起诉条件,准确确定审查范围,确认逾期或未予回复检察建议的行为违法,详细释明判决结论适用标准等举措来加以规范,从而有效督促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稳妥实现。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在人类的文学翻译实践中,出现误译是在所难免的,总的来说,误译又可分为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两种,无意误译是由于译者的大意或能力有限造成的。而有意误译则是译者有意为之,本文将从操纵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并从多方面探讨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主观违法论而加以建构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有别于按客观违法论建构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两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主观违法论强调有责之违法,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客观的危害行为、刑事责任能力都是违法的构成要素,这种因人而异的违法观不能很好地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从主观违法论立场出发,我们不可能从构成要件其中一个方面单独地判断违法性是否存在,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将犯罪构成要件定位于反映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事实特征,因此,犯罪构成只反映定罪结论,不反映定罪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外来物种入侵法律调整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物种入侵被认为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并且已经给我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应当吸收、借鉴国际和世界先进国家关于此方面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立法实际,构建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调整机制,保护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应对野生动物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我国应当借鉴美、日等国家的有益经验,及时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立法,健全完善由外来物种的分类管理、风险评估、引进和放生许可、监测预警、应急反应等组成的制度体系。同时,还应当修改《侵权责任法》,将生态破坏侵权纳入统一的环境侵权责任制度;修改《刑法》,创设破坏生态罪的新罪名。此外,还应推进行政监管体制改革,成立专司生态保育工作的生态部,并在其下设立生物多样性管理局,实现对生物入侵应对事宜的统一监管。从理论上看,研究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调整机理,不仅有助于理解关于环境法可以调整“人-自然”关系之“调整论”的可贵之处,还有利于揭示“自然体权利论”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等极端观点的谬误所在,进而修正和完善环境法“调整论”。  相似文献   

13.
近代日本始终以一切可以利用的国际条约作为其侵略延边地区的法律依据,排除俄罗斯的影响力,迫使中方开放商埠地,获得设领事馆及警察署之权,并不断渗透于商埠地外“杂居区域”.在被日本所利用的6个条约中,除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外,都不是专门有关延边地区的.其目的,是隐藏其赤裸裸的侵略本性,想方设法以合法的外衣制造事端,逐步顺利地获取更多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与和谐城市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目前,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和谐与稳定。作为构建和谐城市与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作为保护农民工的最后也是最有力的救济手段,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建立和健全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功能作用和价值潜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埃及在1948年颁发了以法国法为蓝本的新民法典,从而将本国的法律文化置于以罗马法为渊源的大陆法系之中。在法国法入侵以前,罗马法曾在埃及适用500余年,故罗马法对埃及的法律文化、特别是民法典的编纂影响深远。文章以该法典中所有权制度的相关条文为切入点,通过对制度的概念与限制以及取得与保护等方面的古今比较,来论述蕴含在1948《埃及民法典》中的罗马法基础和渊源。  相似文献   

16.
深圳华为公司三名前员工侵犯商业秘密案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如何在信息技术时代加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在立法方面,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已初步形成整体框架,但以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协议来要求,还需进一步完善;执法方面,保护商业秘密的执法面临较大的困难.同时很多中国企业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缜密做法还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17.
西方社会关注《大清律例》始自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小斯当东更是将之于1810年翻译成英文。随后在近百年中,英美人士对《大清律例》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化,这不但促进了英美人士了解中国法律制度,而且也为其攫取在华利益提供了方便。与西方在华利益和西方社会思潮变化相一致,英美人士在不同时期对《大清律例》的关注点不同,其认识和评价也是各异。  相似文献   

18.
分析指出,网络言论侵犯隐私权是一种新的侵权方式,它使公民隐私权的外延扩大,从而受到更多形式的伤害。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机制,从法律防范与救济角度作深入地有益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