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论武汉的早期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1861年的汉口开埠,武汉日益成为一个外向型通商港口城市,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开始传入,武汉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向近代转化,武汉早期现代化进程由此开始启动。1889年起张之洞在武汉18年的洋务兴革,兴建了武汉近代工业体系,继续巩固和发展武汉的商业优势,建立了近代市政体系和近代教育体制,使武汉的早期现代化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武汉早期现代化的历程具有其独特的风貌,对今天建设武汉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督鄂之前,汉口官办市政未能积极应对汉口开埠后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张之洞督鄂时期,设立新的市政管理机构,强化省府对汉口市政的管理,整体布局汉口市政建设,大规模地开展汉口市政工程建设,鼓励商人参与汉口市政建设,逐渐形成了湖北省府主导汉口市政改革的管理格局。湖北省府主导汉口市政改革,是张之洞推行湖北新政的自觉有为的阶段性结果,是张之洞以总督身份强势领导并专制地方的结果,也是张之洞实力推行官治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近代武汉开放滞后的参照系是沿海开放城市,近代武汉学习西方,开展近代工业化运动比沿海地区晚了整整30年。张之洞督鄂后,实行“湖北新政”,使近代武汉在对外开放和早期现代化诸方面变被动为主动,迎头赶上沿海早开放早发展地区,创造了晚发早至,后来居上的奇迹。其奥秘一方面在于张之洞的权威和魄力,另一方面在于武汉市民开放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清末,湖北两湖书院的创办及改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在这一过程中,洋务派大官僚张之洞所起的作用是令人瞩目的。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张之洞(1837——1909年)从1889年起,任湖广总督,督鄂长达十七年之久。任湖广总督伊始,即在武汉设立了两湖书院。经悉心经营,该书院声名卓著,与张之洞在两广任内设立的广雅书院并称为清末的两所著名的新式书院。张之洞设立两湖书院的原因,具体可归结以下几个方面:(一)、湖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必须以人才的培养为基础,湖北地处长江上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汉口商业文化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汉口商业文化最本质的原因是地理位置。汉口处两江交汇之地又兼为九州之腹心,九省之通衢,其地利条件是商业和商业文化发达的客观基础。汉口城市的繁荣还离不开历史机遇和主观动力,这尤其表现在汉口开埠使西方商业文化渗入,传统的商业格局开始解体,从而为武汉城市的近代化提供了历史的机遇;而张之洞对武汉的打造则为近代汉口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主观的动力。由于汉口城市的商业特性和移民特性,本土文化、异地文化和西洋文化熔铸于一炉,汉口商业文化呈现出五方杂处,华洋纷呈的特色。这种“大杂处”,形成了汉口对异质文化开放和包容的城市性格,使汉口城市在近代化的转型中较少有传统的羁绊,易于接受新事物,并能随新而变,与时俱进,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东洋之芝加哥”。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督鄂时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影响的加深、张之洞在湖北推行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新政改革,湖北农村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更。封建主义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农村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晚清社会的发展进程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来水的使用不仅革命性地提高了清末民初汉口城市居民饮用水质量,而且积极促进了汉口城市消防、社会组织、城市居家卫生乃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提升了清末民初汉口城市现代化水平,在汉口城市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按照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传统说法,认为在安庆保卫战的过程中,英王陈玉成出敌意表,打进湖北,攻占黄州,兵锋指向武汉。当时,湖北的湘、楚军兵力几乎全部集结安庆外围,武汉三镇防御空虚,如果陈玉成挥师甚攻武汉三镇,如同探囊取物,唾手可得,指挥湘、楚军进攻安庆的统帅湖北巡抚胡林翼,必将撤安庆之围师回救武汉,安庆之围将不战而解。“可是自1861年(咸丰十一年)英在汉口取得租界,力阻陈玉成渡江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督鄂拉开了湖北早期现代化的序幕,黄石地区因为矿产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大冶铁矿、大冶钢铁厂等五大厂矿相继开办,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现代化运动不仅是同一时期湖北现代化的一面旗帜,而且成为近代中国资源型地区实现现代化路径选择的一个样本.  相似文献   

10.
跑马场与近代汉口消闲娱乐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1年汉口开埠通商后,西人纷纷在汉设立租界,酷爱赛马的英国人在汉口首创西商跑马场,给汉口市民带来了全新的消闲娱乐方式,从此传统的消闲娱乐方式开始转型.随后华人模仿学习西人的消闲娱乐方式,创设了华商跑马场,并将赛马逐渐本土化.而中外绅商共同建立的万国跑马场则打造了汉口赛马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1.
督鄂期间的张之洞极为关注湖北农业的发展。围绕着改变湖北近代农业结构及落后面貌的思考与实践,张之洞的多种经济作物种植观逐渐形成。他明确了种植作物的种类和方法,提倡引进和采用西方近代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他的多种经济作物种植观及实践推动了湖北农业近代化进程,其思想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18、19世纪重庆府巴县衙门保存的政府文告及司法档案为主要史料,检视清代政府是如何通过立法和司法活动构建出某种特殊的市场秩序。文章认为,清代政府为保障商业安全、促进交易便利,采取了很多积极的做法,在市场秩序的建构和维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我国传统木材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木材流通与贸易频繁。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地段,有着丰富的木材资源,是发展木材贸易的主要基础。省会城市武汉,水路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在清末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木材集散中心。全国各地的木商云集于此,有着发达的木商组织,同时拥有发达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周转贸易,支持长途运输木材,故木材销量大,辐射面广。湖北木材贸易集湘、黔、川之木材,输往江南、京师要地,为当时园林建设、运河堤坝的巩固、城市发展等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有利于摸清当时木材贸易的规律,为我国当前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发现毛彰《闇斋和杜诗》三卷,结合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收录毛彰之诗,使我们对其生平及其创作有了更多的了解。据此认定毛彰是清代甬上的第一代诗人,其创作诗歌已入康熙朝,是清初甬上致力于学杜的代表诗人。毛彰的学杜诗歌,标志着甬上诗坛学杜趣尚的改变,同时也代表了唐风的延续,而与清初的宗宋派诗风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5.
奕訢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以恭亲王之尊倡导“自强”、“洋务”于庙堂之上 ,对清政府“师夷长技”、“采西学”的努力起了促进作用。奕主持开创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质的近代化事业 ,在以西法练兵制器、同文馆及天文算学馆的设立、留学生的派遣以及晚清外交的近代化和外向型商贸体系的初步建立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清代作为半封建与半殖民地社会,尽管依然是重农抑商,但是由于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开始萌芽,同时外国入侵,国门被迫打开,所以商贸活动显著增多,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商贸的繁荣,商人承袭传统商贸规则,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和借鉴西方商法原则.形成了独特的包括秩序、诚信、竞业禁止、利益均沾等原则在内的一套商业道德准则.从碑史资料中记载的行规可见一斑,它对清代商贸活动起到导向、规范的积极作用.对我们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商业道德、法规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对中国问题的论述可以说都是围绕鸦片贸易展开的。马克思对鸦片贸易、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三者问的内在联系作了具体深刻阐述,他认为,鸦片贸易是相对于一般商品的"合法贸易"而言的,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了全方位的痛苦和灾难,给英国创造了高额利润,最终导致鸦片战争;英国为了将鸦片贸易置于安全、稳固和永久的基础上,战后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无疑鸦片贸易对中、英两国的影响都是双重的。  相似文献   

18.
张家口作为“万里茶道”上重要的商贸节点市镇,不仅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北方茶都。清代的张家口较之明代,其职能发生如下变化:一是由军事重镇逐渐转向以茶叶贸易为主的商业集镇;二是由最初国内各民族间的茶马互市场所转向连接亚欧茶叶市场枢纽性市镇。茶马互市的开通、张库大道的形成、榷关的设立,共同促成了张家口北方茶都的形成,张家口茶叶贸易的兴衰是“万里茶道”兴衰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张謇廉政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作为清末民初政坛的重要人物,在其本身深厚的儒学背景及近代化思潮的冲击下形成了他具有时代特征的义利观、诚信观、俭奢观。以此为基础,张謇终其一生,重德、勤政、选贤任能、积极改革吏治。虽然一己之力并不能改变当时社会的贪腐状况,但他的所思所为对我们当前的廉政建设却不失为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始于晚清,完成于民初,外交机构也历经了总理衙门、外务部、外交部。总理衙门和外务部在外交机构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封建统治大框架内进行的外交机构变革充满了矛盾和对抗,直至清王朝统治结束,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始终没能完成。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建立共和制,在国体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北京政府对外交机构进行彻底改造,最终完成了中国外交机构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