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孔子是否有自然观,他以什么语言和形式来表示他对世界的看法?历来就有争论。从《论语》、《左传》和《国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言行来考察,围绕着春秋时期哲学上斗争的中心问题——“天道观”,表现了他的无神论思想因素,当然,是不彻底的,但不能说孔子没有自然观。孔子的“天道观”是与其政治观相联系的。当统治阶级利用“天命论”,来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作辩护时,孔子代表着奴隶主贵族向封建地主转化的集团的利益,开始冲击“天命”、“鬼神”的束缚,而强调人为的作用。正如墨子所评论:“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墨子·公孟篇》)“皆以疑惑鬼神之有  相似文献   

2.
<正> 过去,在中国古代无神论思想的研究中,孔子的思想常被歪曲和忽视。讲中国无神论史,也多有不提孔子的。其实,探讨孔子的无神论思想,不仅对正确评价孔子的思想、对研究中国无神论思想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揭示伟大中华民族古代思想家对人类认识史的贡献,也具有重大意义。一、从孔子对天的看法看孔子的无神论思想孔子对于天的看法,情况比较复杂。概括起来讲,有如下几种情况: 其一是,孔子宣扬有意志的天,但只是借天的灵威来表达或解脱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绪。在孔子言论中有意志的天总是同他的不寻常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当遇到重大不幸事件时,他  相似文献   

3.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历史学家,是我国传统史学的奠基人。他修《春秋》、编《尚书》,在我国史学史上是两件了不起的大事,通过这两件事以及孔子编次的其它经书,发表的其它史论,对我国传统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孔子对我国传统史学无疑有相当大的贡献,这首先表现在搜集和保存上古历史文献方面。关于孔子与“六经”的关系,特别是孔子有没有整理、编订过“六经”的问题,历来众说纷坛。笔者以为还是周予同的观点比较妥当:“孔子既然设教讲学,学生又那么多,很难想象他没有教本。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4.
百家争鸣,畅所欲言,年来在孔子思想的讨论上贯彻了这一精神。国內报刊发表这方面的讨论文章也很不少。就大的方面来说是讨论关于孔子的世界观和孔子思想的阶级性。由于讨论的发展又引出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一)对于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评价问题。(二)孔子的天道观基本上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问题。(三)什么是当时基本历史  相似文献   

5.
一、孔子美学在对中国美学的价值取舍中 ,一些学者因老庄美学涉及到审美的模糊性和超越性问题 ,往往容易将老庄美学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来看待 1,从而无形中忽略了“儒道释”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 ,也是中国美学的基本结构 ,不可有所取舍和偏废。而孔子美学因涉及到“仁”、“温柔敦厚”以及“美善统一”等问题 ,至少在美的本质、中国美学的风格、人的现实性努力境界等方面 ,依然对当代美学建构多有启示。应该说 ,孔子的“我欲仁 ,斯仁至矣”2 ,“泛爱众而亲仁”,“其为人也孝悌 ,而好犯上者 ,鲜矣”3 ,基本能概括出孔子以“仁”为美的理想追…  相似文献   

6.
《论孔子政治思想的进步面》是作者对已发表的《孔子思想研究》一文的补充,并提出了若干对孔子政治思想的新看法。《孔子思想研究》刊載《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1960年第1期,是比较全面地討論孔子思想問題,其中也討論到孔子的“政治思想”,認为孔子“在政治上,保守面很大”,和这篇文章的看法有些不同,可供参考。关于孔子问题的讨论,国内还在继续进行中,我們认为发表这类的論文,会有助于争鸣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正> 对于孔子的研究和评价,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天,已经有整整四十年的历史了。在这四十年中,关于孔子的种种问题是那样持久地吸引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实属异乎寻常。可以说,它推动了我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哺育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史和思想史工作者的成长。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的孔子研究空前活跃,硕果累累,令人鼓舞。近几年,国际上又出现了一股“儒学研究热”,重新探讨和估价孔子、儒学的当代社会价值。国际上的“研究热”又影响和推动了国内孔子、儒学研究走向深入。每年都有大批的论文、专著发表,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及会议也在不断开展。尤其是今年,适值孔子诞辰2540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子的伦理思想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这对于正确评价孔子和开拓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是有意义的。但从已经发表的论文来看,多数着眼于“仁”的结构及“仁”与“礼”关系的探讨,极少涉及孔子“仁”的思想的立脚点。这里,笔者试从这方面作点努力,就孔子伦理思想的一个立脚点——“患不均”经济思想谈点粗浅的认识,向学术界的同志们和广大读者求教。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暨《孔子研究》杂志首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4月26日至4月30日在曲阜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多位学者围绕孔子、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研究中的有关问题,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了自由热烈的讨论。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的特点及其评价是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有的同志认为儒家有“六重”,  相似文献   

10.
《羊城晚报》《学术》专页最近就孔子思想中若干具体问题展开了讨论。该刊23期、24期、25期连续发表了谢振民的《怎样理解孔子‘张公室’的主张》、林琳的《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李荫农的《论孔子对劳动的态度》、马采的《孔子的美学思想》等文章。这一讨论是由杨荣国在《学术研究》第一期上发表的论文《论孔子思想》所引起的。谢振民不同意杨荣国关于“孔子张公室是为了挽回种族统治的颓势”的论点,认为“应从历史发展的要求来考察,当时各国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大都张公室而抑私家,且取得了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知识分子以其鲜明的入世性格而著称于世。这种性格积淀和形成的过程可谓源远而流长。孔子思想的入世因素,对这种性格的培育起了关键性作用。孔子是一位积极入世的思想家,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一生予以热切关注的,不是虚无飘渺的来生和神秘莫测的天国,也不是在冥冥之中主宰人间的鬼神和上帝,而是民生的疾苦、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前途。所谓“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所谓“敬鬼神而远之”等等,都反映了这位哲人理性的睿智。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的:“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孔子在鬼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因为孔子学说和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历代学人无不有自己对孔子的看法,即孔子观。这种孔子观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也是人们对传统思想态度的深刻体现。古往今来, 人们对孔子及其学说发表过许多意见,好象都在力求寻找一个真孔子,实际上,褒贬议论之间,都寄托着自己的愿望,反映着自己的历史认识。以前,我们在评价人们的孔子观时,往往习惯于用“反孔”、“尊孔”做定性分析,好象阵线一划,便万事大吉。对待刘知几亦不例外。有的学者把刘知几看成一位反传统的斗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遗产研究的两个理论问题和孔子思想的评价韩敬关于应不应该对孔子及其思想实事求是地一分为二,这是一个老问题了。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孔子及其思想被封建统治者一步步抬高,“一直到了吓人的高度”,“有了‘大成至圣文宣王’这一阔得可怕的头衔。”(鲁迅:《...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中有四处孔子对于管仲的评价.关于四处评价之间是否一致,学界多有争论,而最大分歧则在集中在孔子是否肯定管仲为“仁”.单纯从字句本身,以及整书的行文特点和孔子的言语习惯,都很难对此做出完全合理的判断.只有将孔子仁学的多维性特点一并纳入,形成三位一体的考察,方可对孔子的评价做出正确的解读.孔子并没有直接肯定管仲为“仁”,他是有意向弟子传达仁学多维性的理论特点.当然,四处评价之间也并无矛盾,他承认管仲的功业与才能,但至于“仁”,孔子进行的则是多维评价.直接认为孔子肯定或否定管仲为“仁”,都是简单化和呆板的.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影响源远流长、久盛不衰.对孔子的评价,历来是热门话题.这当中既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合理的方面.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多次分析和评论了孔子及孔子思想,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和态度对待孔子、孔子思想,为我们今天正确评价孔子和其他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一、把真孔子和假孔子加以区别,这是分析评价孔子及其思想的关键.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及其思想本身和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御用学者加以吹捧、改装并被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假孔子有联系,但更…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义利观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的义利观及其评价孙玉刚(一)义利观是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义”即指某种特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利”主要指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义与利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所抱有的观点、态度便形成了义利观。对这个问题进行较详细论述的,可以说始于孔子。他在...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作为“学术名刊” ,已经走过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孔子说 :“五十而知天命”。在“天命”之年的学术讨论会上 ,对《文史哲》办刊的经验和成绩 ,人们说了许多评价中肯的话。诸如 ,以学术为中心 ,坚持学者办刊 ;注意发表名家成果 ,也不忘记培养新人 ,发表“小人物”的优秀成果 ;对时代重要学术理论问题发起讨论、争鸣等等。所有这些 ,似乎都是述说《文史哲》所知“天命”的一些方面。那么 ,如果问 ,对于一份“学术名刊” ,其知“天命” ,到底应知什么呢 ?或者说 ,“学术名刊”的“天职”当何为 ?记得梁启超在上个世纪初曾说过 ,中国当…  相似文献   

18.
《哲学研究》今年第4期发表了方克立的《关于孔子“仁”的研究中的一个方法論问题》一文,評冯友兰的“普遍性形式”說。文章說:“馮友兰先生在分析孔子‘仁’的思想时,实际上貫彻了一种超历史超阶級的抽象方法”,例如任分析孔子所說的“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命題时,馮先生認为,“应当区分它們的‘字面意义’和‘具体內容’?幼置嬉庖蹇?这些命題是超历史超阶級的,孔子所說的‘人’和‘欲’都是沒有阶級性的;从具体內容看,这些命題是有阶級性的,孔子所要爱的还是剝削阶級的人。”  相似文献   

19.
<正> 孔子的言、行观,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含着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也包含着他的伦理道德思想;既体现着孔子的世界观、认识论,也体现着他借以观察、处理社会和人事,指导自己实践活动的方法论。所以探讨一下孔子的言、行观,对进一步研究孔子的思想,正确地评价孔子的学说及其本人,是很有意义的。仅就《论语》而论,“言”、字共出现128次,“行”字共出现75次,与此二字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语、辞、事”等字,也出现了不少次。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一关于“言”的概念,在《论语》中,主要有以下三种意思:一、指语言本身;二、指  相似文献   

20.
对“兴、观、群、怨”的重新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兴、观、群、怨”的诗歌理论 ,这一理论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人对于“兴、观、群、怨”的一些理解 ,大多是依据汉人、宋人的说法。他们的说法 ,有没有违背孔子本意的地方呢 ?对照孔子在《论语》中发表的全部言论 ,联系孔子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进行考察 ,结果发现 ,许多流行的说法 ,离孔子“兴、观、群、怨”的本意已相距甚远。实际上 ,孔子提出“兴、观、群、怨”的观点 ,都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的政治背景和文化特征。本文通过文献整理 ,对“兴、观、群、怨”的内涵逐一做了分析 ,从而得出了一些与今人有些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