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月 《当代老年》2013,(9):16-17
2013年6月26日上午,王亚平与其他两位战友经历了15天的太空之旅后,乘坐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回家”。然而,从农家女到中国“神女”、“太空教师”,母亲给了王亚平太多的关爱和付出。面对记者,王亚平说:“我要感谢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成长的力晕,给了我‘飞天’的阶梯!”  相似文献   

2.
李蕊娟 《职业》2013,(19):4-6
"中国第一批女航天员之一""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80后""神舟十号唯一一名女航天员""宇宙最美航天员"……2013年4月,这一串串"首位"与"第一"让一位面容姣好的山东姑娘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线。她就是王亚平,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相似文献   

3.
"五一"小长假,我回到时刻挂念的故乡。走进熟悉的家门,只见古稀之年的母亲正佝偻着身子坐在竹椅上剥小笋。母亲见我回来了,起身招呼说:"黑子,明天是立夏节,我煮‘吊子粥’给你吃。"多年飘泊在外,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母亲煮的"吊子粥"了,听母亲这样说,我心里非常高兴。记得小时候,每年农历四月立夏节,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要煮一锅立夏"吊子粥",其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立夏前一天,勤快的母亲领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到后山上扯小笋、摘麻叶。  相似文献   

4.
王丽 《伴侣(A版)》2021,(11):4-6
飞行员恋爱插曲:高空上的"浪漫乌龙" 2021年10月15日傍晚6点,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中国空间站的前一天,王亚平发了一条朋友圈:"出差半年……" 网友们热烈回应:"期待太空又添一抹中国红!""等你带回当地特产星星!祝一切顺利!" 丈夫赵鹏在为王亚平感到骄傲之余,更祝愿妻子和她的飞天战友们能圆满完成祖国交给他们的伟大任务!王亚平对丈夫温柔一笑,调皮地回道:"请放心,一定不辜负祖国和爱人的厚爱!"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当妈的太能干,大包大揽,很容易就养出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周末我和儿子在母亲家,午饭刚吃了一半,修理燃气炉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要给我们换电路板。儿子匆匆扒了几口饭,就放下筷子说:"人家已经在楼下等着了,我赶紧回去!"母亲见我不动,开始数落:"你也真放心,什么活儿都交给孩子做!他会讨价还价吗?万一修理工安装得不好,他能看出来吗?""人家是明码标价,我也没法还价。修理工安装得好坏我也不会看,如果没安好,他们得负责,有售后服  相似文献   

6.
为了领养这个无耳弃婴,她不惜和丈夫闹翻,背井离乡去深圳打工。为了挣钱给儿子"找"耳朵,她卖了20万只卤鸡蛋。女主人翁何金霖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平凡母亲应该做的事,是母亲都会疼爱孩子,包括别人的……"  相似文献   

7.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  相似文献   

8.
母亲去世两周年了。这些日子,我把往事细细检点,懂得了人生最宝贵的不是名誉地位,不是万贯家财,不是青春美丽,甚至也不是事业的成功与辉煌,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生命与生命的彼此呵护与照应,是息息相通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我是母亲的满女,母亲怀我的时候已是中年。整个孕期,身体虚弱的母亲被不祥和恐惧笼罩着。她常常自言自语:“生这个孩子,我怕是活不了啦。”二哥安慰母亲道:“娘,您一准会给我生个小妹妹,等您老了,她就是您的小拐棍儿。”听了二哥的话,母亲的心头掠过了一丝激动。从那一刻起,她就默默地对我寄托…  相似文献   

9.
近日,一位深圳"二奶"的母亲向笔者哭诉了自己的上述不幸遭遇。她说:"我知道,我的女儿在做‘二奶’,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尊重;可是,有谁知道:一个‘二奶’母亲的心中有多苦呢?我恳求你们救救我,救救我的女儿吧!"  相似文献   

10.
未未 《女性天地》2005,(2):34-35
我真后悔向她说出了一切我和前妻是大学同学,也是彼此的初恋,毕业两年后,我们就结婚了。婚后第一年的春节,我带她回老家。父母非常喜欢她,母亲还把珍藏多年的我年少时的玩具、课本、日记都拿出来给她看。她一边帮母亲整理,一边翻看我的日记。忽然,她的脸色阴沉下来,拿着日  相似文献   

11.
母亲每天待在家里,除了菜场就是厨房。她活脱脱像一只被我从四川捉来的熊猫,失去了熟悉的竹林,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伙伴。我一直以为,母亲老了可以和我生活在一起,但现在我发现自己错了。这事没那么简单。要让母亲彻底适应新环境,绝对需要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俏然 《老人天地》2008,(12):18-20
丁嘉丽质朴大方的表演风格为她赢得了"平民影后"的美誉。鲜为人知的是,丁嘉丽却有着《红灯记》中李铁梅一样的特殊家庭:她是被母亲收养的,而母亲也是被外婆、外公收养的,一家三代人完全没有血缘关系,是命运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然而,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却不缺乏世界上最深沉的爱。丁嘉丽动情地说:"我们这个家庭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家人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爱,他们的爱是那么博大厚重,我这一生都报答不了。"  相似文献   

13.
一很小很小的时候,也许是在我真正懂事前,我就有了一个"要上大学"的梦想。我记得母亲总是用一种非常自豪和喜悦的口吻说道:"我家小平,将来是要上大学的……"写下这几个字,我脑海里立即显现出这么一个场景:年轻美丽的母亲,一边在家里忙前忙后,一边喜气洋洋、十分自豪地说出这句话。好像那个还垫着尿布的我,已经接到了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14.
嫁给老公宇之前他告诉我,他妈是全天下最好的母亲。我不以为然,我的母亲也是一样啊。可后来,等我们的孩子出生,我和宇离婚,又冰释前嫌……我发觉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妈"一直在我心中。  相似文献   

15.
正每一处空白,每一根线条,都有生命。63年"剪龄""尽量多用剪,少用刻,刻出来的东西会显得呆板,剪出来的比较鲜活。"对每一个来学剪纸的人,宋丽文都会这样再三叮嘱。宋丽文已有63年"剪龄"。"剪纸是我的家传手艺,四代人都会。外婆传给母亲,母亲又传给我和姐姐。不过我母亲是医生,工作很忙,平时是外婆带我玩。外婆很厉害的,一到快过春节的时候,来求剪纸的人把门槛都快踏破了!方圆百里哪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她去剪纸,窗花、门神、床帘、肩垫……她什么都能剪,而且不打底稿,随手就来。我看着觉得很好玩,一把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脸面     
正母亲老了,而作为孩子的我,是她在这个世界最后的体面和后盾。怕给我丢脸同事打电话要过来,母亲瞧瞧外面的天色说:"房间里闷,我出去走走吧!"几次带她参加同事婚礼,一出门母亲就肚子痛,回来时,她正抱着手机在刷《楚乔传》。暑假里去看房,她临出门拿起零钱嘟囔:"要不我不去了吧?你去,我在家给你做饭。"母亲总是这样,很怕给我丢脸。我理解她,做了一辈子农民,皮肤黝黑,衣着简单,在这座陌生光鲜的城市,她会感觉到手足无  相似文献   

17.
<正>像参天大树,为我遮风挡雨——这就是父亲,这就是母亲,这就是家。不幸的人,父母已远走,满怀的爱无处投递;幸运的人,父母健在,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在"情感"版组推出"我的父亲母亲"名人专栏,邀请各领域名家、名人,以他们饱蘸激情的笔触,书写感人至深的父母情。如果你也有与父亲母亲难以忘怀的情感故事,欢迎来信来电,与大家分享至爱天伦。  相似文献   

18.
母亲没有文化,也很少说话。许是家庭生活的压力和人生的苦难,母亲日渐苍老,也越发寡言了。高考落榜的那年夏天,面对操劳一生的母亲,我陷入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责之中。母亲久久地凝视着我,用平缓的语气对我说道:“慢慢来,别急。”母亲朴实的话语和满怀抚慰、祈求的目光深  相似文献   

19.
她叫潘秀莲,我9岁那年,在我们家那张大床上,她取代了我母亲的位置。母亲临走的时候,那个叫做爸爸的男人说,"多多,以后跟着我们好不好?"他说的我们,是指他和潘秀莲,我沉默着,扭转了瘦小的身子回房间,用巨大的关门声给了他答案,但是,仅此而已。我不敢有别的举  相似文献   

20.
欧阳 《现代交际》2008,(9):26-27
每个母亲都会在圣诞节前为孩子准备小礼物,但在英国坎布里亚郡卡莱尔一所漆黑、幽暗的贫民屋里,只靠去救济站领牛奶和面包果腹的母亲莫拉格实在无能为力,她告诉儿子:"我的宝贝儿,今天圣诞老人给你带了首歌,让我唱给你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