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以降词集序跋对婉约与豪放之宗的消解,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清代前期,其特征体现为导引与凸显;二是清代中期,其特征体现为承纳与拓展;三是清代后期,其特征体现为充实与深化;四是民国时期,其特征体现为流衍与完善。清以降词集序跋对偏于婉约与豪放宗尚之论予以了不遗余力的消解,将兼融并取婉约与豪放之体的主张不断张扬开来,从一个视点有力地提升了传统词学批评的层次与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典词学南北宋之宗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偏重以北宋词为宗之论的承传,二是偏重以南宋词为宗之论的承传,三是主张兼融并取南北宋词之论的承传.上述三条线索,从不同维面展开了元代以后词的基本审美取向,共同构建出元代以后词的基本创作路径与艺术格局.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典词学政教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政教思想旨向之论在古典词学中的承传,二是政教审美原则之论在古典词学中的承传.上述两条线索,从不同维面上展开了古典词学政教批评的理论内涵、批评要求及论说特征,呈现出了我国古典词学政教之论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典词源"倚声"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侧重从音调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的承传,二是侧重从体制渊承上论说词源于乐府之体的承传。上述两条线索相承相生,共构出古典词源"倚声"之论的主体论说空间。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典词学雅俗呈现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四个维面:一是雅俗呈现与情感表现关系之论的承传;二是雅俗呈现与主体学养关系之论的承传;三是雅俗呈现与语言运用关系之论的承传;四是雅俗呈现与词作审美表现关系之论的承传。上述几条线索,从不同视点上展开了词学雅俗呈现之论,多元化地展示出古典词学雅俗创造论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典词味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味"作为词作审美之本标树之论的承传,二是词味表现要求之论的承传,三是词味创造与生成之论的承传。其中,在第三个方面,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字语运用与词味关系之论的承传,二是词作用笔与词味关系之论的承传,三是艺术表现与词味关系之论的承传。上述几条线索,从主体上展开了古典词味之论,分专题勾画出了古典词味论的论说轨迹。  相似文献   

7.
白石之词,张炎谓“清空”“骚雅”,沈义父谓“清劲”,汪森谓“醇雅”,谭献谓“清脆”,周济谓“清刚”,孙月波谓“清超”,陈廷焯谓“清虚骚雅”,戈载谓“清气盘空”。时下又有论者谓“清雅”,并以之为别于豪放、婉约的古代词苑中之第三派。我认为,宋词不存在豪放、婉约等派。所谓豪放、婉约,大抵就词作之风格而言,如徐釚谓“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沈曾植谓“易安以婉约为主,幼安以豪放为主”,詹安泰谓白右“极意创新,力扫浮艳,运质实于清空,以健笔写柔情,自成一种风格”,均从风格立论。正因为豪放婉约乃就风格而言,故同一词人  相似文献   

8.
豪放词探源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合乐歌唱的诗体。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考察其产生和发展,它当萌发于隋,兴起于唐,鼎盛于宋。宋词是我国词史上的黄金时代,直与唐诗争奇,同元曲斗妍,和明清小说媲美,被誉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宝”之一。把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在宋代便有所意识,如“红牙铁板”之喻和“自是一家”之说以及“抵掌而歌”和“吹箫低唱”等描述,已经看出两种词的风格之异、唱法之别和伴奏乐器之不同,但无以名之。最早以“婉约”和“豪放”名词派的人是明代张綎,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曰婉约,一体曰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手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张綎不仅明确地以“婉约”和“豪放”命词派之名,而且还概括了这两种词的基本特点,并列举了各自的代表作家。后世论者多从张氏之说。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典词意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词作之本"意内言外"论的承传;二是词意表现特征与要求论的承传.在第二条线索中,又主要包括两条分支线索:一是词意表现新颖独创论的承传;三是词意表现含蓄深致论的承传.上述几条线索,从主体上展开了词意之论,勾画出了古典词意论的论说轨迹.  相似文献   

10.
试论贺铸词风格的多样化李维新明人张在《诗余图谱·凡例》中曾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其后谈词者便习惯按风格把词人纳入豪放派或婉约派。由于词体以及词学发展史的特殊性,这样的分法对大多数词人来说,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