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从曹禺、赛珍珠所具有的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视角出发,探析他们作品中具有的基督教思想资源。指出,出生和成长都没有离开中国的曹禺,本身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他早期戏剧创作却具有鲜明的基督教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关于曹禺与易卜生剧作之间的显著联系,是曹禺自己一再提及并为戏剧研究者们所关注的,因为这种联系是曹禺的戏剧融汇进世界戏剧潮流中去的一条重要渠道。美国戏剧理论家约翰·霍华德·劳逊曾指出:“易卜生对今日的戏剧的巨大影响,主要在于他的思想体系和技巧(体现思想的工具)这两方面。”综观目前对曹禺与易卜生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多把目光投向曹禺剧作与易卜生剧作技巧的具体联系,而多少忽略了易卜生的富于个性特色的“思想体系”对曹禺更为深刻内在的影响;这种忽略,一方面导致  相似文献   

3.
曹禺以他闻名遐迩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人们对他的戏剧理论却缺乏应有的注意。曹禺的戏剧理论是他自己创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研究他的戏剧理论,有助于对他的剧作的深入理解,对于繁荣戏剧创作也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曹禺的戏剧理论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曹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接受西方戏剧,特别是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从而走上话剧创作道路,从其代表作《雷雨》《北京人》的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戏剧语言几方面,可以看出曹禺话剧创作的民族化过程。曹禺为中国的话剧艺术走向成熟做出了巨大努力,对戏剧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老舍以中国传统文人强烈的社会历史使命感与爱国主义思想为中坚,兼容佛家的慈悲和基督教的博爱与救世精神,始终关注国民灵魂的拯救。尽管幼年老舍因为刘寿绵的施恩与佛教文化结缘较早,但他在宗教信仰上最终还是选择了基督教。曹禺虽然在形式和组织上并未皈依过任何一种宗教,但是曹禺戏剧作品浓厚的宗教氛围和宗教情愫鲜活地向人们昭示着曹禺与宗教的不解情缘。从家庭环境和氛围来说,曹禺具备同时接纳基督教和佛教的条件和可能,但是曹禺最终弃佛从耶,和老舍耶佛并尊的宗教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自觉地向契诃夫学习,使自己的创作向更加完美方向发展的,首先是曹禺。曹禺不仅欣赏契诃夫的戏剧,而且深得契诃夫剧作的精髓,向更生活化的契诃夫戏剧学习,改变了自己戏剧创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曹禺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但在戏剧理论上也有独到的见解。曹禺的悲剧观念,虽然受到了古希腊命运悲剧的深刻影响,但又有新的超越。曹禺把命运理解为"机遇"或"环境",具有浓重的唯物主义色彩。因而,他的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创作上,曹禺主张写"真知道"的东西。他认为情和理都是从生活中来,要真知道才能使作品做到情理交融,这是关系到作品成败的重大问题。在编剧理论上,他要求编剧要考虑到演员的表演,应尽量多找动作,以便增强观赏性。在演剧理论上,他特别强调演出的真实性。他还指出演员感情的表现,要注意控制,要懂节制。曹禺的这些极富个性特征的戏剧思想,为中国现代戏剧理论宝库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8.
戏剧意象就是指戏剧中的审美意象 ,它是作者思想情感、审美理想和理性思考借以显现的感性表象 ,具有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相统一的特质。戏剧意象的创造是使戏剧获得隽永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的关键。奥尼尔和曹禺的戏剧意象设计是诗意和哲理相融合的上品 ,研究和欣赏他们所设计的意象 ,既可以为戏剧创作提供借鉴 ,又可以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9.
自从曹禺“出山”之后 ,中国话剧才开始成为真正的戏剧艺术 ,才开始具备自己鲜明的悲剧蕴涵、民族特色和突出的国际意义。作为中国话剧的核心人物 ,曹禺是民族话剧的辉煌和骄傲 ,更是将中国现代悲剧写得最为精彩绝伦、表现得较为深刻广博的大师级人物。从悲剧艺术方面来研究曹禺 ,也许更能够切合其创作的实际 ,捕捉其不朽的灵光  相似文献   

10.
在曹禺戏剧中,我们不难发现“疯子”意象的频繁出现,考察中国乃至世界学、化经典,我们意识到“疯子”意象有着深厚的化内涵,并且具有形象的相似性和内在精神机制的稳定性,从而成为人类集体无意识中共同寻求的先知先觉人间评判的原型意象。“疯子”群像在曹禺戏剧中完整的原型流变过程,体现了作家复杂的内在心理结构及其认识世界、认识自身不懈的上下求索,形成了他戏剧的一个闪光侧面。  相似文献   

11.
曹禺凭借心灵和激情进入创作过程,把艺术的独创同时代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追求诗与戏剧的融合。在学习、借鉴古希腊悲剧、西方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等现代主义戏剧观念及其创作机制,以及吸取中国文艺传统的过程中,曹禺形成了他独特的诗化现实主义的文艺观,由此把中国现代戏剧创作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话剧的里程碑,曹禺经典剧作凭借丰厚的思想容量和超拔的技术优势让人望尘莫及.细读曹禺的经典话剧,无论难以确定的主题剧本以及价值指向,还是戏剧形象、意象的设置,以及情感氛围的营造都凸显出明晰的张力特征,也正是这种张力特质结构了曹禺这个旷世奇才的经典话剧文本,并成就了其话剧的经典魅力.  相似文献   

13.
"追溯式"是戏剧创作的一种手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演变过程。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和中国戏剧大师曹禺都曾在自己戏剧创作中成功地运用过这一手法,并使其成为自己戏剧艺术的特征之一。他们的剧作《俄狄浦斯王》、《群鬼》和《雷雨》堪称是这一手法的典范性作品,可看作中外戏剧文学历程中"追溯式"结构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4.
曹禺的《雷雨》中有显而易见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特别是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受莎士比亚的影响,曹禺在刻画《雷雨》的人物时充分利用了区分对比、心理分析和疯子形象等戏剧手法。而在构建《雷雨》的情节时,曹禺也使用了莎士比亚式的多条线索和戏剧反讽等戏剧技巧。莎士比亚对曹禺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精神人格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既体现在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中, 也体现在其戏剧的人物类型上。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可分为: 原罪意识与《雷雨》的创作模式, 世界末日情绪与《日出》的创作模式, 爱的教义与《原野》的创作模式, 人性重构与《北京人》的创作模式。其戏剧的人物类型可分为: 贪婪型、淫乱型、仇恨型、使徒型、市侩型、无辜型等。而在其中均可见到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体现着"最高意义上的诗"的曹禺戏剧,在现实生活和哲学思考之间通过诗性的艺术手段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创作主体的诗性情怀赋予曹禺剧作迷人的感性色彩,源于原神隐喻的创作背景开拓了曹禺悲剧的表现空间,感性的神秘主义创作手法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内涵,而立足于打破禁制的命运反思在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之间用诗诠释着精神自由的概念.这些是曹禺超越绝大部分剧作家的特有能力,也是曹禺剧作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审视依然能够反映当下的生活并被广大欣赏者所接受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论曹禺对奥尼尔悲剧观念的接受与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戏剧创作受西方戏剧的影响较深.他的现实主义观念与戏剧观比较接近易卜生、奥尼尔、契诃夫等西方剧作家.其中,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奥尼尔对悲剧观念的思索、对人类命运的追问,以及戏剧诗意化的表现都对曹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位戏剧大师的艺术作品,都因表现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洋溢着对人类理想的追求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思潮框架中,救国、立国似乎是被不断边缘化的命题,"立人"才是其思想建构的逻辑基点。曹禺早期戏剧创作尤其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戏剧中的"立人"思想一直占据创作主导地位,这与他建国后的戏剧创作大相径庭。这种现象,对当今戏剧站在文化启蒙立场反思女性观,重新审视女性主义思潮,有着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有的文学史家把《原野》看作是曹禺戏剧艺术创作中的败笔(参见田本相《曹禺剧作论》);当作是曹禺创作道路上的曲折(参见辛宪锡《曹禺的戏剧艺术》)。美国威士康辛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副教授刘绍铭,1966年撰写博士论文《曹禺论》时,运用法国派早期的输入性影响研究法分解曹禺剧作,认为《原野》受奥尼尔《钟斯皇帝》  相似文献   

20.
与中国现代其他剧作家相比,曹禺充分考虑了戏剧作为舞台艺术的特质,更注重也更圆熟地处理了场面、道具、节奏等细节因素,从而创作出堪称中国现代戏剧成熟标志的剧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