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明 《北京社会科学》2023,(10):21-33+128
以2012-2022年北京市科技政策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科技政策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科技政策能够显著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其中培育型政策的影响最大,而基础型政策的影响尚未有效发挥。进一步研究发现,强化研究经费投入强度对科技政策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科技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促进基础研究人员集聚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对此,北京市应立足“10+3”高精尖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需求,制定完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精准前瞻的科技政策;优化基础研究政策体系,提高基础研究人员集聚水平;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和使用效率;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同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相似文献   

2.
孟晓旭 《日本学刊》2023,(1):33-64+149-150
大国竞争背景下,日本违背经济规律,侧重安全和政治逻辑,加速构建经济安全战略,其目标是在“战略自主”下摸索新的经济安全道路,追求实现日本经济的自律性、不可或缺性和主导性。对内,日本积极完善战略体系,加强战略管理,提升安全能力和强化战略支撑。对外,日本以“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为指导,在关键领域实施对华“脱钩断链”和“友岸外包”政策;以日美合作为中心,追求对接美欧经济体制和市场规则,深度融入欧美经济圈,并战略性扩展与志同道合的国家进行经济安全合作,重塑自由主义国际经济安全秩序。日本经济安全战略存在明显缺陷,内含的强烈地缘政治竞争和安全战略博弈意图也会导致大国竞争在区域层面更为激烈,给地区发展、安全以及中日关系造成更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谢永刚  孙磊 《求是学刊》2023,(3):96-106
“黑土地经济”是得天独厚的农业经济发展的特有现象,即我国东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5%,而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粮食调出量占全国的33%以上;黑土地为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为端牢“中国饭碗”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黑土地经济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重新构建黑土地保护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它是正确评价正在进行中的黑土地保护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的“有机试纸”,也是为黑土地科学“把脉”,助力黑土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目前已具备开展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的政策和环境条件;通过因地制宜且合理的指标选择、体系构建及动态评价法方法的运用,在实践上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对进一步完善黑土地保护动态评价工作,提出了提高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能力,需要激励农民积极参与黑土地保护过程的评价和监督活动等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要求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财政金融体系,强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完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体系,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持续优化政府服务,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现代化,坚持以国家发展规划作为宏观经济治理的战略导向,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提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精准性和前瞻性,坚持构建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治理工作的总基调和方法论,坚持构建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各方面目标优化、分工合理、紧密配合、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国式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对宏观经济领域经济规律的新探索,它在形成过程中,虽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但却超越了西方经济学宏观调控理论。  相似文献   

5.
韩国政府确立了“科技立国”的战略,在科技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推进以核心技术开发为主导的科技政策;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大幅度加大研究开发投资;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进行科技开发活动等。韩国的经验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进以研究项目为中心的新制度  相似文献   

6.
对贿赂犯罪刑法治理体系的科学评估,是评鉴立法与学理正当性的重要机制。中国贿赂犯罪刑法治理体系以“分体式”“行为群”、法益实质损害为中心加以构建,在法理结构与犯罪治理功能上存在着“三重危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贿赂犯罪刑法体系更新应当实现:在立场选择上坚定积极治理主义导向,转变刑法功能定位,前置刑法介入基点,弱化刑罚强度,增加刑法干预能力;在优化方案上建构“分体+分层式”的治理体系,全面革新“分体式”罪名体系,细化法益保护层次,建构“微罪—轻罪—重罪”的罪名序列,基于刑法评价确当性与精细化的要求,增设利益冲突型、不法馈赠型贿赂罪,以揭示法益损害为中心准确设定构成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7.
王竞超 《日本学刊》2023,(4):130-152
在中美博弈趋于常态化、乌克兰危机延宕不休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加速推进本国“印太战略”的同时,力图融合美国的欧亚两大同盟体系,推动欧洲与“印太”两大地缘板块的联动,以在“印太”地区构建全方位遏华机制。在此背景下,日法作为美国这两大同盟体系的代表性盟国,双边关系不断强化,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日法将海洋安全合作作为协同推进“印太战略”的重要路径与依托,两国在海洋安全机制构建与对接、印太合作项目的制定与实施、印太海上共同训练与军演等方面的合作均取得了明显进展。日法深化合作折射了两国多重战略考量:彼此拥有的印太地缘优势是促使日法合作的现实基础;在印太各次区域安全机制方面互相“准入”、通过海洋安全合作为彼此“印太战略”提供支撑是日法合作的战略动因;应对中国海上力量崛起、维护符合西方国家利益的“自由主义”印太地区秩序则为两国合作的长远目标。尽管面临一些制约因素,日法海洋安全合作仍将对亚太乃至印太安全局势产生不可忽视的外溢影响,中国需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发挥区域重大战略的引领作用,区域产业协同则是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理清中国式现代化、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切入点,沿着“目标导向—支撑保障—演化机制”的脉络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围绕着以深化产业分工催化区域产业差异化发展,以内外联动优化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区域创新联动增强区域产业协同的创新效能,以“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强化协同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跨地区产业协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致力于为使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海域态势感知(MDA)是大国海洋博弈新焦点,历经政策准备期和成熟期,日本构建起了具备较强感知能力、服务于政府各部门的MDA体系。其MDA体系领导体制顺畅,操作重视协同配合,能有效整合与共享天空岸海多来源信息。下一步,日本将继续升级MDA体系,力求实现对船舶实时跟踪,在“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等机制下向外国提供预警性情报,与美军“融为一体”以联手应对“威胁”。日本长期将MDA视为海洋施政重点,主要动因在于对“中国威胁”的错误判断和“助美遏华”的野心。日本MDA体系以掌握中国船舶动向为主要目标,既是日本建设“区域拒止”能力的一环,也是美日同盟增强对中国“遏制与应对能力”的情报基础。鉴于日本将大量装备进攻性武器,日本构建、强化MDA体系将打破西太海上战略平衡。此外,日本积极开展MDA外援,将加剧我国与南海沿岸国的涉海矛盾,增强相关国家对日安全依赖,助推地区秩序“阵营化”。中国应高度警惕日本MDA体系的负面影响,加紧构建自身MDA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威 《社会工作》2016,(3):33-46
本文以中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为例,分析对比三个国家国家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社会政策、第三部门和社会工作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国家模式直接影响着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德国是保守型福利国家,较强的国家性、理论性和立法性造就了高度发达的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和高度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第三部门以公益原则为主;美国是自由经济型国家,较弱的国家性、较强的社会性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造就了局限于最低程度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以私立慈善组织和教会为主体的高度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第三部门以自愿原则为主;中国转型期的国家模式较为特殊,是一种同时具有福利国家和自由经济型国家特征的中央集中管理型国家,较强的国家性和较弱的社会性决定了第三部门和社会工作“以国家为本”、“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向。分析也表明,中国社会工作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在宏观层面建立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高校公共安全工作已延伸至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和提高师生公共安全品质的双重目标,后者具有更为重要的教育意义。高校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应具有一定的逻辑起点,即系统有序的教研管一体化、前置性的安全感关怀以及强制性的法制举措。在重构时,首先要优化队伍,从倡导“一元体制”转变为倡导教师、专家、管理者与学生个体均参与的“多元体制”;其次要更新观念,从注重“处置机制”转变为注重“预防机制”,完善所需的预警队伍、物质条件、技术支持和法律支撑;最后要创新思路,从强调“管理导向”转变为强调“教育导向”,依靠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教育途径落实所选定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学生体验项目流程、了解具体工作任务的重要环节,是联系理论知识和产业所需的桥梁。该文系统分析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实践教学的特点,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秉承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遵循由岗位需求确定能力目标、反向设计的原则,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建设体系、评价体系4个维度阐述构建“一体四翼”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文可为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翟崑 《太平洋学报》2020,(1):97-102
2019年4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青岛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习主席指出,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这一理念对内可以视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发展,对外则可视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的重大发展。由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提出时间尚短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术界和政策界对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认知和行动的探讨与筹划刚刚开始,尚未形成体系。因此本文尝试说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个知行合一的体系,是政策概念体系和战略实践体系的并举合一,这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体性,在行动上应相互促进,在目标上追求高标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要防止知行“两张皮”。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21世纪中学、小学、幼儿教育现代化模式,是落实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战略构想的具体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理论延伸;是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导向。明确与探讨教...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爱武 《探求》2011,(1):67-70
重视和加强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而迫切,当前我国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问题:教育目标存在片面和模糊性、教育内容体系呈现出零散性、教育形式和方法表现出单一化。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构建公务员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全体公务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将开发其积极潜能与矫正心理异常为教育目标,实现标本兼治;创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包括积极和消极心理教育内容,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公务员的心理需求,选择相应的内容形成系统的、模块式的教学体系;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尹文耀 《浙江学刊》2000,(5):149-155
本文从多种角度分析了21世纪浙江省的人口战略目标,提出了应实行“一箭多雕”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体系,分析了分婚配模式的“一代独生子女”的生育政策;婚配模式与妇女文化程度“双结合”的一代独生子女政策;普遍强化优生与分婚配模式、分受教育程度“三结合”的生育政策;有选择的大进大出的人口迁移政策与普遍强化优生、分婚配模式、分受教育程度“四结合”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体系。最后,作者认为,小口径的一代独生子女政策,是实施其他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基础,是实现浙江多种战略目标的必要条件,应作为浙江的首选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反腐败制度、文化构建与现代学习(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中国就极为关注反腐败的制度设计和文化构建。在反腐败的制度设计上建立了比较严密的反腐败罪名体系,动态的预防、监督和惩戒体系,以及独具特色的监察体系和增薪养廉的配套体系。在文化构建上,宣扬“民本主义”思想,使之成为从权力源头遏制腐败的非制度性力量;推动“清廉”从政治道德向日常道德转变,使之成为传统中国反腐败的核心;重视行政的道德化,使之与传统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一致;重视清官文化和职业氛围的培育,将传统政治的理想和追求加以社会化。传统中国的反腐败经验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具有重大的学习价值和借鉴意义,全球视野中的反腐败斗争不应忽视传统中国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李智 《创新》2015,(6):81-8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它的发展与升级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关键。东盟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加深必然会要求各国货币联系的进一步提升。云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沿边金改区)的成立成为该战略货币领域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奥地利学派理论视角,提出在沿边金改区下构建中国—东盟泛人民币区的理论观点,探讨泛人民币区形成的可能性,分析泛人民币区演进为稳定货币体系的条件,最后提出在沿边金改区框架下、中国—东盟区域内构建以人民币为主要锚货币的泛人民币区,通过货币和财政适宜的自律政策推进泛人民币区演进为稳定的区域货币体系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19.
聂正楠  郑华 《南亚研究》2020,(1):1-20,148
自20世纪90年代战略文化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以来,从战略文化视角解释印度外交战略的研究不胜枚举.学术界对印度战略文化的研究普遍受到文化“稳定性”、“持久性”等基本特征的限制,主要从静止的视角围绕其起源、属性与形态等方面展开论述.本文试图从动态视角理解印度战略文化,构建战略文化生成与变迁理论框架.通过对战略文化的类型划分发现,印度在冷战时期形成了防御为主、进攻为辅的协调型战略文化,冷战后形成了强进攻性偏好的冲突型战略文化.作为印度战略文化变迁的首要条件,环境认知推动了印度国内政治程序的修正,从而影响了战略文化变迁.具体而言,国际体系环境的变化重塑了印度决策精英对国家安全的判断,并内化成新的观念体系.全新观念体系驱使决策精英行为偏好改变,且通过国内政治程序的修正上升为特定取向的国家战略偏好,最终生成全新的战略文化.  相似文献   

20.
滕明雨 《学术交流》2006,(11):143-14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战略,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保障,也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鉴于目前我国创新主体尚未确立、科技领域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创新的环境氛围有待形成的实际,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应确立企业作为产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加速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界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攻关力度,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充分发挥政府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职能,为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构建制度平台。同时,要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市场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