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益民 《南都学坛》2010,30(5):124-125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要打造良好的库区生态环境,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战略。建立丹江口库区水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切实做好库区移民的安置工作;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模式;发展库区生态经济,以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河南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把省内处于离散和相对独立状态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是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关键。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重点要整合主题和产品线路,开发措施主要有: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旅游开发机制、培育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文化旅游整合营销。  相似文献   

3.
河南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进行旅游开发是农业旅游发展的新领域。根据二者之间的机理,分析河南现代农业研发基地的资源、科研和区位等优势条件,构建"农业+旅游"的双赢开发模式,需要明确开发理念,并在科学规划、文化内涵外化、旅游形象提炼等方面努力探索,尽快使河南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发展成为生态经济时代农业旅游的示范景区。  相似文献   

4.
武汉具有丰富的历史、旅游资源,独特的生态、饮食资源,深厚的科研资源,文化资源优势显著。做好城市文化规划,保护武汉城市文化,加强武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丰富文化内涵,建设"旅游休闲"品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提高文化产业科技水平;做好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是武汉市实现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只有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这就迫切需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并丰富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浙江省乡村旅游升级存在本土文化挖掘不深、缺乏品牌文化,产品雷同、开发程度不深,乡村旅游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应该做到:突出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立足乡土,打造精品活动项目;拓宽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升级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位置。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旅游开发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从打造生态文明旅游产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普及生态教育、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的一些建议与对策,以期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及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龙虎山旅游资源的特色与类型,分析了现阶段的开发状况与存在问题,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新形势下旅游开发的对策,即根据自己的特色,坚持建设以碧水丹山、道教文化、崖墓文化等为主导,火山岩地貌、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等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打造科学名山、数字名山、生态名山和文化名山。  相似文献   

8.
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的比较优势.蜀汉英雄是三国文化旅游的亮点,四川最大特色和优势是诸葛亮.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要以蜀汉英雄为主线、诸葛亮为重点,树立"四川三国游--剑门蜀道三百里,魅力诸葛两千年"的形象,大手笔、高起点建设三国旅游精品,把我省建成世界级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剑门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空间维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若要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探索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以空间维视角为-切入点,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旅游空间布局,可以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依据鄂西圈旅游资源赋存情况、旅游交通发展状况及旅游地的功能等条件,鄂西圈可以构建为"三心、三轴、三圈"的旅游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10.
大运河河南段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文化遗产的表征和珍贵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学术界对大运河河南段文化遗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准确把握大运河河南段文化带建设发展趋势,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主要检索对象,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对检索出的大运河河南段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大运河河南段遗产分布、保护、开发利用以及大运河河南段运河文化研究进行论述,旨在对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有所启示,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面临经济发展与水源保护的两难困境,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目标的实现、使水源区和受水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据补偿原理应向水源保护区进行经济利益补偿。主张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主导模式水源保护区利益补偿机制,提出了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设想,这是中国梦,也是世界梦。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的中部路段,本文通过对“丝绸之路”新疆段旅游景观的总体开发规划,增强新疆"丝绸之路"沿线经济转型,经济结构合理化,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感染力,对周边区域的带动、引导、集聚起到促进作用。发展"丝绸之路"新疆段的旅游项目开发可以充分发掘和开发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历史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供水前后水资源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度的测量可以得到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效益在各受水区域之间的分配量,可以很好地衡量工程运行前后沿线受水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变化.通过实证分析可知,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受水区域之间基于水资源的区域利益分配格局;各受水区城市口门水量分配本质上是依据各城市GDP的大小,是各城镇综合实力竞争的结果;水资源分配所引起的区域利益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强化先发展区域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经济效应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分析水资源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的重要方法。本文在计算各产业部门的用水投入系数和用水产出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估算调水经济效应的方法,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河南省的调水经济效应作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不同产业部门的用水产出效益差异比较大,用水产出效益较高的部门分别为商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建筑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运营期,调水为河南省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57.83亿元,对河南省整个经济系统的GDP贡献值达到341.79亿元,其中对GDP贡献率比较大的是用水产出效益较高的部门。  相似文献   

15.
西水北遗址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水北村,是南水北调工程必经之地。通过发掘,确认该遗址的时代为东周时期。根据发现的陶窑及陶器等,推测可能是东周时期燕国的一处制陶作坊遗址。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措施。工程通水后,形成受水区地表水、地下水、引黄水和南水北调水多种水源供水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如何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有效措施应该是国家宏观调控与按经济规律运行相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市场。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中上游山地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障区,同时这一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贫穷落后突出、发展较差的区域,急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快经济发展。结合区域实际总体上把金沙江中上游地区定位为森林生态类型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草原、湿地生态类型区。从限制开发区发展可承载特色产业出发,着力在该区域打造生态旅游业、生物产业和水电业,从而促进金沙江中上游山地限制开发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南省各地市的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收入这两个方面的重心转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河南省旅游重心的转移规律及其发生机理.这些规律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名人文化是激起人们旅游欲的重要内驱动力,崇拜追忆名人及进行文化审美是旅游者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河南省境内苏东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品位较高,分布地域较广,具有较大的旅游价值,但开发程度较低,亟待进一步整合、利用。本文从名人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河南省境内苏东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和旅游经济意义;提出了兼具再现东坡文化风采与传承中原传统文化、促进省内旅游经济发展双重含义的建议与具体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