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言论自由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言论自由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各国宪法,都宣告言论自由为一项基本人权并加以法律保障,同时都对这种自由权利的行使规定了相应的限制。但就言论自由及对其限制来说,自由仍然是首要的、基本的,限制言论自由的目的是为达到言论权利与言论义务的协调和统一。各个国家之间存在限制言论自由的不平衡,有更深更复杂的原因。中国今后应该依据宪法进一步完善有关保障言论自由的法律,使包括言论自由在内的整个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保障法律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政治言论、商业言论、仇恨言论.还是色情言论、猥亵言论、挑衅言论,美国政府和社会皆给予它们尽可能的法律保护,美国言论自由的核心特性就体现为对言论自由的高度保护。美国言论自由高度保护的制度体现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高度保护的确立源于英国压制言论自由的历史和美国本土的殖民地历史;高度保护的思想源于布莱克斯通和杰斐逊关于言论自由价值的相关思想;高度保护的基础理论为思想的自由市场理论和自由讨论公共事务论;高度保护的中心原则为内容中立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法律十分重视平衡和保护言论自由,法律对人们言论的规制要受到来自个人名誉、尊严和道德方面的限制。但德国法律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也有诸多不足:一是德国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有过于宽松之嫌;二是在言词与行为之间没有作出区分;三是德国的基本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着重在民法方面,而没有刑法方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商业言论是否应得到宪法所赋予的言论自由的保护以及应得到何种程度的保护,对此学术界还存在较大争议。在美国宪法司法的实践中,言论自由原则已经出现向商业领域拓展的趋势,并形成了商业言论原则。虽然言论自由的核心属性是政治自由权利属性,但也具备经济自由权利属性。区分政治性言论与商业言论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区别对待的做法,不仅会面临言论类型化缺乏可行性的难题,而且还会遭遇经济自由权利崛起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博客迅速发展的同时,博客言论世界中不和谐的声音亦有愈演愈烈之势,博客言论已给现行法律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博客言论理应是言论自由保护之对象,而且赋予博客言论以自由是体现博客核心特征的需要.博客言论自然亦应有其内在的制约,在博客个人的自律、博客世界的道德规范及外部的法制手段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以期限制博客言论,维系博客言论的合理秩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以大众为主体,遵从大众第一的宗旨,是韬奋言论主张的核心。他既反对为言论而言论的本本主义倾向,又力求祛除为一党一派之私利而言论的宗派主义流弊。在言论实践上,他尤其注意大众对言论容受的极限。主张言论自由是韬奋大众观的必然要求。韬奋把民主政治的实现看作为言论自由充分实现的先决条件,井强调自由是相对的,法西斯制度下少数特权阶层有言论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也仅有“嘴巴上”和“纸上”的自由,而在社会主义国度里绝大多数人享有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社会中利益多元化的群体对于名誉权和言论自由的理解和需求是不同的.网络中发表的言论时常伴随着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网络言论包括在互联网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观点.为减少网络言论对他人名誉权可能造成的侵害,网络言论自由应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司法实践在规制此种冲突时,应该遵循利益平衡的原则,在民法没有对言论自由做出规定的当下,应按照宪法关于保护言论自由的精神,平衡网络言论自由和网络名誉权的关系.在具体个案认定时,应区分"事实陈述"与"意见表达",给予网络言论不同的自由程度;此外,对于网络名誉侵权主体和网络名誉被侵权人,应根据两种主体的身份特征、 身份属性对自然人和法人、 公众人物与普通大众、 专业者和非专业者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自由与必然     
自由一词使用非常广泛,在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学科、不同生活领域中各有不同含义。如婚姻自由仅指婚姻的自主权受法律的保护,与创作自由、言论自由的含义不相同。婚姻自出、创作自由、言论自由与意志自由的含义又不一样。至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自由的内容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就不一一细说了。因此,若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不同领域里的自由含义完全混淆起来,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今天,有些人分不清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资本主义自由观的界限,要求抽象的、绝对的自由,导致在言论上和行动上出现错误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9.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争议在美国主要呈现为宪法上的言论自由权与政府的法律规制之间的平衡问题。1968年的金斯伯格案、1978年的FCC诉太平洋基金会案和1989年的赛博通信公司诉FCC案即是在这样的分析框架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宪法规则和合宪性审查标准,其中尤其突出了言论传播媒介的特点对于法律分析的重要性。网络时代的言论表达因表达者数量的爆炸式增长、言论传播渠道的多元扩展、言论道义责任的弱化等特征,使得作为一项基本权利的网络言论自由权有着不同于传统言论权利的素质。在最新近的雷诺案中,美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的宪法保护方式基本成型,言论自由的保护仍被认为是首要的,网络言论的技术特点必须被纳入到经典的权利分析的模型中,用以决定宪法所容许的政府规制的合理程度。网络言论自由在美国并不完全是一个独立的法律议题,而始终是宪法第一修正案法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平台,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广大网民的青睐。其价值在于它促进了公民对言论自由的追求,成为公民自由表达的平台。然而,微博在促进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谣言滋生、信息泛滥等诸多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言论自由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因此,微博中的言论自由在受到法律保障的同时,也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  相似文献   

11.
新闻自由通常包括创办媒介的自由、报道消息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和批评监督的自由。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体现,是传统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清末的出版自由与报律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出版自由是其延伸。清朝末年一些先进的思想家提出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思想,出版业也开始起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王朝通过法律的形式对新兴的新闻业进行了限制。文章对这一阶段思想家的言论自由的思想进行了介绍,并对清末相关法律进行了实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作为言论自由在网络社会的表现,网络言论自由既有传统表达自由的共性,又蕴含特殊的规制难题.现时期出现的各类网络言论自由界限与法律缺位的案例使得相关多方的权利保障面临困境.西方国家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以及我国现实司法实践中的良性做法提供了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美国法上的"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尚言论自由是美国的传统,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作为网络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得到了美国法律的尊重。以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言论自由为依据,通过判例法的发展,美国法院确认了网络匿名发表言论权,并为其提供额外的程序保护。美国法院的这种探索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政治转型与表达自由有其自身的逻辑关系。表达自由为政治转型准备了条件、提供了动力。表达自由是培育公民文化和民主素质的土壤,它有利于避免转型成本的破坏性浪费,并促成民主制度的萌芽、发展和形成。政治转型为表达自由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制度保障,使民众所享有的有限表达自由发展到有制度保障的充分表达自由。  相似文献   

16.
微博反腐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揭发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方式,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的新途径。依法理,言论自由属于自由的范畴,由于自由需要规制,同样言论自由也要规制才能化解与他人权利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罗隆基把思想言论自由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权来争取,反对思想统一运动,主张思想言论自由,其目的就是提倡一种对政府批评的言论自由。在论述中罗隆基用功利主义理论来解释思想言论自由的作用,但并未严格区分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的界限。思想自由是一种绝对的自由,而言论自由并不是一种绝对权利,必须接受法律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