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校学报与研究生教育的内在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学报与研究生教育有内在关系。一方面高校学报刊登研究生论文反映高校研究生培养水平 ;另一方面研究生论文是高校学报的重要稿源之一。高校学报在刊用研究生论文方面存在“人情稿”、“关系稿”和“一概拒绝录用”两种偏差。对此 ,高校学报需完善审稿制度 ,形成激励机制 ,发挥学报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办刊的具体实践中,高校学报内外稿比例差异较大。经调查发现,内外稿比例与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没有绝对关联。高校学报对稿件的采用仍然要回归到学术质量本身,不能按照内外稿比例选择稿件,在对外组织优质稿件的同时,也要竭力留住本校的优质学术成果。高校学报对内要服务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发挥好学报与生俱来的“窗口”和“平台”作用,对外要以“创新”和“开放”的姿态办刊,改变高校学报守旧、封闭的面貌,真正做到“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学报“双重标准下的有限开放”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学报应打破封闭式用稿机制,采用一定比例的外稿,并且选用的外稿的质量高于本校教师稿件的质量,即实行“双重标准下的有限开放原则”。本文认为,高校学报只有如此才能突破学报是“反映”高校科研水平的约束,从而一方面提高学报质量,另一方面带动高校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2008~2010年度评优活动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其“空间法”栏目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名栏”,其常务副主编杨丹阳同志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优秀主编”。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分层办刊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报作为高校学术期刊 ,在展示高校科研成果、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目前高校学报存在“规模小、实力弱、业绩差”的问题 ,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对此 ,提出高校学报分层办刊思路 :将高校学报分为“金字塔”形的三个层次办刊 ,每个层次遵循各自不同的办刊原则 ,通过各层次的整合 ,达到提高高校学报内涵质量 ,创建高校期刊品牌 ,实现高校学报跨越式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促进和加强福建省高校学术研究活动,及时总结和交流我省高校学报工作经验,树立榜样、表彰先进,明确发展方向,打造一批精品学报。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福建省高校学报发展的实际,福建省教育厅在2006年11月开展了“首届福建省高校精品、优秀、特色学报奖”评比活动,经全省各高校推荐和评比专家组评审,《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首届福建省高校精品学报”。这是继2006年5月蝉联“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后,本刊获得的又一殊荣。本刊荣获首届“福建省高校精品学报”奖  相似文献   

7.
2004年6月,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新闻出版局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及《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促进安徽省高校学报质量不断提高,联合开展了全省高校“优秀学报”、“优秀主编”、“优秀编辑”评选活动,本刊被评为“优秀学报”  相似文献   

8.
在第2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颁奖大会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还表彰了“2008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西南大学学报编辑部荣获“2008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热烈祝贺西南大学学报编辑部荣获“2008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9.
“名栏”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名栏”工程建设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发展的重要途径。“名栏”工程建设常常面临诸多问题,尝试提出了高校学报创“名栏”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 我们从事每项工作,都要正确理解它的性质,把握它的规律。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高校学报工作也不例外。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高校学报即已产生。如复旦大学的《复旦》(1914年),北京大学的《北京大学月刊》(1919年),南开大学的《南开大学季刊》(1924年)等。高校学报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其性质就基本是明确的,即以交流、发展学术为宗旨。解放后,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新的高校的建立,学报数量迅速增加。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学术性也大为增强。但一九五七年后,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窒息了实事求是的学风,阻碍了学术的发展,高校学报的学术性大大下降,学报的性质也开始模糊起来,宣传政策和转抄学习革命导师经典著作及大批判的文章充满版面。“文化大革命”后期,高校学报陆续复刊,“突出政治”,紧跟形势,性质完全变了,成了“大批判”专刊、“四人帮”专政的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1.
强化特色和优势 重塑学报形象——对集约化办刊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高校学报普遍存在内容封闭、发行量小、编辑队伍缺乏群体优势等问题 ,这严重阻碍了学报的健康发展 ,也影响了学报的形象。本文提出试行“集约化”办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之路。“集约化”办刊可强化学报的特色和优势 ,更有利于各高校间的学术交流 ,有利于学报质量的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报生存危机缘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大众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对精英文化、精品文化的冲击,科研管理机械死板的量化管理模式下,几乎形成“论文人人必写”的局面。因此学术垃圾、泡沫剧增;二是高校学报目前仍按计划经济体制运行,无法应对市场化的冲击;三是高校学报多数为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现实,使它们都以“什锦莱”的面目出现,彼此之间“似曾相识”。因此高校学报生存的危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特色与精品。要走出危机,高校学报必然要从各自的历史、地缘以及时代性等入手来创建特色学报与精品学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研究韦尔奇“力量”管理模式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学报工作实际,借鉴这一管理模式所体现的主要思想,试图把韦尔奇的管理思想与高校学报工作结合起来,并深入到学报管理工作的实践当中,以探索高校学报建设的新思路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表彰长期在高校学报界工作的编辑出版工作者和对学会工作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关同志,促进研究会工作,稳定高校学报编辑队伍,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于2002年6~9月组织了全国“高校学报突出贡献”的评选活动。本刊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徐安玉编审20多年来,默默无闻地为学校学报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全国学报研究会在该同志未申报材料的情况下授予全国“高校学报突出贡献奖”称号。本刊常务副主编徐安玉同志荣获全国“高校学报突出贡献奖”荣誉@卞宣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成立2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总结高校学报的办刊经验,促进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经各省、市、自治区高校学报研究会推荐,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审,对在我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208位学报编辑授予“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于2001年12月3日至13日在汕头召开。会议总结了第五届理事会的工作,表彰了一批优秀论著和优秀工作者,并进行了理事会换届选举。 肇庆学院学报编辑部展图同志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学报优秀工作者”,其论文《浅析地方高校学报封面装帧之现状》获“广东省高校学报系统优秀编辑学论著”三等奖。肇庆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辰主编杨杰同志当选为广东高校学报研究会第六届理事。编辑工作简讯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校学报有着自己独特的体制设计,这个体制的建构始于1950年代,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末是其最终成型并逐渐固化的重要时期。除了同于一般期刊的准入审批制、主管主办制以外,体制对学报还有一系列独特规约,拜其所赐,综合性、封闭性、“一校一刊”成为高校学报所独有,并在相当长时期内得到了学报界的普遍认同。自甘于“窗口”“园地”而作茧自缚的高校学报与开放的公共平台属性渐行渐远。1990年代末,一个偶然因素造成的学报大扩容使“体制病”彰显无遗。新世纪初,管理部门和学报界都开始了对学报体制的反思。教育部“名刊工程”开启了艰难的“破茧”之旅,但被寄予很大希望的报刊体制改革在高校并未获实质性进展。2014年以来有关媒体融合的顶层设计为学报走出体制之困注入了新的希望,但破体制之茧并不容易,而破心中之茧则更显其难,学报要实现破茧化蝶,涅槃重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现在学报界流行的“高校学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学报稿件不能逆审”、“质量面前人人平等”三个定论提出质疑,认为:高校学报应主要反映本校科研的最高成果,促进本校的科学研究;学报的稿件是可以逆审的;质量面前人人平等作为约束编辑人员不徇私情的道德规范是可以的,但若将其具体化,不考虑稿件的实际情况而一味要求人人平等则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报资料室的建设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是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的主要阵地,集中而鲜明地反映了高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高校学报是一所学校外在形象的“窗口”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高校学报资料室的作用却往往被忽视。本文从学报资料工作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学报资料室的建设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视角对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学报与学科存在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关系。最后文章就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六条发展策略,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双一流”建设,其实就是学报取得发展最好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