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抑制“科技异化”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异化,是指科技这种人的创造物变成了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已性力量.分析科技异化,关键不是分析科技本身,而是从分析使用科技的人类为契机,才有可能真正认识科技异化、分析科技异化、寻找科技异化的根源及救治方法.现代,在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异化现象愈演愈烈的前提下,探索抑制科技异化的途径是:矫正现代性的理性偏向,整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救治"科技异化"的关键;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规定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方式,为人类走出科技异化的困境指明了方向;"和谐"思想最终既能达到加速科技发展和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又能消除自然环境中科技异化后果的目的,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克制科技异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精华,都对救治"科技异化"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问题的发现之后,结合资本主义在当代发展变化的新趋势,进一步发现物化、支配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与革命热情的消退。由此他们提出西方社会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当前重要任务是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与革命热情。继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人对异化救赎的文化批判探索之后,后期的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及哈贝马斯,将救赎的道路引向哲学、心理学、语言学领域,由此使异化的救赎走上了一条由多维化合力批判斗争向单维化内转孤立探索的救赎困境。进而使得“异化”这一由生产领域引发的问题变成一种纯学术的救赎构想,但在既失去了自我又看不见他人更看不见未来的异化现实面前,这种构想无非是一种救赎神话。但通过这诸种探索,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那就是生产领域的问题最终要通过生产领域解决,而物质与精神的二度失衡与重新构建,才是可能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在建国后长期被主流话语忽略和批判,后来随着“沈从文热”在海内外升温,“湘西世界”逐渐成为瞩目和神往的对象。这个世界是否“桃源”的争论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桃源”情结是沈从文和读者共有的,是人类对理想家园的追寻和期待。审美经验沟通了作者和读者,“湘西世界”成了沈从文和读者自我救赎和抵抗异化的虚拟天地。   相似文献   

4.
陈剑 《天府新论》2017,(3):154-159
“事件”不仅是一个源自德勒兹、德里达、巴丢的后现代概念,它的身影同样反映在亚里士多德和弗洛伊德的悲剧论、柏拉图和拉康的爱情论、本雅明的历史论中。结合以上思想和齐泽克《事件》一书,可以指出事件是一个奇迹性、神圣性、救赎性的罗曼蒂克概念。第一,它是人类无意识的突破口,洞穿幻象和重塑现实的契机;第二,它显现为闪烁柏拉图理念之光和充满诗性创造力的癫狂爱情或洋溢现代革命精神的“弥赛亚”;第三,它是试图抵挡资本主义进步风暴的历史唯物主义者的救赎姿态,是历史化进程中的裂口和隔阂,具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反抗命运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5.
《考工记》凝结着浓浓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概而言之,即“科学、文化、生活、生命”和谐统一的理想愿景;“生物、富国、养民、功用”融会贯通的价值追求;“艺术、理性、精致、标准”珠联璧合的审美创造;“致知、求真、尚智、务实”精益求精的觉慧笃行等等思想,其创新之处正在于它把自然、科学、文化、生活、生命真正有机地贯通了起来,实现了科学生活的人文复归,避免了西方式的“主客二分”模式而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进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后果.挖掘、研究《考工记》所蕴涵的丰富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对于现今以及未来科技、科学的发明、发展和应用方向必有悠远、宏博、重要的导航作用;对于医治当前已经局部凸显的“科技、科学异化”之疾也有妙手除病之功、良医回春之用.  相似文献   

6.
论“象”与“象思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包含外在感知之象、内在感知之象,把握某种小宇宙整体内涵的气象或意象,乃至本原之象或大宇宙整体之象等等无限丰富的层次。“象思维”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象的流动和转化”,即象在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运动。“象思维”正是借助象的流动与转化,以达到与大宇宙整体之象或“道”一体相通的“把握”。概念思维是以对象化和规定性为前提的思维,它所启动的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对于创造现代文明功不可没;但是,当人类在运用概念思维取得巨大成功时逐渐将其绝对化或异化,以致唯科学主义与唯技术主义思潮酿成科学技术的失控。提出“象思维”的研究,在于揭示“象思维”的合理性,确立其在思维活动和发展中的本原地位,修复由概念思维绝对化或异化所切断的人与自然一体的纽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旨归,对以资本勾连起来的现代性和资本主义进行武器性批判。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哲学人类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政治学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人是“现实的人”、“异化的人”,发现隐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特洛伊马一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同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的人”提供了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高科技文明中培育人文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与人”,这既是科学的命题,又是人学的难题。解答这道命题的关键是在人学的意义上确证科学技术的价值理性,摈弃技术主义和工具理性;而破译这道难题则需要在现代科技文明中培育人文精神。因而,在高科技迅速崛起的时代,科技理性、人文价值、终极关怀、人类命运等...  相似文献   

9.
施宇  郑达威 《中州学刊》2023,(5):170-176
作为互联网迭代概念的元宇宙主要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人类在虚拟交往中有可能发生主体异化现象。考察技术谱系可知,从工具导向到机器导向再到智能导向,人类主体依次经历物我齐一、物我分化、人机交互等物化传播的三个阶段。元宇宙属于智能信息驱动的虚拟社交平台,依旧存在数字维度层面技术性对主体性的消解与遮蔽,表现为人类主体在虚拟交往之中容易迷失理性而张扬欲望。为了避免元宇宙的主体异化,需要结合工具理性的技术特征进行基于价值理性的人文建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能力的增强,科技理性不断膨胀、价值理性与人文理性日益萎缩,科技理性的片面发展暴露出自身的合理性限度。因此,应当给予科技理性以必要的"生态"补充,寻求"生态理性"的道德合法性,使"科技理性"与"生态理性"在人的发展中、在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中以及在真、善、美的生态伦理实践中保持适度的张力,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之问",点中了我国创新人才成长的命门,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未来,具有极深的思想文化内涵。现代科学与人文关系在中国的产生,是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科学和人文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聚散离合,则蕴育了其产生的整个过程。透过历史的表象,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角度深入思考可见,"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待解决的问题;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实用化取向,是我国文化现代转型亟待完成的任务;而正确处理好中西方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创新与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文化与新观念,则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向人们表明:现代科学特别是技术的应用与其应有价值发生了背离。西方思想家们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实质上是对科技异化的批判。面对科学技术与价值的背离,需要为科技发展提供合理的价值取向,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过程中坚持遵循利益原则和公正原则的尺度,达到最大限度为全人类谋求福祉的目的。中国要想避免科学技术的不利影响,就需要把西方文明中的科学与民主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起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农民科技需求与应用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农业科技的应用主体,农民的科技需求是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与应用的前提与依据。通过对山东省农民科技需求的调查发现,农民科技需求强烈,科技需求趋于多样化;受需求方和供给方双方面的影响,农民科技应用效率整体偏低,反映出农村科技供需不平衡。需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技的有效需求;引入以农民需求为取向的农村科技供给决策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供给体系,满足农民科技需求,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由传授医学知识与技术的培养模式向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相融合的模式转变是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医学人文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新产物。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把人文精神和医学伦理及医学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新一代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这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的应用,使人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微时代"环境,并催生了有着口语化特色但以书面表达的独特网络交际用语——微博语言。微博语言具有简约化、口语化、多元化等语体特征。微博语言在使用时要遵循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把我国古代的“亲属容隐”制度置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性、心理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语境中进行考察,探究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在当时的合理性,进而考察导致该制度产生、存续的要素在当代的存在状况,及其在当代被赋予的人权和正义价值,最终得出结论:该制度在当代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理应被吸纳入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郝士艳  和颖 《学术探索》2013,(9):102-105
“化寅”是丽江纳西族社会特有的非常普及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的变迁中,它由最初所扮演的经济互助的角色,逐步演化为有着多种功能的社会关系网络,其内含的文化合理性(和谐合理性、交往合理性、工具合理性、目的合理性)是“化蛮”得以经久不衰的内在原因,这些合理性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功利主义科研政策导向的危害及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科研政策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取向,表现为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重理工学科轻人文社会学科、重跟前利益轻长远效益。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我国科学的畸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工具理性、欠缺纯粹理性的品格是当今功利主义科研政策导向的文化渊源。中国先民宗教意识的淡薄决定了古代科研活动必然是重术轻学、重实用轻理论,难以做到“为科学而科学”。  相似文献   

19.
动画的界定是一牵涉动画本体的问题,是动画理论研究的"原点",是不可逾越的"门槛",是动画学课的"敲门砖"。动画的界定在词典里有着清晰简洁且不易产生歧义的界定,但在学理研究成果中众说纷纭,有的含糊不清,有的甚至"走的更远"。最关键的原因是对动画影像与动画艺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没有本质把握。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动画影像应用范围的增大,对作为电影类型之一的动画片的理解更加模糊。  相似文献   

20.
“官僚制”的文化省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以及他的合理性、合法性范畴 ,是 2 0世纪最有影响的学说之一。但是 ,在韦伯的这一学说中 ,却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缺陷 ,而且在实践中造成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等诸多社会问题。面对官僚制和合理性问题上的各种缺陷 ,韦伯和哈贝马斯都作了思考 ,并提出了人文救治的方案。但是 ,韦伯的方案只不过是在官僚制外部寻求补救。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合理性 ,但交往合理性如何内在地包含着整合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目的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动力 ,却是不清楚的。所以 ,他们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其实 ,科学的发展已经展现出了走向与文化重合的客观趋势。即使在过往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理性建构中 ,如果进行哲学的终极追问的话 ,也可以看到文化和价值特别是信仰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