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曰写而不曰画,是基于写的抒情性和书法意识,这是文人审美趣味渗透到绘画的表现。写有置物和输心之义,置物即由此器传之彼器,输心即情感的抒发。前者的字义通过引申,有摹画、绘画之义,但摹写易陷于只求形似而遗其神韵气骨的泥淖。自宋代始,因文人参与绘画创作,把画当作性情的摅写之具,渐倾向于情感的抒发。及至元代,画写胸中逸气,以写代画成一时之盛。从置物到输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体现出中国绘画从重在客观的造型艺术到重在主观的抒情艺术的发展变化,也体现出中国绘画的文学化进程,以及文人画家在这一进程中的作用。写字最早称画字,后改画为写,亦出于置物和输心两义,而书画皆曰写,正反映出绘画的书法意识,不仅以书入画,更是对置物和输心的共同追求,尤其是对后者的强调。随着文人画的发展,隶家和逸品越来越受人推崇,发生了由工入写的变化,表明文人画家作画的态度重在情感的抒发而不在于追求绘画的逼真精巧,写逐渐成为划清文人画与院体画界限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的词创作和词学研究体现出"学词"与"词学"并存的过渡特征.词作中存在明显的学问化倾向,往往成为记录词学成果的载体;而在词话、词选中,探求学词之法又是最主要的内容;造成了词创作缺乏性情,词学研究过于偏尚技术等种种弊端.随着现代词学观念的萌芽和发展,二者逐步疏离并分化,标志着现代词学学科的独立和学科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3.
郑板桥的绘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的“胸无成竹”体现他对前人绘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无古无今之画”,“各有灵苗各自探”,“以书之关纽 ,透入于画”等至今闪烁着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一、玄学、佛学影响下的绘画题材与思想玄学不似佛学之以佛像传人为先,它对绘画发生影响要晚得多。大体说来,在顾恺之登上画坛之前,魏晋绘画还是沿袭汉代的风气,那些庙堂绘画仍以政治教化为主。如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魏宫建成,听政殿后面诸多始祖形象及圣君贤相,以致使曹植能在文集中留下二十九则画赞。唐初裴孝源在《贞观公私画史序》中说:“及吴魏晋宋,世多奇人,皆心目相授,斯道始兴。其于忠臣孝子,贤愚美恶,莫不图之屋壁,以训将来,或想功烈于千年,聆英威于百代。”但绘画题材已呈多元化现象。据此史所载,卫协画有《毛诗北风图》、《毛…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对先秦文艺有精深的研究,在他众多的考证性论著中,体现出从经济活动进行考察的特点,又从生活实际出发,由流探源,得出了“劳动”与“生活”是艺术起源的唯物主义结论,这是传统考据与文化观照相结合的硕果。  相似文献   
6.
李贺诗歌之所以吸引和震撼一代又一代人,不仅因为其诗风的诡异奇谲,想象的丰富奇特,而且还因为他的诗歌里充满悖论性。这种悖论性是由于诗人生命的沉沦以及由此作出超越的挣扎而产生的,它既体现在时间意识和创作动机上,也体现在意境的营造、字法的运用和结构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7.
唐宋渔父词的文人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化是唐宋词发展、演变的重要方式,《渔父》词更是如此。其文人化主要表现在:一、自唐代张志和首作《渔父》以来,凡赋此调者,皆以渔隐为词旨、以清逸为词风,而这正契合唐宋文人以雅为尚的生活、审美情趣,故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文士的接受与创作群体的喜爱与追捧;二、《渔父》原为民间渔歌,经由文人之手,才转为稳定的词调以供"依调填词"。之后,为了歌唱或内容上的需要,文人藉由檃括类曲内容、变非类曲为类曲或扩大类曲范围等方式打破该调的稳定性,完成了改造与变奏;三、该调突破了词体本身,同符合文人意趣的书画、歌舞相结合,实现了艺术互通。张志和的画,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书以及史浩的《渔父舞》都与渔父词密切相关,便是证明。  相似文献   
8.
宋代滑稽戏多有嘲谑宰相的现象,这与宰相的地位职权、戏剧的演出场合以及伶人的讽谏精神有关。谚语"台官不如伶官"的出现,既是台官受制于宰相,不能或不敢行使纠弹权所致,又是伶人依附于皇权并向士大夫靠拢,讽谏精神得到维持并增强的结果。而由于立场、需求不同,皇帝、宰相及其他人对滑稽戏的接受情况各异,对滑稽戏发展的影响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吴梅(1884—1939)字翟安,号霜,著名的曲学大师。他倾毕生之力从事戏曲创作和研究,在曲学领域有全面的贡献。本文想就其戏曲批评作一评介。 我国的戏曲批评有悠久的历史,元代周德清作《中原音韵》已有戏曲批评的内容。其后,较著名的戏曲批评论著有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徐谓的《南词叙录》,王世贞的《艺苑卮言》,徐复作的《三家村老委谈》,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剧品》,吕天成的《曲品》,李调元的《而村曲话》、《剧话》,焦循的《剧说》,梁廷楠的《曲话》等。其他论著,如玉骥德《曲律》,李渔《闲情偶寄》,亦有戏曲批评的内容。但是,诚如…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产生仅百余年,实际上是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后的产物,因此,百年的学府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多见。暨南大学即将迎来百岁华诞,是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暨大在百年前创立,是出于华侨子弟教育之需。当时华侨多在南洋,故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