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技术出口统计指标的比较与重新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志前  刘彦 《统计研究》1999,16(9):48-51
我国技术出口统计有两大体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布的技术出口统计和国家科委公布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统计。两种技术出口统计差距很大。例如:1995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布的技术出口额为25.3亿美元,国家科委公布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00.9亿美元。由此...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历史性转变。1996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已占外贸出口的85.5%。然而,在制成品的出口构成中,附加值低、加工深度浅、技术含量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大多数。因而面临着下列问题: ──以劳动密集型轻纺出口产品为出口支柱,增长后劲不大。 ──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偏小,竞争力不强。 ──密集型原料和原料粗加工产品比重偏高,创汇率低。 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国家应对外贸出口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及相应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3.
关冀 《四川省情》2006,(4):38-38
近年来,四川鞋出口持续稳步增长。据海关统计,四川鞋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489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1亿美元,5年间增长了20.5倍,较2004年(下同)增长47.0%,远高于同期全国鞋产品26.1%的出口平均增幅。川鞋已逐步成为四川省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川鞋出口增势强,欧盟成为最大市场一般贸易占据主导地位。2005年,四川一般贸易出口鞋9858万美元,大幅增长42.1%,加工贸易仅出口649万美元,增长2.1倍。一般贸易出口所占比重为93.8%,远远高于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两类主要产品出口平均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上涨。四川鞋出口以橡胶或塑料制外底及鞋面的其他鞋靴…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经济增长作用实证研究及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雷京  赖明勇 《统计研究》2000,17(5):15-22
工业制成品出口作为中国出口的主体 ,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与初级产品出口相比 ,工业制成品出口无论在贸易获利上 ,还是在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实践研究表明 ,大力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是发展中国家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迅速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从 1978年的 45 2 9亿美元发展至 1997年的 15 87 7亿美元 ,提高近 3 3倍 ,占总出口额的比例也由 46 5 %上升至86 8%。这种数量上的巨大增长是否能说明它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呢 ?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不仅需要深入的定性分析 ,更需要直…  相似文献   

5.
莫世康 《统计研究》1986,3(3):35-38
产品的出口能力是评价特区、沿海开放地区及区内所设企业外向性能力的重要依据。产品的出口比例是评价产品出口能力的主要指标。所谓产品出口比例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出口产品占总产品的比重。它既可作为宏观评价指标,也可作为微观评价指标。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统计工作的历史不长,许多问题的解决办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实际工作中,关于产品出口比例的计算方法还存在分歧意见。本文就产品出口比例的计算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根据海关总署商品进出口统计数据,1999年1-9月,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43779亿美元,其中出口17037亿美元,进口26742亿美元,高技术产品外贸逆差9706亿美元。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中,江苏省为2242亿美元,占全国的132%,列广东(8142亿?..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产品贸易是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世界银行数据及世界贸易整合解决方案数据,从网络视角分析了全球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演化特征,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探究了研发投入和贸易自由化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整体具有"中间密,四周疏"的特点,并且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网络密度呈倒"U"型演变趋势;中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稳居全球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中心,而2012—2015年中国对其他经济体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影响力有微弱下降之势;各经济体之间的高级依赖关系会显著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具有高水平研发投入的经济体之间不易发生高技术产品贸易,但是研发投入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出口倾向越高;贸易自由化显著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时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正在增强。基于此,提出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魏浩 《统计研究》2014,31(12):54-60
本文构建一个分析进口商品技术结构的新框架,对中国进口商品技术结构、各类进口商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把中国与8个发达国家、8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商品技术结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期间,中国进口商品的技术结构高度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近年来,中国进口技术结构高度增长相对较快,目前,中等技术工业制成品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不同类型国家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不同,发达国家向中国主要出口中高技术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向中国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和金属类制成品;发达国家垄断了中国中高技术工业制成品进口,高技术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增加速度较快,日本高技术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水平较低、进口规模较大,美国、德国、法国的比较优势水平较高、进口规模较小。增加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高技术工业制成品是中国今后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对本国出口贸易的作用。文章利用2000~2006年中国24个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GMM方法分析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的影响,发现保护力度的加强对出口总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存在显著正向作用,而且发现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高技术产品出口负相关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李名先  李万青 《广西统计》2001,(4):35-36,27
2001年第一季度,由于日本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贸易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国际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有所回落,我国有色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全国铅锌锡锑等常用有色金属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铅产品出口额下降13.2%,锌产品出口额下降22.4%,锡产品出口额下降9.7%。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1980年至2002年22年间,商品出口额平均递增14%,进口额递增13%:其中1990年至2001年12年间,出口额年均递增14.8%,进口额递增15.3%。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同期世界贸易发展速度。2001年,我国进、出口额在世界的排名已跃升到第六位,2002年可能上升到第五位。这一发展变化使得国民经济对外贸依存度逐步增强,2001年进出口额占我国GDP的比重上升到44%,2002年达到50.4%。  相似文献   

12.
数字快报     
《四川省情》2015,(1):8-9
全国:2014年高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提高到10.6%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技术产业比上年增长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速度快4个百分点,占的比重提高到10.6%,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呈显著增长趋势并在出口贸易总额中占据绝对优势,其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运用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工业制成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进行实证分析,详细考察了近10年来出口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特点,并提出贸易结构优化的合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中国的出口贸易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一直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不仅为我国创造了大量外汇,更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增长更加迅猛。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6207.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14219.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由2002年的3255.7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7619.5亿美元,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30.2%。1986-2005年,这20年间,我国出口贸易额增长了24.6倍,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由1986年的10%上升到2005年的29.6%。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修正Antràs et al(2012)模型为切入点,首次构建了生产性服务资源环节错配的测度方法,进而以WIOD数据库中发展中国家为样本首次细致分析了生产性服务资源环节错配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首先生产性服务资源环节错配系数对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力呈现倒U型,生产性服务资源环节错配不利于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这一结论在分位数回归、控制内生性、分时间段和分产业等条件下依然稳健;其次中国生产性服务资源环节错配系数在所有样本国中最高,中国生产性服务资源过于偏向上游原料环节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出现,这使得中国生产性服务资源处于“偏离最优值较远的低效扭曲使用”状态;最后高等教育、企业经营环境和经济效率均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效应,而“资源诅咒”使得丰裕的资源禀赋对高技术产品出口表现出一定的负效应,空间型贸易地理优势和契约型贸易地理优势均有助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金融危机则对高技术产品出口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负向冲击。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1999-2013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自主研发、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进口和FDI技术溢出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的提高有正向效应,且进口技术溢出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的正向效应大于FDI技术溢出产生的正向效应,但我国高技术企业的R&D资本存量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复杂度没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统计》2007,(3):42-42
据海关统计,2006年青海省进出口总值达65175万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比2005年(下同)增长57.7%,高于全国平均增幅34.5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出口53422万美元,增长65.3%;进口11752万美元,增长30.4%;实现贸易顺差41670万美元。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42976万美元,增长144.7%;加工贸易出口8641万美元,下降41.9%。在进口额中,机电产品进口5596万美元,增长279.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712万美元,增长256.0%。  相似文献   

18.
秦健 《浙江统计》1997,(6):16-17
一、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发展浙江机电产品出口额从1985年的4773万美元发展到1995年的17.08亿美元,十年中增长了36倍,在全国居第六位,在全省外贸出口中的比例上升到2023%,成为我省外贸出口的支柱商品。1996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额达18.9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10.7%。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1995年机电产品出口中一般贸易占134亿美元。在全国机电产品出口4386亿美元的总量中,我省的份额不足4%,但在机电产品一般贸易的出口额中,我省占10%。从机电产品出口居各大类商品中的位次来看,机电产品原来位居丝绸、服装、粮油…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量已经有所突破。与此同时产品出口是否也变得更加稳定?出口贸易的稳定性决定贸易联系的长期发展,稳定的贸易联系有利于中国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利用高度细分且重复观测的出口纵向生存数据,利用Cox随机效应混合模型进行两种时期的对比研究,并在模型中考虑交互作用。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总体上,向沿线各国出口贸易更加稳定,各地区差距明显缩小,高技术产品出口稳定性显著提升,技术型产品与非技术型产品拉开了差距,出口产品结构有所优化。同时,倡议的提出对于GDP或人均GDP较低国家的出口稳定性推动最明显,尤其体现在技术型产品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出口贸易几乎不受汇率波动影响,倡议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远距离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且较大的初始贸易额所带来的优势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双边贸易联系的紧密性体现得更明显,而且双边贸易联系越紧密越有利于技术型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20.
韩国高 《统计研究》2016,33(4):56-63
基于2000年1季度~2014年3季度的样本数据,本文利用非线性的平滑转换模型考察了产能约束作用下国内需求波动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非线性效应,即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冲击是不对称的。当我国经济增长趋缓,工业产能利用水平低于门限值时,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负向影响,二者之间表现为替代关系;而当经济形势向好,工业产能利用水平高于门限值时,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具有正向影响,二者之间表现为互补关系;当工业产能利用水平处于门限值附近时,国内需求波动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将在两个机制之间平滑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