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末明初藏区地方豪势变局与明王朝治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 ,自藏传佛教“后弘期”以来所形成的藏区封建割据实力派与各教派相结合的地方势力 ,不仅没有因元王朝依重萨迦而消沉 ,相反 ,随着元朝政权的日暮西山 ,对藏区控制减弱而日渐活跃。同时 ,正是由于萨迦的衰微与帕竹的不平衡发展 ,谁也没有统一全藏的实力。明王朝继承藏区主权后 ,面对如此众多互不相属的地方割据势力 ,其治藏政策无疑深受此影响。  相似文献   

2.
佛教从西藏较早传入四川藏区主要有三个史证:石渠“卓玛拉康”的修建、毗卢遮那在四川藏区的弘法、公元10世纪末在邓柯一带形成了一个康区佛法弘传中心。四川藏区的藏传佛教古老教派的影响较大,传承较盛;藏传佛教教派齐全,共融共存,包容性强;涌现了一批著名活佛和教派创始人;各教派与历代中央政府的联系紧密,一些寺庙和僧人有爱国传统,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3.
后固始汗时期,五世达赖喇嘛的政教权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以西藏首席教派领袖的身份统领着藏区各教派,而且在和硕特汗王的继位、格鲁派政权各级官员的任免和对西藏乃至整个藏区僧俗贵族封赐土地属民等大量世俗事务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俄勒冈”一地名来源于美国约翰·弗洛伊德的一份建议书。俄勒冈位于落基山脉以西,一直延伸至太平洋沿岸,包括北纬42度以北,54度40分以南的广大地区,面积约为50万平方英里。18世纪中叶以来,西、俄、英、美等国势力先后侵入这块地域广大、人烟稀少、盛产皮货的地区。19世纪初,西班牙和俄国势力退出后,英美势力却继续扩大,并互相争夺,  相似文献   

5.
西藏分裂割据时期,萨迦、帕竹、蔡巴、止贡、夏鲁和雅桑六个政教合一体逐步形成。它们的形成各具特色,但都是教派势力与世俗地方势力的结合体。是西藏政教合一制的雏形  相似文献   

6.
藏区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一定意义上 ,青藏高原广大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关系西部大开发的成败。跨入 2 1世纪 ,藏区的发展面临新的课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 ,现代化进程遇到了不同于内地和其他民族地区的障碍 ,主要来自于旧观念和历史久远的传统势力。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对策 ,坚决而有步骤地克服阻力 ,推动藏区现代化进程 ,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云南景教考     
景教,又称“经教”、“大秦景教”,属于基督教的“异端”教派——聂斯托里派,主张“二位二性”、不拜圣母。唐太宗时,其教传入中国,得到唐初诸帝的扶持,势力迅速遍及全国,“法流十道,国富元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至武宗灭佛,景教一并遭禁,势力退及西北边陲与中亚,终宋之世阒无所闻。至于蒙古帝国建立,其教复随蒙古铁骑卷土重来,势力再次遍布大江南北。元亡以后,中西史乘不复记载,“盖元亡而与之俱亡焉”。  相似文献   

8.
东察合台汗国,系本文对1347年蒙古察合台汗国覆没以后,由察合台汗后裔在西域诸地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的统称。其前后延续达三个多世纪。穆斯林史料将其称作“蒙兀儿斯坦汗国”,同时代的汉文史籍则作“别失八里”或“亦力把里”。东察合台汗国建立以后,历经秃黑鲁帖木儿汗,黑的儿火者、沙米查干、马哈麻、纳黑失只罕、失儿·马哈麻诸汗执政时期。到了公元15世纪歪思汗卒后,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势力渐衰。后迄16世纪中叶,随着东部满速儿汗和西部拉失德汗的先后过世,东察合  相似文献   

9.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统称代词系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的迹象和印记,这种迹象和印记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儿》、《正》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统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彼此、众人、大家、大伙儿”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彼此、众人、大家、大家伙儿、大家伙子、大伙儿”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世纪中叶的“彼此、大家、大家伙儿、大伙儿”阵容,期间的删汰整合昭然。就统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众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衰落直至20世纪的消亡;(2)“彼此”由18世纪的冷寂到19世纪的再度兴盛直至20世纪的势头不减;(3)“大家”由18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彼此”却又远逊于“众人”而惹人注目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众人”而一枝独秀直至20世纪的炙热依旧;(4)“大伙儿”由18世纪的产生到19世纪的冷寂直至20世纪的崛起;(5)“大家伙子”19世纪的昙花一现,来去匆匆;(6)“大家伙儿”由18世纪的酝酿到19世纪的面世直至20世纪的崛起。这便是北京话统称代词自1750年到1950年的发展演变史。  相似文献   

10.
2005年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袭身亡,引发了黎巴嫩政局动荡和叙黎“特殊关系”的危机。黎巴嫩的教派权力之争,阿以冲突引发的矛盾,外部势力的插手、干预是其动荡的根源。围绕黎巴嫩动荡局势而展开的国际关系博弈正在中东上演:举步维艰的叙利亚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绝地反击”;乘胜追击的美国拔钉子、促变革;渔翁得利的以色列除隐患、扩优势。展望黎巴嫩未来局势,叙黎关系、黎巴嫩教派分权制仍是两个不容忽视的主要症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