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依据新疆地区西准噶尔山地白杨河中游山前冲洪积扇缘沉积物剖面,分析了第四纪中晚期扇缘沉积结构,对沉积环境尤其是与沉积相关的水动力条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沉积物自上而下分为5个沉积阶段.全部11个样品中的5个样品具有双峰式粒度分布,其中一个样品为3峰式.主峰粒度位于2.5φ,次峰在-3.5φ,-2.5φ,第三峰位于4φ.主峰代表弱水动力环境,次峰代表强水动力环境,第三峰接近静水环境,属于扇缘湖相环境.样品粒度的多峰式特征是干旱区山前洪水对不同粒级颗粒的搬运及沉积,或洪水期后较弱的水流所搬运的细颗粒物质对洪流阶段较粗颗粒沉积的填隙.受山前地貌影响,洪水期后扇缘附近洼地积水是第三峰出现的地貌环境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及水热法分别在p-GaAs外延片上生长了ZnO薄膜和纳米棒.XRD及SEM测试结果表明,在GaAs衬底上生长的纤锌矿ZnO薄膜沿c轴方向生长,而ZnO纳米棒表现出多晶结构.室温下ZnO薄膜/p-GaAs的光致发光谱由一个近紫外发光峰(380nm)、一条中心波长位于550nm的可见发光带以及一个近红外发光峰(910nm)组成,分别对应于ZnO的近带边发射、与ZnO缺陷相关的深能级发射以及p-GaAs中Be受主能级相关的辐射复合.由于ZnO纳米棒膜层较厚且取向性差,ZnO纳米棒/pGaAs的光致发光谱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GaAs发光峰.  相似文献   

3.
在90℃水浴条件下,以PVP为分散剂,用甲酸还原银氨溶液制备银纳米颗粒。紫外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银纳米粒子的生成过程,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分布。银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在60~70nm之间,而且粒子呈现球形结构。  相似文献   

4.
激光辅助冷喷涂Stellite 6多颗粒沉积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激光辅助冷喷涂过程中Stellite 6多颗粒沉积机理的问题,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Stellite 6多颗粒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多颗粒沉积过程,后续颗粒对先前沉积颗粒具有夯实作用,相邻颗粒间的变形能够填充颗粒间的空隙;颗粒沉积过程中无金属射流现象、无新物质生成、无氧化反应;Stellite 6颗粒在45钢基体上的沉积机制为镶嵌式的机械咬合。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ITO导电玻璃具有许多优越的特性,如高透过率、高导电性、无毒无害以及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和传感器等电子工业领域,可作为基体材料应用在IT仪器或传感器中.本文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表面沉积得到氧化锌薄膜结构,通过SEM观察纳米氧化锌薄膜表面形貌,用XRD分析薄膜的成分和晶体生长情况,用ZYGO激光干涉仪测量了其表面粗糙度,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膜层表面与水的接触角.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了ITO导电玻璃表面有无氧化锌薄膜时表面形貌的变化,及其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ITO导电玻璃表面,可以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得到结构完整且表面相对平整的纳米尺度ZnO晶体结构,并且该结构存在择优取向性,导致其表面粗糙度有所下降,但是却能够使得水滴在其表面表现为疏水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和若干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目前已成为对比和解释古河流岩石层序的标准框架。但是,近来的野外资料和钻井资料证明,应该把末端扇模式加入上述沉积模式表中。末端扇的作用、地貌、有关的沉积物及沉积学特征相比河流体系及三角洲体系差距较大。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及各项分析鉴定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1砂组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为末端扇沉积体系,在对末端扇的岩性、沉积相序、沉积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末端扇的识别标志并建立了末端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用电沉积法制备n—CdTe薄膜,可降低半导体材料的消耗和生产费用,对降低太阳电池成本具有很大吸引力。本文通过不同衬底和不同阴极电位电沉积制备CdTe薄膜,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对多晶CdTe薄膜做了XRD分析,并在由CdTe薄膜作光电极,碳棒为对电极,多硫氧化还原体系Na2S+NaOH+S溶液作为电解液的光电学电池中做光电I——V特性测量,发现以Ni作衬底及阴极沉积电位-0.67—-0.70V(对照SCE)下沉积出的CdTe薄膜光电性能较好,如对薄膜进一步在马福炉中250°下供烤15—45分钟,其光电转换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多晶锰氧化物磁电阻和磁场的关系.磁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源于磁性纳米团簇的磁矩转动,另一是源于晶粒边界和畴壁的界面自旋的二级隧穿.第一项的机制,即磁性纳米团簇在高温时的磁矩转动,是类似于颗粒材料中的巨磁电阻(GMR)机制.在低温和低场下,晶粒边界的磁性纳米团簇的磁矩转动对磁导起主要作用.这一理论模型与多晶La0.825Sr0.175MnO3中的实验结果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氧化还原法以Bi纳米球和KMn O4为反应物制备BiOCl/MnO_x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对不同条件下所制备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探究复合材料BiOCl/MnO_x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BiOCl/MnO_x复合材料由纳米片组装的小球和不规则的片状物组成.随着KMnO_4用量的增加,BiOCl/MnO_x复合材料中不规则的片状物逐渐减少,规则的自组装小球状结构逐渐增多,形貌和尺寸变得比较均匀单一,复合材料的锂离子存储能力和循环稳定性变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CHCl3-TBAB有机溶剂的新体系,在低电压下电化学还原氯仿沉积了金刚石和类金刚石碳。研究了铂电极和化学沉积Ni-Co合金电极等电极材料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丙烯碳酸酯(PC)等溶剂体系对沉积产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i-Co合金电极对金刚石沉积的催化效果优于Pt电极,PC更有利于金刚石的沉积.  相似文献   

11.
以磷酸氢钙为载体,银锌离子为抗菌剂,在1050oC氧化气氛下烧结制得抗菌性能显著,耐候性好的无机抗菌剂。研究了银锌离子用量及烧结对抗菌性能和耐候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银锌离子质量分数的增加,材料的抗菌能力提高;加入锌离子不仅能提高材料的抗菌能力,还能改善材料的耐候性;当Zn(NO3)2的质量分数大于AgNO3的质量分数2倍时,可生产出不变色的抗菌剂;烧结使银锌离子与载体结合更牢固,有利于改善材料的耐候性。  相似文献   

12.
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常常使用价格昂贵的银盐来测定各类水中的Cl-和CODCr。为了降低分析成本和防止污染环境,文中介绍了将含银废液在pH≈3时用AgCl沉淀法分离富集银,然后用铁或铜还原法生成金属银,再用H2O2-HNO3法制备AgNO3,用(NH4)2SO4法或浓H2SO4法制备Ag2SO4的方法。实验证明,制备的银盐纯度可达99%以上,完全可以作为分析试剂循环使用,简便实用,可以大大降低测定Cl-和CODCr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用作者合成的新显色剂6,6″-二甲基-4′-苯基-2,2′∶6′,2″-三联吡啶(TPY)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银,在pH4.0-5.5的HAc-NaAc介质中,该试剂与银形成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324nm处,Ag(I)∶TPY=3∶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06×104L·(mol·cm)-1,银量在0-0.7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用于相纸上与定影液中银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90年代,英国面临重大钱荒(通货不足),用各种手段禁止走私、融币、窖藏,但都无效。主因是法国缺钱,因而提高钱币面额的10%,吸引各国白银到法国铸币图利。英国银钱业的套利行为导致白银被大量运往国外。解决方案主要是重铸货币。以财政部长朗兹为代表的一派主张货币贬值1/4,以洛克为代表的恢复旧币值的升值派认为,国家不能随意改变货币的含银量,否则失信于民,也造成汇率起伏,不利工商发展与投资。这种时代精神,造成升值派在国会胜出。1695年12月10日英国国会决定,不改变银币的纯度,维持都铎王朝时期的币值。这场朝野大争辩中,牛顿似乎和洛克站在同一阵线,主张恢复旧币值(升值派)。但牛顿1695年关于此事的手稿却显示他与财政部的观点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降很多学者都认为福建人多地少、海禁、贪污腐败等因素是导致明中期走私贸易兴起的主要原因,但结构主义经济学认为这些都属于恒量因素,不会引发社会经济的剧变。明中期出现的最重要的变量因素是以“赋役征银”为核心的财政改革,但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货币供应不充分,普通百姓手中无银,为寻找白银缴纳赋税,他们冲破海禁,奔向海外,开启了艰难的“贸银之旅”。由此可见“赋役征银”才是走私贸易兴起的根本原因,而葡萄牙人东来与日本银矿的发现则是外因。同时,这也说明16世纪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相似文献   

16.
试析白银在中国货币制度中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银从明朝中后期被大量使用,到民国初期成为中国的本位货币,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中起过重要作用。1933年,随着西方国家放弃金本位币制,以黄金为标价单位的国际白银价格开始急剧上升。受此影响,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中国的货币金融遭受沉重打击。为了摆脱国际银价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国民政府最终于1935年11月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从而结束了白银统治中国货币市场数百年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气候冲击与海外白银输入是否是导致近代传统农业经济社会发生动荡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运用历史计量学方法,对华北平原地区气候冲击、海外白银输入与社会动乱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海外白银输入对清代的经济社会具有双重影响:从海外输入白银存量、流量来看,它具有扩充市场化与商业化水平,有助于社会稳定的正面作用;但由于白银输入所引发的银铜比价紊乱却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冲击;气候冲击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未得到验证,说明导致传统中国走向衰落的因素可能更多地来自经济金融因素,而非直接源自气候冲击。这些结论对理解气候和海外白银两大冲击下的清王朝衰落机制提供了计量经济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名物的实证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古典诗词中涉及的名物词很多,而且每个名物词既有其原生状态的内涵,又有处于诗词中的文学和文化含义。以女子穿戴的金银饰品为主要关注对象,从特定角度对唐五代诗词的名物属性进行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唐五代诗词中金银饰品的类别划分;第二,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声色表现;第三,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意象组合与传递;第四,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情感寄托。既实证考察人们对金银饰品的使用情况,又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艺术分析,体现文学研究的本位。  相似文献   

19.
贵州苗族银饰与屯堡汉族银饰均为贵州独具特色的银饰类型,但由于文化源流、体系、类别以及审美观和心理认同不一样的原因,致使物化载体的两种银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苗族银饰粗犷大气,而屯堡汉族银饰小巧细腻.两种银饰的构图、造型元素、纹样取舍等充分地反映出汉文化与苗族文化传统的异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