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施莱尔马赫认为宇宙是宗教的对象,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直观和情感.这就使宗教不再属于形而上学和道德学的领域,从而提出了不能用判断真理的标准判断宗教的合法性问题.同时这也开创了近代德国哲学-宗教哲学非理性主义的传统.用直观和情感界定宗教,实际上是从人的角度界定宗教,施莱尔马赫也就成了宗教人本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1801年,黑格尔在自己第一部公开印刷的作品《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中对施莱尔马赫的情感和直观概念提出了哲学批评。事实上,黑格尔在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之前,就已经在宗教历史维度发现了情感概念的有限性。这两种看法一并体现在1802年的《信仰与知识》中。在黑格尔看来,施莱尔马赫忽视了两个问题:首先,被动的宗教情感只能作为个体,而无法作为伦理共同体起作用;情感性宗教所达到的和解,只是或许会以小社团的方式实现的原子式和解,而不是“精神”意义上整体性和解。其次,《论宗教》既没有在技术上把直观和反思以有机的方式组织起来,也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反思总是停留在直观和情感之外,并对之构成限制。  相似文献   

3.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着用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他反对宗教,但不否定宗教的精华,实质是反对过时的旧的思想、理论。他提出的用爱的情感取代宗教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着用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他反对宗教,但不否定宗教的精华,实质是反对过时的旧的思想、理论.他提出的用爱的情感取代宗教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施莱尔马赫早期宗教思想以《论宗教》为代表,"对宇宙的直观"概念是在这一著作中提出的,施莱尔马赫认为这一概念是宗教的本质,与另一概念"情感"紧密相连,而且是理解全书以及早期宗教思想的关键。同时,"对宇宙的直观"也是一种研究神学的方法,开创了宗教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论宗教》中,施莱尔马赫以形而上学、道德与宗教的关系为基点,通过重新厘定三者的关系,批评康德的道德神学体系让上帝的存在成为"公设",道德成为宗教的基础,从而使得宗教失去独立性。施莱尔马赫以直观和情感界定宗教,从而为启蒙时代宗教走出困境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西方宗教哲学的发展中,康德扮演了十分重要的理论角色。在康德之前,以自然神论为代表的近代理性主义宗教曾经辉煌一时,而在康德之后,近代西方宗教哲学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康德的道德宗教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同时又代表着启蒙运动发展的更高层次,这体现在康德一方面深刻批判了旧有的建立在自然理性基础上的近代理性主义宗教,同时又把宗教信仰的根基牢固树立在道德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康德宗教哲学的这一系列做法把整个近代西方宗教哲学引领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十字路口,而正视和回应康德宗教哲学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成为了19、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相似文献   

8.
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王中田同志提出宗教是与人类与生俱来的,是不会消亡的,这种观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宗教不是与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宗教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随着宗教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的消失,宗教就必然走向消亡;不能把宗教精神与人类精神混为一谈,宗教的消亡不等于消灭;用行政的手段取缔宗教和断然否定宗教的消亡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形态决定宗教的形态,这是哲学上抽象的原则,缺乏具体说明。分存原则和共存原则乃为宗教不同形态的滋生提供了不同的土壤,从而显示出东西宗教形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费尔巴哈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作为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加速了马克思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进程。但是,犹如一直都不是纯粹的黑格尔派一样,马克思从来也不是纯粹的费尔巴哈主义。马克思不仅依据费尔巴哈的宗教理论展开了对黑格尔宗教观的批判,而且他还进一步指出费尔巴哈脱离现实,忽视政治,这正是他对宗教批判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宗教鸦片论"的"南北战争"及其学术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我国宗教哲学的兀然崛起和高歌猛进与我国宗教哲学界宽松、自由的学术争鸣密切相关,特别是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宗教鸦片论"的"南北战争"密切相关.作者在对这一争论的过程作出历史追溯的基础上,强调和论述了这一争论对我国宗教哲学研究的巨大解放作用和重要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2.
宗教哲学与宗教的哲学均是哲学与宗教结合产生的宗教理论,但宗教哲学是把宗教哲学化,是一种做哲学的方式;宗教的哲学则把哲学宗教化,是信仰宗教的一种方式。二者在研究立场、研究目的、研究范式及宗教与哲学的结合方式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宗教崇拜的产生,从认识根源来看,可归结于三个递相上升的层次:一、当先人们对自然知之甚少时,原始宗教是他们对外部世界感到困惑进而揣测的结果;二、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已不再满足于最简单的生存需要,他们追求社会角色的确认,心理与情感的满足,这时,制度化的宗教便取代了原始宗教;三、当宗教开始讨论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讨论世界的本原时,宗教崇拜就发展到了最高阶段———对真理的追求,或者叫宗教哲学  相似文献   

14.
费尔巴哈“爱的宗教说”历来否定者多,本文辨析其思想内容、实质及其两重性,指出“爱的宗教”是无神论的同义语,它主张以文化代宗教,是人们维系情感需要的产物,它其实并不是宗教,而是人本主义哲学世界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它的批判是有分寸的。在现实社会中,它作为迷信的解毒剂、强权的缓解剂,作为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和宗教消亡的中介,仍能发挥出积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康德的宗教哲学被误解为是其道德哲学的延伸,宗教哲学不具有独立性,宗教仅是一种特殊的道德形式。然而事实上,宗教哲学是康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形而上学及道德哲学一起构成了批判哲学,其独立价值不容否定。从三大批判到晚年专门的宗教哲学著作,康德缜密探讨了宗教定义、先验神学、上帝之道德证明、宗教与道德、人性论和伦理共同体等重要宗教哲学主题。其一以贯之的最高精神是自由。只有自由的宗教,才能给予人幸福的希望,在康德的宗教中,关于幸福的希望成为有德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宗教哲学是黑格尔晚期思想中比较费解的难点之一,也是理解黑格尔哲学后期思想逻辑架构,即它所依据的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构造。本文通过对黑格尔宗教哲学讲演手稿的解析,论述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展开所依赖的哲学思想逻辑架构,即它所依据的哲学形而上学的基本构造。  相似文献   

17.
历史进入十九世纪,西方人开始凌架于自然之上,他们再也不需要崇拜上帝来在达对自然的敬畏。费尔巴哈的哲学彻底推倒了人们赖以生在的精神偶像,但人的理性又很快异化出一种社会力量,即占有物质的疯狂欲望。费尔巴哈在否定了传统神学后提出具有现代色彩的新宗教─—“爱的宗教”。他肯定神性就存在于人性之中,人类完全有向善的可能。在他的努力下,宗教被进一步世俗化,扩大成一种人类普遍遵循的道德标准,由此,人文科学被引入宗教领域,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以倡导人道主义精神与费尔巴哈的哲学遥相呼应。对照罗曼·罗兰、托尔斯泰等人对宗教的看法,我们就不难理解,西方人为何把托氏的忏悔录看成是存在主义最伟大的文献。现代许多思想家预言,宗教作为一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将继续存在下去,今后文学中的宗教精神将不是减弱而是加深。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过“本质”一词,其含义有两类:一是把本质当作事物本身、本性、一般、实体、实质、类、共性及特质的同义词来使用;二是把本质当作形式和现象的对立面来使用,认为本质与形式或现象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早期宗教思想研究中曾14次使用“宗教的本质”这一短语,他们在晚期的几本著作中正面表述了他们的宗教本质说。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中国宗教学者高度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宗教本质说,力图诠释、阐发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整合马克思和恩格思的宗教本质说使我们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多种意义上使用“本质”这个概念,他们有关宗教本质的论说也遵循着本质主义的思维路径,因此他们对宗教本质的揭示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我们今天在建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时候仍恪守本质主义的路径,其结论也不能达到辩证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哲学产生之前的古希腊就已经孕育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古希腊哲学脱胎于它的宗教。哲学的产生需要人的思维意识的抽象和独立,它随着人对斯芬克斯之谜的回答而出现在人的头脑中。试图从古希腊的原始部落宗教到后来的奥林波斯教和狄奥尼索斯-俄耳甫斯教为脉络,来解析人的意识发展过程,认为人对其本身的自我意识开始从朦胧混沌中清晰,自然和人自身也都作为客体逐渐成为人的思维对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宗教完成了对人自身意识的启发,人的意识的觉醒作为哲学思考的基础成熟起来,为哲学思维的产生准备好了思维上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宗教作为信仰,因为宗教是人类迄今为止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宗教是精致的唯心主义哲学,有一套思想理论体系;宗教有构成信仰的全部内容。正确对待宗教信仰,必须分清两个区别,即宗教与迷信的区别,宗教与邪教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