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自由”就已经被人们说起,而真正赋予“自由”以科学含义的是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掌握自由观的含义并在社会实践中准确实施,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彭立群 《齐鲁学刊》2008,3(1):70-74
自由与规范的统一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达致的,我们需要从哲学角度反思二者统一的含义、基础、原则和限度等问题。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含义就是二者并非一定要区分出谁先谁后,它们都是服务于人的需要的、相互依存并有着张力的维度。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基础在于人存在状态的能在性和共在性。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是致力于生产与生态、本性与理性、主体我与客体我之间的平衡。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限度即避免形式化和僵化问题,把具体的历史条件、艺术创作和私人生活领域中的特殊性收入反思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月球大使馆"案件与宪法中的经济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自由与人身自由、精神自由并称近代宪法三大自由。在规范含义上,经济自由主要包括居住和迁徙自由、营业自由与财产权等内容。在经济自由从自由权时期发展到社会权时期之后,如何协调经济自由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保障经济自由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略论自由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自由究竟为何物?自由,并不是人们平常中所理解的“为所欲为“或是“无拘无束”,自由,是人们对必然的认识,亦就是对自由规律的认识。自由有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个人自由是相对于社会自由(即他人自由)而言的,自由具有历史性,空洞、抽象地谈论自由是无意义的。正确认识自由的真正含义,将有助于我们从对自由认识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5.
刘振丽 《云梦学刊》2010,31(6):19-23
自由问题一直受到普遍关注,伯林将自由分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种,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各有特定的含义,伯林的反对者对其的批评,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伯林自由概念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自由在哲学范畴和社会范畴的发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有不同的意义。自由是哲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 ,从古希腊奴隶社会开始 ,就存在着两种哲学观点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积极合理的思想 ,正确地解决了二者的关系 ,同时 ,马克思主义对自由在社会领域中意义的理解也是最深刻的。  相似文献   

7.
实践与自由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学家们热切关注的问题,对哲学家 来说,“实践” 与“自由” 始终是两个具有诱惑力的概念。因为哲学家自古以来关注着人生, 因而也就关注实践与自由。实践融涵着自由,追求自由的境界,是实现自由的有效途径,实 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可见,实践与自由具有内在的关联,怎 样理解实践也就怎样自由,怎样理解自由也就怎样理解实践,不同的自由观决定不同的实践 观。  相似文献   

8.
郑伟 《兰州学刊》2005,(6):47-49
卢梭认为,人的自由包括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三种形态.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就表现为由自然自由到社会自由再到道德自由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三种自由中,他更强调个人的道德自由,这使得他的政治哲学最终走向了道德理想主义和政治乌托邦.  相似文献   

9.
汤海艳  丛占修 《兰州学刊》2012,(10):13-16,30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作为对必然性认识的认识论的自由,作为自然自发性的本体自由,以及作为人的现实自由的实践自由。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但人的实践自由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核心,本体自由和认识论的自由是实践自由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自由以及寻求实践自由条件的理论对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职业自由关乎个体生存与人格的自由发展,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源泉,对民主和宪政秩序的存续具有特别的意义。由于职业自由与劳动权本质上的不同,希冀通过对"劳动权"的重新阐释,赋予其自由权的含义,并进而推导出职业自由的意蕴,就面临着理论上的先天不足。正是职业自由所具有的独特而重要的价值,使其作为个体的基本权利,无法为劳动权等现有的权利所通约,也使职业自由入宪有了价值上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4,(8):29-36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是以赛亚·伯林提出的一对重要概念。伯林强调消极自由对于现当代人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同时他也着力分析了积极自由变性的问题,提出在现当代社会条件下人们捍卫消极自由的重要性。但伯林并非是要人们放弃积极自由,他承认人类在追求自由的历史过程中积极自由所占的地位,并强调,人类拥抱积极自由时,如果没有为消极自由保留空间和地盘,那也就意味着丧失自由。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思想史上,自由主义的衍伸可以分成两个传统。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两种传统都未能在实践中避免走向极权、专制与霸权。因此,关于自由或自由主义,就成了一个值得重新省视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自由主义理论面临着各种难堪或悖论、矛盾或冲突,它自身就存在着理论的软肋。比如:关于自由和必然;自由与强制;自由与责任;个人主义;自由与平等;……。  相似文献   

13.
自由社会与非自由社会是一组社会学对词。许多民族都曾经历过非自由社会的历史形态,然而不同民族的非自由社会却有着相似的共性。本文试图通过“自由常数”和“自由变数”的定量分析,对其一般共性予以纯理论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4.
浅议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 《兰州学刊》2005,3(2):155-157
自由裁量是当代行政的重要特点,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主要分析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含义、存在的原因、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由社会与非自由社会是一组社会学对词.许多民族都曾经历过非自由社会的历史形态,然而不同民族的非自由社会却有着相似的共性.本文试图通过"自由常数"和"自由变数"的定量分析,对其一般共性予以纯理论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探讨自由问题,不仅扬弃了自由的抽象性,使其具有科学的内涵,也揭示了自由本质上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历史是"现实的个人"走向"自由个性"的过程,是"自由个性"的生成过程,还揭示了实现自由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弗洛姆《逃避自由》的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碧霞 《阴山学刊》2008,21(5):33-36
弗洛姆认为,自由具有双重含义,现代人正处于自由的困境之中。人的个体化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促使人追求自由、获得自由的同时,限制了人的自由,导致人的精神孤独。摆脱孤独的途径有二:逃避消极自由和实现积极自由。逃避消极自由的方式有极权主义、破坏性行为和机械地自动适应。实现积极自由的途径是爱与创造性工作。弗洛姆的思想对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的社会心理问题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由的性质     
尽管自由的关系和意义错综复杂,但个人自由构成所有其他自由的基础,也是理解它们的前提。在政治哲学里,个人自由始终就具有政治的意义。而在现代政治共同体之中,个人自由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任何其他目的的手段。因此,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制度的宗旨乃是为个人自由提供最大限度的可靠的空间。法治、民主以及共和的原则是支持和保障自由的方式。不过,随着社会的变迁,个人自由在其个人关系和活动空间的方面也会发生变化。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并不是两个问题的,而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在政治哲学里,该理论是人们认识个人自由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哲学中,对自由首先应当作存在论而不是认识论或价值论的理解和把握。属于自由的最内在本质诚然是以某种根本的必然性为前提的,但自由的获得是一个历史(时间)过程,而客观的物质条件(包括物质生产、制度以及来自空间等等方面的因素)只是人们能够追求自由生活的前提,而不是自由生活本身的开始。对于高扬自由与物质生活、个性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两者不可兼顾的论点,需要认真省思和批判,但现在,这种省思和批判所具有的政治哲学的含义还未得到应有的估价。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与权威的关系问题是西方政治文化哲学讨论的永恒主题。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思想家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自由和权威在文化哲学上的相互抵触性,酿生了二者在理念层面上的相互调和性。自由和权威的关系构成了一部自由主义的历史。文章论述了自由与权威的关系史,分析了密尔对自由主义的贡献,探寻了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和格林对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