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三十年代初发现的《金瓶梅词话》,在欣欣子序、甘公跋与东弄珠客的序之后,有一篇名为“词曰”和“四贪词”的题词,在题词前赫然标出这样的书题:《新刻金瓶梅词话》之字样。这个书题向人们表示出:三十年代初发现的这部词话本《金瓶梅》并非《金瓶梅词话》本的原刻,而是一种新刻本。不少研究《金瓶梅》的专家学者还发现这部《新刻金瓶梅词话》同崇祯说散本《金瓶梅》相比,多了一篇欣欣子的序与一篇廿公跋,但这序与跋虽放在前面,却没有署写作日期。只有东吴弄珠客的序却标明“万历丁巳季冬”,这篇序既然为明崇祯本《金瓶梅》和《新刻金瓶梅词话》所共有,人们自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不同意为《金瓶梅》作序的欣欣子是屠本畯,《金瓶梅》作者是屠隆、屠大年之说。欣欣子读过《金瓶梅》全书“凡一百回”;而屠本畯“恨不得睹其全”。屠本畯未从屠隆、屠大年处读过《金瓶梅》;而在王宇泰、王稚登处读过抄本各二帙。欣欣子、廿公、袁中郎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世庙时一巨公、嘉靖间大名士;而屠隆、屠大年是大梁、无锡、鄞县人,非兰陵(武进)人,亦非世庙时一巨公、嘉靖间大名士。  相似文献   

3.
明万历诸城丘志充是与《金瓶梅》早期流传很有关系的一个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金瓶梅”条和谢肇浙《小草斋文集·金瓶梅跋》都曾提到他。马泰来先生《诸城丘家与〈金瓶梅〉》一文大体考索出丘志充的生平事迹,读后受益匪浅。唯马先生据丘志充行年推断出来的《野获编》“金瓶梅”条写作时间,似有疏误。  相似文献   

4.
《续金瓶梅》在人物命名、人物命运等多方面受到《玉娇李》的影响,这就明确了前者在创作时确实参考了后者。当下《玉娇李》研究几乎全是研究《金瓶梅》的副产品,而对《玉娇李》本身及其对《续金瓶梅》的影响研究不够。丁耀亢当是通过诸城丘家见到或听到过《玉娇李》。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改者似乎看过《玉娇李》。《玉娇李》与《续金瓶梅》之间关系的发现对《金瓶梅》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金瓶梅》作者“徐渭说”中,陶望龄是个关键人物,但陶望龄和《金瓶梅》之间的直接资料几乎没有,只有通过研究《金瓶梅》抄本收藏者和陶望龄的交往,才能找到陶望龄和《金瓶梅》早期传抄的关系。文章在潘承玉《金瓶梅新证》的基础上,通过追寻陶望龄和徐阶、王肯堂、文在兹的关系,探讨陶望龄作为《金瓶梅》早期抄本流传中作为非作者总源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金瓶梅词话》最早是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的刻本,《金瓶梅》是人们习惯的简称。作者将书中三位妇女的名字(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各取一字订为书名。崇祯时代又有《新刻绣像金瓶梅》出现,研究者仍以《金瓶梅词话》为定本。据吴晗考证,《金瓶梅》成书约在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三十四年(1568——1606)之间。  相似文献   

7.
侯忠义先生从崇祯本《金瓶梅》“评语”的角度论述潘金莲形象,提出“潘金莲对西门庆是有情的”这一观点.然而,我们考察分析崇祯本《金瓶梅》评语对潘金莲形象的点评,却看不出潘金莲有所谓“情”.相反,崇祯本评语中的潘金莲实是一个极其无情的恶人.淫乱、妒忌、狠毒,是她罪恶性格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金瓶梅》的特点,指出正是《金瓶梅》本文的复杂性造成了《金瓶梅》接受中的歧见百出。同时,通过崇祯本批语与张竹坡批语的比较,分析了《金瓶梅》接受中的两种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明清两代的笔记丛谈,便已带有研究《金瓶梅》的意味。崇祯本上的评点,尤其是《第一奇书》张竹坡的评点、文龙的评点,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金瓶梅》研究。虽然现代意义上的《金瓶梅》研究,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但明清时期的《金瓶梅》研究,具有发凡起例、启导引进之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时下海内外学者有关<金瓶梅>词话本的版刻及其与崇祯本的关系等一些看法,论证了现存最早的<新刻金瓶梅词话>即是初刻本,它与崇祯本之间的关系即是"父子关系",并对各崇祯本之间的关系问题,也作了一些辨析.  相似文献   

11.
任访秋先生在本院1962年第2期学报上,发表了《略论金瓶梅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艺术成就》一文的第一部分。在这篇文章中,任先生不但对《金瓶梅》推崇备至,说它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作了“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刻画”;而且对《金瓶梅》的作者也百般赞扬,大加吹捧,说这位作者有着“非常鲜明”的“人民立场”和“民族立场”。我们认为,这些论点是十分荒谬的。下边着重就《金瓶梅》作者是否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民立场”和“民族立场”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并从最近一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分析一下任先生文章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作者屠隆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瓶梅》是一部奇书,要正确评价这部奇书不能不探求其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然而明清以来,众说纷纭。其说法之多,可以说在我国文学史、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几无他者可比。所有说法,约可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初期的传说,如说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沈德符《野获编》),或是“绍兴老儒”(袁中道《游居柿录》),及“金吾戚里”门客(谢肇涮《金瓶梅跋》)等。第二类是后世的探测。这种推测又可分两种:一种是未指明具体姓氏者,如徐谦《桂宫梯》云“某孝廉”,谢颐《金瓶梅序》云“凤洲(王世贞)门人”,王昙《古本金瓶梅考证》云“浮浪子”,戴不凡《小说见闻录》云:“金华、兰溪一带人”;另一种则指明了具体的姓名,先后有十一说:王世贞、李渔、卢楠、薛应旗、李贽、徐渭、李开先、冯惟敏、沈德符、贾三近。此外,还有一种“许多艺人集体创造”说。  相似文献   

13.
自从拙作《〈金瓶梅〉作者屠隆考》提出《山中一夕话》(其原本题《开卷一笑》)编集者之一“笑笑先生”为屠隆,是《金瓶梅词话》作者的问题之后,海内外学界议论不一。徐州教育学院《文史论坛》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发表了张远芬同志的《笑笑先生何许人也》一文,同他前一篇否定屠隆说,撇开笑笑先生与屠隆、与《金瓶梅》之间关联的文章《也谈〈金瓶梅〉中的一诗一文》相比。此文也终于来讨论他们之间的“三段论”了。遗憾的是,他文章开头的引子就把我说的“生即先生”强断为“主观解释”。其实,稍知一点他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金瓶梅》的语言(下面均简称“金语”)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特别在讨论《金瓶梅》的作者是哪里人时,“金语”更成了各家争论的焦点,意见颇不一致。台湾学人魏子云先生是研究《金瓶梅》的名家。他对《金瓶梅》的“成书过程”、“思想艺术”和“作者是谁”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石昌渝、尹恭弘两先生在《台港〈金瓶梅〉研究论文选》前言中说:“关于《金瓶梅》的成书和作者的考证,魏  相似文献   

15.
我在《<金瓶梅>原是评话说》论文中曾列举八方面的“内证”,得出以下结论:“《金瓶梅》原来是评话,所以《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其实是《金瓶梅》评话的最早的记录者、整理者、加工者和再创造者。他在《金瓶梅词话》成书中的作用,约略相当于施耐庵、罗贯中之于《水浒》、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简直成了难以索解的谜,明代万历年间以来,说者纷纭,已物色了四十六人,近年,王莹、王连洲又推出了谢榛,他们在《<金瓶梅>作者之谜》(以下简称“王文”)中断言“谢榛就是‘兰陵笑笑生’,他正是《金瓶梅》的作者”,“这是无可置疑的铁一般的事实”。(载宁夏人民出版社《<金梅梅>考论第一辑》)对此,杜维沫也肯定“是通过掌握新资料,实地考察或是在认真分析前人研究  相似文献   

17.
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改者当下主要有李渔和冯梦龙两说,然“李渔说”明显不合理,“冯梦龙说”又没有提出证据,故在学界响应极少,反对的意见却很多。笔者最近从明代关于“汤显祖赏《金瓶梅词话》”、汤显祖与《金瓶梅》的关系以及崇祯本评语中的“情”与汤显祖的“至情”说相当接近等几个方面发现,崇祯本的评改者极可能为汤显祖。并认为崇祯本《金瓶梅》底本是万历本的抄本而非刊本。  相似文献   

18.
试解金瓶梅诸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金瓶梅词话》所透露的信,包,《甘五史》及绍兴志书典籍的有关资料,以解谜形式提出:该书完成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稍后;其作者为山阴人萧鸣凤;兰陵系萧氏祖籍;为该书作《跋》的甘公,疑为季本。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是四大奇书之一,是明代著名的长篇小说。郑振铎先生选入《世界文库》,所以它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它初刻于吴中,是明万历庚戌年(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公元一六一○年。原名《金瓶梅》,本无淫秽语。但到丁巳年一六一七年,它不幸被搀伪。为了投合当时社会风气,书贾伪造了许多淫秽语词,改名为《金瓶梅词话》。到崇祯刻本,又加了一百回绣像插图二百幅,就成为头号的淫书禁书。使此文学名著蒙冤三百年(我另写有《金瓶梅》版本考,作者考等文)。大学文科讲授文学史者不能不讲,但又不会讲。  相似文献   

20.
《钟情丽集》名列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前代骚人”作品之中,可是它与《金瓶梅》究竟有何关系却乏人研究。本文除对《钟情丽集》作者问题表达意见之外,特别深入比较其众多版本,探索故事的渊源与影响,对于《钟情丽集》推动明代中篇传奇小说创作风气并成为《金瓶梅》写作素材来源的真象,颇有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