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曼殊的名号"玄瑛"疑取自《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两者在水意象上有着微妙的联系。苏曼殊终生与水同在,在其诗作中,水意象内涵丰富,寄托了他胭脂和泪的柔情、空山流水的禅境和夜凉如水的孤独。  相似文献   

2.
旻之竹     
正斑竹点点愫泪撒,徒留孤影在相思?——题记南巡苍梧,泪洒湘江,丹青之上,只留一片永不褪色的湘妃竹。这便是千古柔肠女子缔造的一段绝世神话;这便是历史任岁月淌过痕迹;这便是曦轩朗朗下暂留翠竹的潇容淡影。  相似文献   

3.
清代嘉庆年间鄂东状元陈沆的多首诗歌中提及的燕支山即是今天位于胭脂路的武昌胭脂山。在武昌胭脂山上曾有过一个类似于诗社的小团体——藏诗坞,状元陈沆就是藏诗坞中的一员。胭脂山上藏诗坞里的君子们当时都是武昌的文化名流,他们为武昌胭脂山留下了一段文人雅集的文化历史。全面挖掘和重点保护"城市记忆",一座城市厚重文化底蕴才能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4.
手帕爱     
与他相识在很旧的解放路上,那家常有粤剧上演的旧式茶馆里。 那天她特地乘了公交车,到那里听广州来均粤剧名伶唱曲。痴心女子负心郎的剧情,她听了忍不住泪。朦胧着眼翻遍小包,找不到一张面巾纸。  相似文献   

5.
作为女子增艳手段之一的面部化妆,在秦汉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天下统一。社会秩序安定,物产丰富,为女性的爱美之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当时的眉妆式样主要分为长眉、广眉、八字眉、惊翠眉、愁眉、远山眉等。“粉”主要分两种,一日粉,一日胭脂。  相似文献   

6.
上面是谈把第一、第二方面归结于第四方面的种种情形,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对于第五方面的有关分析。第五方面的若干问题也具有他属性。譬如贾宝玉喜欢吃女孩子嘴唇上的胭脂,这是哪一种脾性?第二十一回,湘云为宝玉梳洗,他顺手拈了胭脂,意欲往口边送,结果被湘云打落,并骂道:“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晚才改过”。再如第二十四回,宝玉猴上身去涎皮赖脸要吃鸳鸯嘴上的胭脂。第二十三回,金钏儿逗等着见贾政的宝玉,问他吃不吃她才  相似文献   

7.
阵雨 《北京纪事》2016,(9):46-51
那天下午,我是从八大胡同的胭脂胡同开始游转的。说起八大胡同,其实就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京都胜迹》一书引用过这样一首打油诗曰:八大胡同自古名,陕西百顺石头城(陕西巷、百顺胡同、石头胡同)。韩家潭畔弦歌杂(韩家潭),王广斜街灯火明(王广福斜街)。万佛寺前车辐辏(万佛寺系一小横巷),二条营外路纵横(大外廊营、小外廊营)。貂裘豪客知多少,簇簇胭脂坡上行(胭脂胡同)。《京都胜迹》虽然这样引用,但八大胡同其实是个虚数。过去前门大栅栏附近的歌馆妓院多如牛毛,只不过八大胡同最知名而已。既是如此,北京人的说法就各不相同。但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这八条。  相似文献   

8.
《牡丹亭》传奇,是明代曲坛“临川派”领袖汤显祖所著“临川四梦”中首屈一指的作品。这部杰作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剧坛,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它还赢得后世许多青年女子为之一洒同情之泪。《柳亭诗话》里说:“娄江女子俞二娘,年十七,未适人,酷嗜牡丹亭传奇,批注其侧。幽思苦均,有痛于本词者,愤惋以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偶然在悠杨的笛声中听出了几句《牡丹亭》曲词,竟引起一阵伤心。为什么当时和后世的人们对《牡丹亭》如此推崇?那是因为汤显祖不假掩饰地道出了青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东方气息中国的本土化妆品极富东方风格的神韵,有着深厚东方气息,产品造型多偏重实用、安静、自然,带来一种含蓄、妩媚的东方魅力,体现典雅的东方文化。在我国,粉盒和胭脂盒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古人通常用粉盒、胭脂碟、  相似文献   

10.
老舍:笑与泪     
本文认为 ,素以幽默风格闻名的老舍小说 ,自始至终都是笑与泪的结晶。老舍的小说笑中含泪 ,有开怀大笑笑出的泪 ,也有笑到深处有所悟得的泪 ,还有悲怆激忿的泪。笑与泪的交融 ,构成了老舍小说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1.
出现流泪的现象后,很多老人往往习惯往下方擦,加上大多数老人感觉神经退化,手比较重,往往擦眼泪的时候力度过大。殊不知,这样擦眼泪不仅止不住眼泪,反而可能导致眼泪越擦越多,这是因为擦泪不当容易加重下泪小点外翻。泪小点外翻、内翻是老年人流泪的常见原因之一。泪小点偏离泪  相似文献   

12.
试论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子学校教育、女子留学教育、女子平民教育是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的3个主要方面,她强调把女子教育与以工农劳动妇女为主体的妇女解放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革命女子教育观,堪称我党早期教育思想的瑰宝。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的载体,人的身体始终处在生成中。晚清时期,女子身体被视为弱种,而女子则是弱国的始作俑者。晚清时期在保国强种的目标下,通过改造女子身体来改变国家未来的身体形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女子学堂是晚清女子身体改造的重要场所,将社会精英人士的言论和王朝的政治需要所构成的话语体系制定成学堂的规章制度来塑造学堂女子的身体,并主导着女子身体的生成取向。晚清教育对学堂女子的改变,使女子逐渐适应新的角色,促使女子身体展示出立体的、丰富的内涵,并把女子身体存在的价值由依附于家庭转向依附于国家,女子身体从此步入生产化、工具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静谧的黄昏。 一河胭脂水,梦一样温柔、恬静、清凉。  相似文献   

15.
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在世界女子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美国社会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级人才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因、政府对女子高等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界不断总结女子高等教育经验并改进女子高等教育进一步促进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美国文化的包容性使男女平等的观念更易深入人心为男女平等受高层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广大女子的积极争取与良好配合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经验对于当今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铁骨冰胎古艳姿,冷欺霜雪破胭脂; 莫言枯干閟生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这首七绝是著名作家王统照先生一九  相似文献   

17.
近代广东女子教育 ,以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教会女子学校为开端。广东地处中外贸易要道口 ,是基督教来华传教的前沿阵地 ,也是基督教传教士来华开办教育事业的前沿阵地。而教会女子教育 ,则开中国女子教育风气之先 ,促进了近代广东女子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基督教传教士作为广东女子教育的创始人则在其中扮演了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18.
翟麦玲 《南都学坛》2007,27(5):12-17
在汉代,礼教中的女子教育观与现实生活中女子接受教育的情况有所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女子受教育的内容不只是礼教宣传中的贞顺、女功之教育,而且还包括诗书文化、书算、音乐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从受教育的阶层看,也不只局限于士大夫以上家庭的女子,而是包括从奴婢到皇后之普遍阶层的女子;汉代女子普遍接受广泛教育,一是与礼教对汉代社会的影响还处于早期阶段有关,二是与汉代社会普遍欣赏、尊重有才女子的风气有关。汉代女子的受教育情况影响了汉代女子的社会地位与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明治初期启蒙女子教育是日本女子教育史上的光辉一页。明治新政府提出全体国民子弟男女平等就学 ,说明了女子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明治新政府从教育子女这一角度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 ,明治初期的女子教育为此后女子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戊戌时期维新派女子教育思想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关于女子教育的观点如下:女子接受教育是女子应该享有的人生权利,是强国智民的重要途径,女子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普通知识的贤妻良母型的新型女性。这一教育观具有浓厚的封建保守性,但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传统女学的终结和近代女子教育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