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研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上海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VAR建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上海市就业结构的变化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市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动态变化.最后,从调整就业结构的角度提出了促进上海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河北省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趋于平稳,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但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河北省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变动不一致,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和调整,以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省,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过程在老工业地区转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文中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了各产业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与产业结构系数的灰色关联度,就计算结果分析了辽宁省1980-2009年间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动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关系,揭示了辽宁省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就业结构转变滞后于产业结构转变的事实,并提出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以后,经济已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根据经济学原理,随着经济增长,各国、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结构也必然发生变动。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我省从1978年至2001年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产业结构协调化不够好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步伐缓慢的原因。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三点措施:第一,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化进程;第二,转变观念,加大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彼此作用,两者协调与否,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合理转移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总体趋向合理,但也存在就业结构演进滞后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问题,可以从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完善劳动力转移机制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辽宁产业结构的逆向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产业结构的特点,从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出发,整理辽宁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数据,分析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逆工业化变动;乡村工业化停滞甚至后退;工业以重工业为主,重加工工业发展迟缓;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层次低。指出了辽宁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规律相悖的逆工业化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分析1978—2016年新疆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动态演进的基础上,从结构偏离度和协调度两个维度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法与GM(1,1)预测模型测度并检验就业结构调整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滞后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二者发展不协调,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优化。具体来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长期高于产值比重,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就业比重,主要以重化工业和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不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趋于均衡,但产业总体发展规模不足,新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就业吸纳空间有待扩大。该文认为,需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发挥就业带动效应,以促进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经济大实体在经济发展中带有战略性的规划。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在寻找现行结构症结的基础上,依据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目标来进行。而现行产业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可从技术结构、消费结构、产品进出口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得到反映。本文试图从产品进出口结构的角度,对我省产业结构作一侧面的优劣判断,并依据产业结构区域调整合理化原则,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调整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山西省产业结构中的问题不仅影响经济增长的建设和质量,也极大地影响我省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后劲,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引发了我省的就业结构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改善就业结构与缓解就业压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是衡量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论文从京津冀一体化视角,就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制定协调互动的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就业状况,一方面反映了三次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结构配置。经济学家把劳动力在产业间的结构配置称之为“就业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等级。本文将从就业结构这个角度,针对我国生产力不发达,资金短缺,农村积存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存在较高的失业率的现状,阐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走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道路,这个过程是必须的,不论从历…  相似文献   

12.
针对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认为阜新市产业结构变动是就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可以带动就业,但就业结构"非农"进程缓慢;第二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吸纳就业的能力;第三产业劳动力市场已经饱和。研究结果为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面对区域间的产业结构扭曲,产业组织的低水平生产过剩,只有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增强中小企业活力,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我国区域经济才能克服区域产业结构失调的现象,使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尽快起飞,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四川省1990-2014年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发展状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四川省存在产业构成不合理和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四川省自身的特点,提出改善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增加就业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是就业结构的决定因素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相适应直接关系到一国失业率的高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产业结构的超前发展造成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带来了严重的失业问题。本文在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和我国失业原因的基础上 ,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促进了山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由“一二三”变为“二三一”形式;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一三二”转变.但是,山东产业结构还存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总体层次不高、区域之间产业发展差距较大、产业结构未能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等问题.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在不同层次上的人力资源使用上,实现共享与互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河北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情况以及就业结构变动的态势 ,分析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性。认为 2 0世纪 90年代河北省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但经济总量同其他沿海省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河北省经济增长和各产业以及绝大部分行业的在业人口比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就业结构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了苏州市三大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其次通过平稳性分析、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从实证角度测算了外商直接投资对苏州市三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认为苏州市三大产业结构变动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FDI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变动的原因,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有利于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有利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对1995-2012年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其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测度,得出结论:自1995年以来,虽然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都处于不断升级中,但二者均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且近年来两者的协调度值有所下降,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动。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调整是每一个力图使经济增长的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也是西部开发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以前的探索和实践大多是适应性的调整为主 ,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有一定的局限性。西部地区要解决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从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国际和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体制的改革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