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纪泽(1839—1890),湖南湘乡人,字劼刚,大学士,勇毅候曾国藩长子。由二品荫生于同治九年(1870年)引见,“奉旨以员外郎用,戲分户部”蹇谕ㄉ毯?时代风会转变,中外交涉日益纷繁。曾国藩历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曾纪泽  相似文献   
2.
嘉庆(1796—1820),道光(1821—1851)年间,川楚白莲教农民起义和天理教农民起义的风暴,震撼着清封建王朝,英国侵略者支持下的张格尔叛乱于新疆,英国的对华鸦片走私日趋猖狂,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加紧对华侵略,中华民族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相交织,激宕着中国社会,发出了滚滚惊雷,一部分知识分子惊醒过来了,经世学派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永佃制研究     
永佃制研究董蔡时永佃制是地主剥削形态中最凶恶、最苛重的租伯形式。永佃制的存在,涉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省。永佃制发展得最完备、最典型的是苏州地区。史学界对永佃制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本文拟着重以苏州地区永佃制为例,对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按照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传统说法,认为在安庆保卫战的过程中,英王陈玉成出敌意表,打进湖北,攻占黄州,兵锋指向武汉。当时,湖北的湘、楚军兵力几乎全部集结安庆外围,武汉三镇防御空虚,如果陈玉成挥师甚攻武汉三镇,如同探囊取物,唾手可得,指挥湘、楚军进攻安庆的统帅湖北巡抚胡林翼,必将撤安庆之围师回救武汉,安庆之围将不战而解。“可是自1861年(咸丰十一年)英在汉口取得租界,力阻陈玉成渡江  相似文献   
5.
《<磷血丛钞>辨伪》(以下简称《辨伪》)的作者说:“辨伪,是史料学的首要任务。”“1979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史论丛增刊——太平天国史料专辑》发表了十三种新史料,其中有《磷血丛钞》的节选本。”他引用罗尔纲同志考证《江南春梦庵笔记》是大伪书的成果,摘引《磷血丛钞》上的资料与《江南春梦庵笔记》上的记载排比对照,指出《磷血  相似文献   
6.
新疆古称西域,在远古时代即与内地有了交往。《山海经·大荒西经》和《穆天子传》,对葱岭以东的山川形势和风土物产,均有记述。为了反击匈奴奴隶主的斗争,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政府曾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与中原的交通,密切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公元前五九年(汉宣帝神爵三年),匈奴内乱,管理西域事务的日逐王降汉,宣帝命郑吉为西域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从此,西域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后,历朝在西域都设有军事、行政管辖机构。西域各族人民,早已与汉族人民生活在一个民族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7.
关于甲午陆战中清军的武器装备董蔡时,王建华在甲午战争中,清军连连败北,最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何以至此?作为前期清军统帅的李鸿章,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之于武器装备落后,称:“倭人于近十年来,……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敢撒...  相似文献   
8.
安庆保卫战是否有可胜之势?李秀成为什么不愿也不能参加安庆保卫战?为什么说开辟浙江新根据地是英明的战略决策?本文从历史事实而不是感情好恶出发,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长期以来指责李秀成不参加安庆保卫战而率军开辟浙江根据地,使安庆失守、天京陷落,导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论断,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湘系不是铁板一块,内部将领争权夺利,必然分化出不同的派别。太平天国失败前后,清政府害怕曾国藩兵权太大,官势太重,易成尾大不掉之局,遂利用湘系内部的矛盾斗争,制造分裂,又加剧了湘系内部的矛盾。湘系内部的矛盾斗争,开始于江西巡抚沈葆桢(1820—1879)与湘系班头曾国藩(1811—1872)之间。  相似文献   
10.
略论曾国藩进攻太平天国与捻军的战略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一生中的主要精力,用于指挥湘军、淮军横行长江与黄淮流域,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其进攻大平天国是以与太平军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战略方针;以筹建湘军水师,掌握制水权为手段;以进攻安庆,夺取安徽,是实现攻破金陵的决定性战役;出兵上海,又制定“借洋兵助剿”的战略决策。其进攻捻军则采用重点设防的战略方针。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的过程中,他均采用残酷的杀光战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