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世纪末英国国王驱逐了境内所有的犹太人,此后三个多世纪犹太人在英国几乎销声匿迹.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使信奉新教的英国人中出现亲犹倾向;出于宗教原因和经济原因,人们开始考虑重新接纳犹太人问题.17世纪,克伦威尔出于政治原因而把接纳犹太人问题提上了日程,加上犹太人自身的努力,从17世纪中叶起,犹太人被允许重新进入英国,并成为促进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英国亨利八世时期进行的宗教改革是欧洲宗教改革的一部分,它仅仅是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指出虽然宗教内容的改革并没有彻底改变天主教,但是在政治和文化层面上它却是开启了英国脱离教会控制、弱化王权、加强宪制、扩大人民权利的大门,这是英国走出中世纪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3.
为调解德国宗教改革时期(1517-1648)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纷争,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律层面上通过了多项决议,尤其是《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威斯特法利亚和约》,主要表现在宗教合法化、自由化甚至中立化等方面.帝国从中表现出了日渐清晰的政治理性原则,直至完全抛弃了宗教因素的影响,确保了近代早期德国宗教关系的和平稳定.帝国调解宗教之争,实质上是对世俗领地格局的调整.帝国政治在此过程中日益世俗化和宪政化.  相似文献   

4.
16~17世纪英国清教运动是一場巨大的社会变革。从政治角度看,清教运动成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外衣”;从经济角度看,清教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清教运动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清教思想表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意识,清教徒的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清教所追求的宗教与社会结构体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雏型。因此,清教运动与资产阶级民主有内在的联系性。不能仅把清教运动归结为政治和宗教变革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14至1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封建经济结构趋于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长。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急剧变革,西欧文化也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近代化转型。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层进行的宗教改革使德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它奠定了德国近代社会政治的、宗教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基础,使德国远离了中世纪的封建时代,朝着近代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和近代文化伦理的方向大踏步迈进,是德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爱德华·柯克是近代早期英国著名的法学家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党的活跃分子。在17世纪前半期议会反对王权的斗争中,他不仅发挥了领袖的作用,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先进的宪政思想。他把古代宪政学说作为斯图亚特王朝早期议会反对王权和争取独立政治权威的支柱;在早期斯图亚特的议会文件中频繁地援引英格兰的古代宪法,蔑视君主权刺,要求下院的实质性权利,使古代宪法学说贯穿在议会和国王之间不断出现的冲突中。另外,柯克还系统阐述了英格兰是一个政治权力由若干独立的机构分享的多元主义政体的观点,使他的重要贡献还在于促使了英国的司法体系作为既独立于国王又独立于议会的一个特别的政治权力中心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7.
16、17世纪,英国经济较快增长。经济发展带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结构变化,近代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市民社会的成长导致了政治上的变革,从而使近代早期英国的宪政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8.
一、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说明,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的最重要方面1789年,在西欧大陆的法国,当起义者们手执武器,攻打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巴士底狱时,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国大革命便宣告开始了。就整个欧洲来说,这是比之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和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要彻底得多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三次起义”。它最终抛弃了宗教外衣,毫不掩饰地在政治战线上作战;和广大的工人农民结成联盟,使消灭贵族的斗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它标志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  相似文献   

9.
16-17世纪英国清教运动是英国史册上的重要一页。它涉及到政治、宗教、经济以及社会习俗等许多领域,是当时英国社会变迁的有力杠杆和突出表现。16-17世纪正值英国资本主义勃兴的时代,清教运动与资本主义的内在联系不可分割。因而,深入研究16-17世纪英国清教运动,对于探索英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足迹,揭示资本主义在英国兴起的历史面目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杰出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她继承异母姐姐玛丽的王位,结束了“血腥玛丽”的时代,君监英格兰长达44年,她的登基,深得人心,被敬为荣耀之神、古典神话中的至圣贞女、“世界凤凰”。她对英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调整,使英国由当时欧洲一个二流小国走向中兴,为英国强盛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对伊丽莎白一世有关政治、宗教改革的问题进行论述,以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伊丽莎白时代的政治与宗教情况。一伊丽莎白登位伊始所面临的局面正如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中所…  相似文献   

11.
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导致了英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其中举足轻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论述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特点与影响,揭示其历史必然性,指出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是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完成和英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极为关键和必要的一步,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一、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说明,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的最重要方面 1789年,在西欧大陆的法国,当起义者们手执武器,攻打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巴士底狱时,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国大革命便宣告开始了。就整个欧洲来说,这是比之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和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要彻底得多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三次起义”。它最终抛弃了宗教外衣,毫不掩饰地在政治战线上作战;和广大的工人农民结成联盟,使消灭贵族的斗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它标志着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牢固确立;震撼着当时的整个欧洲,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然而,考察18世纪法国这次革命的爆发,我们看到,它有着深刻的经济和政治的根源;并且在这之前,已有一大批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在掀起一场理性的启蒙运动,宣传唯物主义,反对宗教神学和17世纪的  相似文献   

13.
都铎王室在16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进行的宗教改革对于当时的英国城市是冲击亦是契机。宗教改革破坏了传统的宗教机构,使得维持城市社会秩序的各种方式一时失去凭籍,增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性;购买位于城市的教会不动产的外部世俗人士向城市提出权利要求,对城市亦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然而,从较长时段来看,宗教改革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教会不动产市场上的获利巩固了城市惯有的权利和整体性,在王室有意分权的情形下,这种获利又使得大批英国城市获得自治权,成为自治市镇。上述政治经济权益重新分配为以后英国社会转型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洛克论宗教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的《论宗教宽容》,是现代西方处理宗教冲突的基本理论依据。但新近发现的文献表明,洛克早年是反对宗教宽容的。本文将洛克对宗教宽容的几次讨论放在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宗教冲突的政治背景之下,指出洛克前后期虽然主张不同,但都遵循同样的理论基础,即《第二篇政府短论》中提出的"神法—人法—兄弟法—私人法"的法律结构,只是针对英国现实问题,在这一框架当中适当调整。无论他主张宗教宽容还是不宽容,目的都是为了清除天主教在英国政治中的势力,围绕圣公会建立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他晚年与普洛斯特有过多次争论,但所涉及的并不是原则性的分歧。我们今天思考宗教冲突与宽容问题,应该看到洛克宗教宽容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西欧近代政治社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欧的宗教改革孕育出资本主义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政治社会化是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逐步进行的。皇权与中下层民众的宗教斗争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社会化的直接动力。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资产阶级又充分地利用宗教巩固其政治社会化成果。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的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是一场以王权为中心实现政教合一的社会运动,该改革以亨利八世的离婚案为导火索,通过一系列法律文件的颁布.逐步剥夺罗马教会在英国世俗社会的政治权力.确认君主专制的合法性,从而促使英国步入近代国家的门槛。文中旨在以分析法律文献解构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为研究英国宗教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英国宪政史研究的新理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民大学孟广林教授与英国约克大学M.阿莫诺教授就如何研究中世纪英国宪政史进行了学术对话,在不少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应当肯定斯塔布斯及其“牛津学派”的杰出学术贡献,但也须克服其“宪政主义”历史观的局限性;要重视依据“政治社会”这一新概念,来深化对政治群体与政治冲突的研究;“王在法下”的确是当时流行的政治观念,但国王是否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则是由王权与王国政治群体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所谓的“兰加斯特宪政主义”并不存在;在这一研究领域,新历史主义、中西历史比较等新方法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的欧洲,经过宗教改革和市民革命,英国、荷兰、德意志、瑞典、丹麦等西北欧的新教国家和地区以君主立宪为主的现代政体取代了君主专制政体,在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上逐步崛起,在定期报业方面普遍领先于西南欧的天主教国家和地区。17世纪初期和中期,报纸在德意志和荷兰率先发展,向欧洲其他地区辐射。德意志地区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周报和日报。  相似文献   

19.
宪政与宗教     
在宪政思想的产生过程中,基督教起了很大的作用。基督教对世俗政治权力产生了一种限制。同时,中世纪教会与政权之间的斗争也提供了一种分权制约的雏形。在另一方面,现代宪政论也包含了许多非基督教的成分。两者的差异主要是超验正义观与自然人性观的差异。在现代社会格局中,作为基本政治架构的宪政思想是与宗教相冲突的,这种冲突尤其体现在个人的生活之中,具体的表现便是公民身份与信仰者身份的分裂。由于基于自然权利的人性观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所以,这种冲突也是不可克服的。  相似文献   

20.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是英国宗教的重要转型时期,即英国从一个天主教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新教国家,最终完成了亨利八世发动的宗教改革。在宗教改革中,政府运用其职能,用立法和行政手段促使广大天主教徒转变信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则加以严厉打击,从而确保了宗教改革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